法周融媒

双向延伸融合 打造大戒毒大矫治闭环——常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索开展社会化大戒毒工作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9-11-25 14:40:21
摘要:戒毒人员出所后就业保障难、融入社会难、保持操守难是制约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效果的瓶颈,也是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近年来,常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大戒毒、大矫治”为工作理念,主动延伸矫治手臂,依托所内禁吸戒毒专业力量,积极协调地方禁毒部门支持,充分融合社会帮教资源,探索建立“党政主责、司法助力、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先后在鼎城区灌溪镇、武陵区芷兰街道、武陵区长庚街...

 

戒毒人员出所后就业保障难、融入社会难、保持操守难是制约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效果的瓶颈,也是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近年来,常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大戒毒、大矫治”为工作理念,主动延伸矫治手臂,依托所内禁吸戒毒专业力量,积极协调地方禁毒部门支持,充分融合社会帮教资源,探索建立“党政主责、司法助力、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先后在鼎城区灌溪镇、武陵区芷兰街道、武陵区长庚街道建立了3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以示范建立鼎城区灌溪镇、武陵区芷兰街道、武陵区长庚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为引领,推进全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良性发展,构筑了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跟踪帮教、后续照管体系,无缝衔接了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后续照管措施,打造了社会化大戒毒大矫治闭环,为推进戒毒康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探索了有益的经验。国家禁毒办、公安部、司法部和省禁毒委领导多次莅临常德考察调研,给予充分肯定。2017年全省禁毒工作现场会在常德召开,现场推介常德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沙河模式”经验。

一、主动“揽政”,示范推进社区戒毒(康复)模式

该所在扎实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主业的同时,积极履行《禁毒法》赋予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职能,从人员、经费、技术上支持入手,指导和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推动地方政府回归事权主体,有效地破解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面临的发展瓶颈,为湖南乃至全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典型样本。

一是履行职能,示范建站。紧扣“指导支持”职能,把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作为指导支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主基调,探索推进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两站并建、一体运行、所地联动、帮控结合”的社区戒毒康复运行模式。2014年以来,该所以指导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站为抓手,通过专业引领、典型推动、业务培训,协助武陵区、鼎城区、石门县、桃源县等地方禁毒部门规范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60余个,定期选派具有戒毒矫治、心理矫治经验的民警驻站指导和协助地方开展戒毒康复人员的服务管控和帮扶救助工作,延伸了戒毒回归人员后续照管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突出重点,专业支持。主动协助地方禁毒部门培训禁毒业务骨干和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力量,积极参与地方禁吸戒毒工作决策部署。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每半年在辖区主持召开一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联席会,定期举办禁毒骨干业务培训,协助武陵区禁毒办制定了《武陵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建设规范》,指导编印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手册》,为推进乡镇、街道全面建站提供了专业保障,发挥了示范作用。

三是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探索建立以乡镇、街道和“政府+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模式。武陵区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创新“3+1+N”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方式,对68名辖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和外地流转照管人员进行了信息录入、登记建档、跟踪尿检、心理矫治和后续照管、救助帮扶,辖区吸毒人员管控率98%以上,培养了田志光、张驰等10余名戒毒操守典型。示范带动武陵区14个乡镇、街道规范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形成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几何效率,打造了“天网清毒的洞庭明珠”沙河模式。鼎城区灌溪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以司法所为平台、爱心法律工作者为核心、社会志愿者为辅助,先后对160余名辖区吸毒人员和从省内、外流转入常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了登记建档、跟踪尿检、后续照管和流转托管,被省戒毒管理局评为全省社区戒毒(康复)示范站,打造了“疏财祛毒的乡镇名律”灌溪模式。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以戒毒成功人士、全省“十佳禁毒志愿者”肖友斌为示范引领,探索“服务中心+街道工作站+就业基地”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戒毒康复模式,将戒毒成功典型同伴教育、禁毒志愿者服务、妈妈禁毒联盟等各种社会禁毒力量整合为一体,建立了一支戒毒同伴教育指导团队和50余名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五老”人员组成的阳光禁毒志愿者服务队、阳光妈妈禁毒联盟,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技能指导、心理疏导、同伴教育服务,提供过渡性就业服务,打造了“涅槃禁毒的阳光家园”聚宝模式。

二、所地对接,全面落实解戒人员出所必接

2017年11月1日,该所联合常德市禁毒办、常德市司法局召开全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移交社会联席会暨延伸戒毒场所矫治手臂推进会。会上,常德市禁毒办专门下发《关于加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公安禁毒部门、司法行政戒毒场所、乡镇、街道禁毒办、司法所对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移交社会管理的相关职责、工作流程及综合考核。根据戒毒人员出所管理规定,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拟解除前七个工作日将被解除人员基本情况报市禁毒办;区县(市)禁毒办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拟出所人员评估报告后,通知被解除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呈报责令社区康复。每月15日、30日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中出所日,由社区民警、戒毒人员亲属、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按期入所接回,进行跟踪帮扶,无缝衔接社区康复和后续照管措施。该项制度实施以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必接实现了100%,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了解戒人员出所后脱管失控的隐患。

三、所社衔接,延伸开展解戒人员后续照管

该所主动链接武陵区致善禁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心理援助服务、个案管理服务和戒毒指导帮扶等社会服务工作资源,延伸开展戒毒人员入所帮教和后续照管工作,积极争取常德市禁毒协会、常德市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了、常德市知言婚恋家庭服务指导中心、常德市荷莲志愿者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持,联合开展“百名志愿者入所大帮教”活动,通过“所社衔接”,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的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庭成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生活困难、家庭困难的特殊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对戒毒回归人员开展戒毒同伴教育、提供就业帮扶,帮其融入社会。10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庭通过禁毒社工的心理援助、就业推介和戒毒同伴教育的志愿服务得到了精准帮扶,其中,帮助35名戒毒人员修复了亲情关系,帮助26名戒毒回归人员推荐了就业岗位,武陵区籍的戒毒回归人员全部延伸落实了后续照管。

四、精准帮扶,联合打造戒毒人员阳光家园

为了帮助戒毒回归人员顺利融入社会,该所以武陵区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鼎城区灌溪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为支撑,以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为平台,联合建立了常德市强戒所戒毒回归人员后续照管基地,打造戒毒康复人员阳光家园。近年来,先后为2名戒毒康复人员举办了婚礼,为4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就业推荐服务,为46名家庭特别困难的戒毒回归人员提供了临时性救济,协助政府职能部门解决戒毒人员房屋征拆遗留问题5人次,帮助20名戒毒回归人员办理了低保。

针对吸毒人员因毒致贫、因毒返贫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脱贫攻坚的特殊贫困群体和影响社会治安的乱源。2018年,该所在省戒毒管理局、常德市综治办、常德市禁毒办的支持指导下,以“精准脱贫,戒毒先行”为目标,以“政府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参与、民营资本投入”为形式,依托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力量,联合建立了常德市戒毒康复人员过渡性就业基地。目前,过渡性就业基地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所有资金全部由社会力量投入,湖南添景轩和广告标识有限公司、武陵云商贸有限公司等3家爱心企业已入驻基地,1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已在此过渡性就业。就业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机械加工、电工电焊、物流配送、安装维护等就业岗位150余个,“三无”戒毒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出“戒毒场所大门”即可直接进“就业基地厂门”,实现后续照管的无缝衔接。(融媒体记者:易赛楠  通讯员:易泽龙)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