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继学,教授,主任医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急诊医学、法医学教研室主任、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急诊医学培训基地主任,山东省临床中毒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急诊医学重点专科、临床中毒诊治精品特色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急诊医师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等3家常委;山东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师协会、预防医学会等12家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中华卫生应急杂志》等9家杂志编委。主编著作15部、教材7部,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论文180余篇,10余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11项,参与制定专家共识18项。曾获“中国急诊医学引领者”、“中国卫生应急重大贡献奖”、 “山东中毒救治突出贡献奖”、“山东省卫生应急救援突出贡献奖”等称号。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 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 SARSr-CoV 和 MERSr-CoV 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一、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减少外出活动、避免人员聚集
(1)避免去疫情高发区、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2)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避免发生家庭聚集性感染。
(3)避免接触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2.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1)外出佩戴口罩,在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表面,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后,均应洗手。
(3)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分。
3.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每天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有条件还可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每日应开水烫洗1次。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
(4)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挡口和鼻,或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您的袖子遮挡。
(5)将用过的纸巾扔到有塑料袋的垃圾桶中,然后立即用肥皂水洗手至少20 秒。
(6)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7)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庭消毒用品等物资。
(8)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肉类一定要做熟再吃。
(9)可以采用分餐制度,或者准备一双公筷便于夹菜。
(10)保持卫生间清洁,尤其是马桶,可用“84 消毒液”等消毒;便后及时冲水;便后洗手;居家隔离的疑似患者只要用完厕所冲水前,记得盖上马桶盖再冲水;使用公共卫生间时,可应用消毒纸巾擦拭马桶坐垫、水龙头、门把手。
(11)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4.选择和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注意事项
(1)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
(2)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3)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建议4小时可考虑更换一次,如口罩变湿或沾到分泌物要及时更换。
(5)必须要进行鼻夹塑型,并使口罩始终贴合鼻面部。
(6)在使用中避免接触口罩外面(污染面),戴前、摘前后、接触外面(污染面)后要洗手。
(7)对于普通民众,风险较低,使用过的口罩可直接丢入垃圾桶。
(8)居家、通风良好、自驾车内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9)如果佩戴者无呼吸道症状,可以考虑重复使用,重复次数不得超过 5 次。
(10)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5.如何正确洗手
(1)在流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及指缝。
(3)认真搓双手至少15秒,七步洗手法操作如下:
①掌心相对,相互揉搓。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④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洗,交替进行。
⑦一手旋转揉搓另一手的腕部、前臂,直至肘部,交替进行
(4)在流水下彻底冲洗双手。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二、不同人群的防控要点
1.孕产妇
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妊娠期妇女对病毒感染应激反应性增高,病情进展快,尤其是中晚期妊娠,易演变为重症,同时还涉及到母子的安全问题,防护力度要加大。
(1)孕产妇的毛巾、浴巾、餐具、寝具等生活用品应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均衡饮食,保证睡眠,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3)孕产妇出行最好佩戴N95口罩,去医院检查完毕尽快离开,可由家属取检查报告。
(4)孕妇产检:①对于早期妊娠,确定为正常怀孕,无腹痛、出血等异常情况,可以暂不来医院检查;②孕12周仍应来医院做早期系统彩超、唐氏早筛检查,唐氏中筛可选择16~18周进行,最晚可至21周;孕24-28周时按照预约前来进行系统彩超和糖耐量检查。孕34周后每周1次胎心监护,有条件时可选择远程监护;③注意胎动情况,如果胎动正常,说明孩子是安全的,可以延迟到医院检查;④如果出现胎动异常、出血、腹痛、破水、血压升高、水肿、头痛头晕及眼花等情况,应及时就诊;⑤如有异常情况,如妊娠合并症、胎儿异常等,需遵医嘱产检。
(5)孕妇分娩住院期间尽量减少陪人和探视,从而减少孕产妇的感染概率。
(6)产妇做好母乳喂养,喂奶前要正确洗手。
2.婴幼儿
近日,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已确诊患儿最小年龄仅为9个月,卫健委明确表示儿童是新冠肺炎易感染人群。
婴幼儿因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更容易被感染,同时在防护过程中,因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往往处于被动防护状态,这就为家长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1.家长回家要立即洗手,从事医药卫生、快递、收银等相关行业的父母回家后首先洗澡,再接触孩子。
2.尽量避免孩子外出,早晚触摸孩子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3.1岁以下婴儿不宜戴口罩,以被动防护为主,应特别注意保护。家长无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必须佩戴口罩,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洗手,避免口鼻对着孩子咳嗽或打喷嚏等。
4.3岁左右孩子脸较小,可买适合孩子的一次性口罩佩戴,宜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KN95口罩(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
5.可采用情景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孩子戴口罩,教其掌握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可选择一些有可爱花纹和卡通人物的口罩。
6.随时关注儿童的口罩佩戴情况,如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7.家长一旦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应坚持与孩子保持距离,避免同床睡觉,注意餐具分开。
8.孩子吃东西前要洗手,家长避免用嘴去吹凉食物或者用嘴咀嚼嚼碎食物后再给孩子喂食,与小孩餐具要分开。
9.家庭中儿童常接触到的平板电脑、玩具、手机等要做好消毒。
10.选择合适的消毒液,如有哮喘,在家尽量避免使用含氯消毒液,可使用75%酒精消毒;同时注意通风,避免孩子着凉。
3.青少年
青少年爱运动,且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避免出门,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阅读。
(2)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不参加同学聚会。
(3)外出戴口罩,注意提醒自己的爷爷、奶奶戴好口罩。
(4)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暂不宜进行多人合作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可选择跑步、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及俯卧撑等方式。
(5)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和牛奶,鸡蛋应该均衡摄取。
4.青壮年
青壮年是当今社会的主力军,既要承担家庭的重任,又要担负社会、单位的责任,保护自己更为重要。
(1)避免外出,减少应酬。
(2)做好家庭预防工作,如手卫生、通风及消毒工作。
(3)帮助子女与老人建立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意识。
(4)主动学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肺炎的相关知识,注意获取由权威机构发布的防病知识和疫情信息,增强对虚假和错误信息的辨识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5.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群普遍易感,但以老年人多见,加之许多老年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导致疾病进展更快,病死率更高。
(1)合理膳食。每天食物以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吃蛋奶肉,控制盐油糖摄入,忌吃野生动物,禁食未煮熟的肉类,忌吃油腻高盐食品,每日喝足水,量达到1500-2000ml。
(2)适量运动。在室内走走步,练太极,敲打拍手等,要因人因时运动,循序渐进,糖尿病病人要预防运动后低血糖,注意足部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注意室内保暖,减少烟尘、冷空气刺激。
(3)戒烟、限酒。
(4)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规律作息,早睡晚起。
(5)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感冒。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做好慢性病管理。
(6)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卫生。
三、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或轻型感染居家隔离注意事项
1.出现可疑症状
(1)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炎症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2)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3)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患者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与无症状其它家庭成员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5)若家庭成员中有人被诊断,其他家庭成员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对有症状家庭成员经常接触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毒。
2.居家隔离注意事项
(1)尽可能与家中的其他人待在不同的房间里,如果条件不允许应至少保持1米距离,分床睡眠。
(2)尽可能使用单独的卫生间。
(3)时刻带上口罩,家人也时刻带着口罩。
(4)用75%酒精或者含氯消毒剂喷洒房间,家具亦可用酒精搽拭,衣服可用开水烫,不能用开水烫的鞋子、衣物等可用消毒剂喷洒,尽可能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