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常德名医榜|医骨圣手——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科室主任汪立波侧记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9-10-21 09:05:26
摘要:16年,6000台次手术,接骨10000余根次,这组数据是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汪立波从医以来的“简历”。大学毕业以后,汪立波就来到了市二医院,一直在骨科工作。16年间,汪立波参与的大小手术共6000余台次,帮助患者接骨10000余根次。其中,最多的一天,汪立波连续做了6台手术,在手术台前不间断奋战17个小时。都说“百炼成钢”,汪立波经过千万次的锤炼,获得了“医骨圣手”的雅号。汪立波带着“乡情”造福乡亲汪立波在农村长大...

16年,6000台次手术,接骨10000余根次,这组数据是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汪立波从医以来的“简历”。大学毕业以后,汪立波就来到了市二医院,一直在骨科工作。16年间,汪立波参与的大小手术共6000余台次,帮助患者接骨10000余根次。其中,最多的一天,汪立波连续做了6台手术,在手术台前不间断奋战17个小时。都说“百炼成钢”,汪立波经过千万次的锤炼,获得了“医骨圣手”的雅号。

汪立波

带着“乡情”造福乡亲

汪立波在农村长大,从小听话懂事,深受父母“要好好学习”的思想,上学期间刻苦用功,品学兼优。高考时,他也不负众望地考上了天津医科大学,但他并没有松懈,始终牢记父母的叮嘱——“要好好学习”。听话懂事的他在学习方面一直都是父母炫耀的资本。即便在大学期间,他也没有松懈,而是始终牢记父母的叮嘱,一如既往的“要好好学习”。

大学实习那年,汪立波和同学们被分配到天津某家三甲医院实习。实习结束后,有的同学选择留院;有的同学选择去往首都施展才华。面对人生的抉择,汪立波没有丝毫犹豫,果断放弃大都市的大好前途,毅然决然地回到常德,这片哺育他的地方。

“无论是名扬四海的‘狗不理包子’,还是享誉中外的‘北京烤鸭’,在我心中都比不上那一口正宗的常德牛肉粉。”汪立波说,“对于这些大都市来说,我只是沧海一粟,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与其相比,家乡才是更需要我的地方,是更能让我发挥才能的地方。”

正是抱着这份“乡情”,汪立波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这片他深爱着地方,这片他心心念念的地方。16年来,他用自己掌握的医术,一次又一次救治患者,造福乡亲们,也谱写一段杏林传奇。

天赋+勤奋=成功

“汪立波主任悟性高,特别有医学天赋”

“汪立波主任特别勤奋,爱学习,而且手术做的特别漂亮”

“汪立波主任非常替患者着想,医德杠杠的”

…………

在骨科同事们的眼中,汪立波就是这样一个有天赋,有爱心,又勤奋的医生。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比你有天赋,还比你勤奋的人,他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除了这份天赋,汪立波还有满满的爱心。德山开发区一位95岁高龄的老奶奶走路摔倒,摔断了髋关节,去了好几家医院,都只是叮嘱回家静养。老奶奶的儿女不愿老人余生就卧榻在床,抱着一丝希望,将老人送到了市二医院。汪立波在接收患者后,马上联合其他相关科室对老人病情作了综合评定,并迅速制定创伤极小的手术和治疗方案。手术后,老人恢复良好,第二天便可以坐立。面对汪立波满满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患者家属再三向汪立波表达了感激之情。

今年年初,市二医院骨科收治一名情况十分危急的中年女性患者,该患者因车祸伤致“左侧髋臼粉粹性骨折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左胫骨平台骨折”、“左内外踝骨折”、“左侧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入院后汪立波主任及其医护团队积极处置患者伤情,并确定先予抗休克、骨牵引等治疗,并限期手术。

汪立波主任组织医生团队术前讨论

护士查房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汪主任及管床医生曾凡瑞多次组织科内讨论,查阅资料及与同行交流,决定采取全新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复位骨折,采取前柱异型接骨板固定前柱骨折及四边体骨折、髂坐螺钉固定后柱。通过一个约10cm切口,达到同时复位,同时固定前后柱骨折及四边体骨折,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副损伤少,极度的减低了手术风险及患者痛苦。为了手术更加精准,骨科团队还在术前为患者定做了骨折髋臼3D打印的镜像片,根据3D模型对钢板进行塑性及反复在3D模型上模拟髂坐螺钉对后柱骨折的固定。

经过骨科团队的充分准备,近6个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出血较少,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髋关节间隙正常,内固定位置好。

在创伤骨科领域,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常被医生誉为创伤骨科手术中的“皇冠”。髋臼骨折腹直肌外手术入路的成功也开创了市二医院骨盆髋臼骨折治疗领域的先河。

即便已工作多年,汪立波也从来不敢忘记父母的嘱咐“要好好学习”。在医院的栽培下,汪立波先后赴湘雅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大医院骨科进修学习。除了进修学习,汪立波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网络上学习先进的、经典的医学典例;或者在医学交流群里和同行们相互交流探讨。闲暇之余,汪立波会拿起桌面上的那本医学典籍进行“温故而知新”。用他的话说:“当下医学发展迅速,很多我们上学时候的医学观点现在都已过时,我们医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大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天赋好,悟性高,勤奋爱学习,有爱心……,这些是同事们给汪立波的评价。而汪立波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忙,很忙,非常忙。

一个阳光明媚的深秋,记者满怀期待来到市二医院,准备采访“医骨圣手”汪立波。

“不好意思,汪主任上手术了,请您在办公室稍等一会。”骨科护士告诉记者。一张待客沙发,一张椅子,一个办公桌上摆着几本书和一台电脑显示屏,墙角是一个文件柜,四面是雪白的墙壁,再也没有其他摆设。和很多专家“荣誉”满墙的办公室相比,这里略显“干净、朴素”。

一边给记者递上茶水,一边准备擦桌子的何护士长告诉记者,汪主任一般很少待在办公室,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门诊看诊,只有像今天这样有约了,他才会特意来办公室。这是刚搬进来的办公室,以前主任办公室也挂满了“荣誉”。

嘀嗒嘀嗒嘀嗒,时钟在不停地走,转眼间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当记者再次向护士站询问时,何护士长表示,汪主任又连着去做下一台手术了,还没回来。

祈盼,等待。又四个多小时过去了,眼看已经快下午5点了,记者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汪立波主任。

“抱歉抱歉,让您久等了……”。汪立波困倦不堪的脸上充满了歉意。

“汪主任今天没有吃午餐,又连着做了三台手术,他一下手术台,换了衣服,吃几口饭就赶过来了。”何护士长解释道。

简单的寒暄后,记者表明来意。“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骨科医生,只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着本职工作,真没啥好采访的。”汪立波谦虚地说。

在记者一再坚持下,汪立波说到:除了患者本身,我们医生是最了解他们痛苦的人。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医院,我们医务人员都希望离院时他们都能康复如初,用一个歌名来总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转眼已经18点30分了,看着满脸疲态的汪立波,记者不忍心因采访而再让他加班,便匆匆地结束了这次采访。

用汪立波的话来说,我只是在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对于患者们来说,他却是在用自己的毕生精力、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来造福一方百姓,用行动阐释什么是一名好大夫。(记者:赵凯 刘玺东)

名医简介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