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宋教仁:能文能武的革命先行者

来源:法制周报     发布时间:2017-04-17 18:21:46
摘要:2011年,在宋教仁家乡“桃源宋教仁研究会”及社会各界人士呼吁下,宋教仁故居得以重建。记者走进桃源开始了对渔父先生的采访

宋教仁故居修复效果图。宋教仁故居修复效果图

宋教仁的侄孙宋银初站在其正在修复的故居前。

宋教仁的侄孙宋银初站在其正在修复的故居前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带来了我国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为以后历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百年辛亥·湖湘人物”系列报道。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叔爷爷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懂武术、会轻功。” 2011年8月22日,在湖南桃源县渔父村,已经70岁高龄的宋银初,一边翻着《宋氏族谱》,一边对《法制周报》记者讲述他所知道的叔爷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叫宋教仁,那是按族谱排下的名字,其实老家的人还是喜欢叫他‘渔父’。”

  其实,无论是叫宋教仁,还是叫宋渔父,他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先烈,是当之无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的消息,震惊全国。二日后,他终为民主共和国捐躯,是年31岁。其时,举国恸悼,“国父”孙中山更是在悲愤中为其撰写下“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挽联。

  在常德市宋教仁研究会会长谢春开看来,宋教仁在推翻帝制、著书捍卫国土、为中国法制建设奠基、创建国民党等四个方面,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侄孙追忆叔爷爷的故事


  从桃源县城出发,大约30分钟车程,就到了群山深处的渔父村。1882年4月5日,宋教仁出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的童年和青年时期,这17年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

  一块背山面田的平坦处,正是宋教仁故居所在地。一个四合院的旧宅复原的框架已初具规模,一组组工人正在忙碌地施工。“去年12月底,宋教仁故居修复工程启动奠基仪式。”一直在负责宋教仁故居修复工程的桃源县革命老区工作办公室主任秦奇芳向记者介绍,“修复工程将于国庆节前夕竣工。”

  “我几乎天天都来这里看看进度。”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和记者搭话。后来才知道,他叫宋银初,是宋教仁的一位远房侄孙。

  听闻记者前来采访宋教仁烈士的故事,几位旁边的村民走上前来,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讲述他们“听祖辈传下来”的故事。

  “我叔祖家是这一带有名的大户人家,我父亲是见过宋教仁的,和他家关系还很不错。”宋银初对记者说,“小时候听的很多故事都记不准了,就记得他懂武术、会气功,轻轻松松地就能跃上两米高的房顶,所以村里人叫他‘宋灯草’。”旁边一位村民笑着解释,“像灯草一样轻,所以这样叫。”

  据相关史料记载,桃源县上坊村香冲(今渔父村香冲组)的宋氏一族自明朝嘉靖初年迁至,繁衍三百余载,堪称传统的书香之家。宋教仁1882年4月5日在此出生,字遁初,号渔父。渔父村传说在他周岁“抓周”时,“满盆放着各种光艳好玩之物,他一件也不取,独独抓了一支毛笔,先是往嘴里放,没有嚼动,而后又抓起一柄木刀,还晃了几下”。

  “抓周的情形说明他以后文武双全。”与宋教仁故居仅一巷之隔的宋文武说,“看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也证实他确实能文能武,是我们桃源宋氏的骄傲。”

  按照桃源宋氏族谱中“宗教振奇文”的排行,宋文武是“文字辈”,是宋教仁“未出五服的曾侄孙”。宋文武扳着指头对记者说:“按辈分,我该叫他太爷爷,2009年我姑奶奶(宋教仁唯一的嫡系孙女宋琦章)过世后,我们这族是村里和他最亲的一支。”上世纪60年代,宋文武的亲叔叔曾按照家族的安排“过继给宋教仁做孙子”,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宋奇隆在桃源县陬市镇敬老院安度晚年。

  “宋教仁在桃源时间不短,但老一辈的人都不在了,知道他故事的人不多了。”宋银初不无感慨地说,“但宋教仁后人的故事我还有一些印象,譬如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亲自给他们家颁过‘烈属证明’,宋教仁的儿媳妇叶惠英我也见过,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对人非常热情。”


  三位对他影响颇深的女


  “如果想了解宋教仁的生平,有3个女性不能不提到。”在桃源县委统战部的办公室,参与筹建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的钟吉太开门见山地说:“她们分别是宋教仁的母亲万太夫人、妻子方快姐以及他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千代歌子。”

  在渔父村采访时,当记者提及宋教仁的母亲万太夫人时,村里的老人都不约而同地赞叹她“有岳母之风”。据宋氏族谱中的《宋教仁生平事略》记载,宋教仁母亲万氏为武进士——陕西总兵万岱之后,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礼。1892年,宋教仁父亲病逝时,宋教仁才10岁,母亲没有让他辍学,反而典卖自己的陪嫁、到娘家借钱让儿子继续读书。

  万太夫人总在宋教仁成长的紧要关头适时点拨,1901年宋教仁在乡试中中了秀才,万太夫人嘱咐他“要以天下为忧乐,岂在区区科举,汝其求大事可”。此后宋教仁策划长沙起义、成立华兴会、甚至组建国民党等大事时,都一一告知母亲,足见万太夫人对其影响之大。

  对宋教仁影响颇深的第二位女性在1908年出现,这年16岁的宋教仁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大他4岁的方快姐。但与其他人的“包办婚姻”不同,宋教仁和方快姐在生活中走上“志同道合”之路,被传为佳话。

  “方快姐虽然不是那种新女性一一呼吁推翻帝制、追求共和民主,但她一直在宋教仁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事业。”一直在做宋教仁研究的桃源县党史办主任罗永常说,“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眼界和胸怀的女性本就很了不起。”

  事实上,除了方快姐这位“贤内助”外,宋教仁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千代歌子也对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04年11月,宋教仁赴日留学。(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在日本的5年里,他创办了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担任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而后还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在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时,宋教仁认识了日本《二十世纪之妇女》杂志社的编辑千代歌子。她不仅在宋教仁创办革命刊物的过程中给予专业上支持,还在刊号、刊名等方面帮助他与日本政府斡旋,甚至帮助杂志躲过了一次日本警方的搜查。

  “在日本的5年时间,是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迅速成长的阶段,他先后在东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主要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法律制度、议会等做潜心研究。”罗永常说,“在此期间他翻译了《日本宪法》、《露(俄)国之革命》、《英国制度要览》、《各国警察制度》、《美国制度概要》等著作,为以后的革命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著书捍卫国土


  1910年,宋教仁自日本回国,致力于民主革命工作,1911年在上海的反清运动,随后的广州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革命事件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事实上,在常德市宋教仁研究会会长谢春开看来,宋教仁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不止于此。他认为宋教仁在“推翻帝制、著书捍卫国土、为中国法制建设奠基、创建国民党等四个方面,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宋教仁1907年在日本撰写的著作《间岛问题》成为中日领土谈判中的力证,使得1909年9月4日中日双方签署《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明确规定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间岛属于中国领土,并规定所有驻防间岛地区的日军全部撤出。可以说,这是在清王朝296年的统治中,领土归属争议谈判中唯一取胜的一次。”谢春凯慨叹道。

  “今年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的故里,桃源县除了恢复重建宋教仁故居外,还准备修建‘三杰亭’(桃源籍三位辛亥人物:宋教仁、覃振、胡瑛),以纪念辛亥革命时期从桃源走出去的仁人志士。”秦奇芳对记者说,“此外,还将围绕宋教仁推出包括恢复故居、出书、拍电影、成立研究会、办学、成立教育基金会在内‘六个一工程’,以此缅怀辛亥革命先烈。”

  回想1913年3月20日那个晚上,上海火车站。当黄兴、廖仲恺、宋教仁等5人走成一排,来到检票处。突然,一声枪响,走在中间的宋教仁大叫:“我已中枪!”

  时间定格于此,渔父先生也已名垂史册。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