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精准教育1+6”助力社区矫正新跨越 ——澧县创新教育矫正工作侧记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8-05-22 15:26:27
摘要:“没有这两位同志,我的儿子就完了,他还不到20岁。”澧县社区矫正中心社会联络室,50岁的黄父想起那段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起,教育挽救接受社区矫正的儿子的经历,一直强忍着热泪夺眶而出。黄父口中的两位同志,是县司法局党组成员赵里和县社区矫正工作局局长宋叔平。5月8日下午,听说《法制周报》记者要来澧县司法局采访,黄父特意从石门县赶到澧县向记者表示:“他们挽救了我们这个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近年来,澧县积...

“没有这两位同志,我的儿子就完了,他还不到20岁。”澧县社区矫正中心社会联络室,50岁的黄父想起那段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起,教育挽救接受社区矫正的儿子的经历,一直强忍着热泪夺眶而出。

黄父口中的两位同志,是县司法局党组成员赵里和县社区矫正工作局局长宋叔平。5月8日下午,听说《法制周报》记者要来澧县司法局采访,黄父特意从石门县赶到澧县向记者表示:“他们挽救了我们这个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近年来,澧县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方法,着重围绕效果定措施,摸索出一套既有统一标准的规范教育流程、又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具体情况分类施教的“精准教育1+6”模式,确保教育矫正效果,提升社区矫正质量。

640.webp.jpg

澧西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训练。

一套标准加强身份意识

在澧县接受社区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哪个范围?这是记者5月9日在澧县社区矫正宣告室看到的一份社区矫正报到学习效果测试卷。

为使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正确认识和对待社区矫正,打消少数对象“社区服刑就是释放,就是自由之身”的错误思想,澧县司法局充分发挥社区矫正中心功能作用,推出一套别具心裁又规范统一的入矫教育程序。

“除施行《湖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内规定的入矫流程外,还会组织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观看《湖南省社区矫正人员行为规范(试行)解读》和《社区矫正工作简介》两个动画视频短片。”宋叔平介绍,视频以动漫的形式,利用生动形象的剧情,将社区矫正的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纪律要求融入其中。观看后,再组织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进行入矫宣告仪式。

考试不合格怎么办?“那就继续看视频,直到考试通过为止。”赵里告诉记者,通过庄严的入矫宣告仪式,重申纪律和规定,不仅可以增强震慑力,同时通过一整套标准化的入矫教育流程,还可让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服刑人员身份。

“这便是‘精准教育1+6’模式中的‘1’。”赵里介绍,除用一套标准化的入矫流程,拴住社区服刑人员思想“牛鼻子”外,还用6个个性化的教育平台,为社区服刑人员添加教育“催化剂”,筑牢社区服刑人员遵章守纪意识。一是依托工读学校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阳光教育;二是依托津市监狱对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警示教育;三是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对城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四是依托湘北心理咨询师协会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五是依托临时过渡安置基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六是依托微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法制教育。

社区服刑人员的年龄跨度较大、犯罪类型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一,精准化教育就是打破传统教育矫正方式。“不吃一锅饭,不搞同标准。”赵里说,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生活环境、思想动态、文化程度、就业条件等不同因素进行细分,通过采取因人施教的教育矫正方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未成年社矫对象的特殊教育

2002年出生的黄某因抢劫罪被判1年6个月,缓期两年执行,2017年3月在城头山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直到黄某事发,黄父才知道儿子犯了罪。这年,黄某还是一名初中生。

同年9月,黄某又因打架斗殴再一次被当地公安机关行政拘留,面临被撤销缓刑的危险。

“一旦被收监,一辈子的污点抹不去,他的人生就算完了。”那段时间,黄父愁得食不知味,夜不成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眼看期限将至,他怀揣一丝希望,来到澧县司法局。

“黄父找到我们时,黄某撤销缓刑的资料已准备。本着以人为本、‘治病救人’的原则,我们召开了专题的局务会,针对他的犯罪原因和入矫后表现,大家一起研判如何挽救这个未成年人”。赵里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黄某日常报到、公益劳动、集中学习均能按时按量完成,结合与黄父的沟通情况,认为黄某本性并不坏,主要是因为交友不慎,朋友圈哥们义气及家庭疏于管教两个原因。“如果从这两方面着手,应该能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

赵里建议黄父将黄某送至专门矫治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常德市新安学校(工读性质)进行封闭式教育,隔断黄某原来的朋友圈,由家长配合学校开展亲情教育转化。

黄父接受了这个建议,积极与新安学校联系,将黄某送去就读。4月15日,是新安学校家长见面日,黄某希望能够为他带一些书籍到学校。“他想自考一个文凭,以后好就业。”说到此处,黄父两眼发亮,难掩喜色,“真的变了,和以前截然不同了。”

赵里告诉记者,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特殊教育这一举措,还得追溯到2012年。

社区服刑人员中,往往最难管理的便是辍学的未成年人。他们思想叛逆、行为冲动,监管教育稍有松弛,很容易出现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甚至是重新违法犯罪的行为。

那年,澧县在册的社区服刑人员中,未成年人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如何管理好这一类特殊社区服刑人员,是赵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征得本人及其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赵里尝试将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送往常德市第一所工读学校接受特殊教育。“效果非常好,截至目前已有7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从工读学校毕业走向社会,无一重新违法犯罪。”赵里如是说。

司法局对接工读学校,及时了解掌握每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对工读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意见。

“他们在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环境中学习、生活,可以脱离原本不健康的社交圈。学习时间短的一个学期,长则1-2年。”赵里表示,表现优异、成绩达到一定水准的学校还会颁发初中毕业证和推荐就业培训班,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严管级对象进监警醒震慑

除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难以管理外,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同样是“高危人群”。

为了能警醒震慑这部分对象,2012年起,澧县司法局与津市监狱对接,每年在监狱内开展两次现场警示教育,极大的提升了基层司法所的执法权威和社区矫正威慑力。

2015年,罗某和张某经历了一次终身难忘的“旧地重游”,他们又回到了曾经服刑过的津市监狱,接受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

晚春气候,舒适怡人,但跟着队伍行进的罗某、张某看着熟悉的监牢,却紧张得脸色发白,双手不自觉地摩挲着。他们曾因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罪在此服刑,直至2012年因表现良好才获准假释,接受社区矫正。

重获自由,两人喜出望外。解矫期临近,两人一时忘形,竟不假外出滞留广州两天。

澧县司法局对此提出严厉警告,并将两人的管理级别由普管级上升至严管级。矫正小组针对两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在思想上过度放松,“好了伤疤忘了疼”。

澧县司法局通过参观监狱劳动改造现场、狱警讲课、监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让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切身感受社区矫正机会来之不易,促使他们拉响思想上的警铃,珍惜现在的自由,努力改造,争取早日融入社会。

“说起来丢脸,我在监狱里参观时什么都没看进去,什么也没听进去,脑子里一直嗡嗡作响。”罗某对监狱的日子太清楚了,如撤销假释,他将再一次身陷囹圄。“这辈子我都不想再回来了。”

在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后,罗某、张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矫正小组也根据两人的实际情况,强化了心理沟通与疏导,重新制定了他们的矫正方案,帮助两人树立起慎始慎终的意识和正确的服刑意识。

在领到解矫通知书的那一刻,张某对小渡口司法所所长赵大华说:“解矫前将管理级别上升到严管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谢谢你们,让我知道做人就要时刻守规矩。”

记者手记

澧县社区矫正工作局,加上分管社区矫正工作的党组成员赵里,也仅有工作人员3名,工作力量基本充实在基层。  在工作人员如此之少的情况下,做好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是什么?除局党组高度重视外,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尤其重要。“有困难不能总想着抱怨,而是要想尽办法解决。”赵里如是说。

通过采访,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既是领导又是兵”的工作状态。赵里虽然是党组成员,分管社区矫正工作,但不管是集中教育、心理辅导,还是信息化建设等其他各项社区矫正工作,他均亲力亲为。 

“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接触社区服刑人员,有时候觉得思想压力和心理负面情绪对自己影响也挺大的。”赵里坦言内心想法。但看到一个个误入歧途的“浪子”经过在社区矫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顺利融入社会,开始全新的人生,“这就是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使命,非常欣慰。”在未来的路上,他将带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者继续这份光荣使命,挽救更多迷路人。(记者:罗霞   通讯员:柳玉清)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