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的正月初七,长沙,华文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随着郭炘我手中画卷的缓缓展开,“湖广填四川”移民大迁徙的历史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舒展开来。
《湖广填川图》局部
这是一幅《湖广填川图》,历时八年之久,终于在2020年11月完美收官。整幅画卷长27米,高35公分,全图绘制5767个人物,人物肢体语言刻画丰富,拙而不俗。房舍门市表现手法立体感强、杂而不乱。远近山势用笔老练、交待清莹,用色沉稳而不艳。整图大气磅礴,让人观后震撼,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了当年千千万万移民填川的真实场景中来,是难得一见的当代小写意风情人物山水画之佳作。
局部
画家郭炘我,湖南常德人,早年师从湖南画家伍纪云先生。从艺三十多年来,足迹踏遍神州各地,把最美的人与事用艺术形式展现出来。2013年起,郭炘我推掉外界一切事物与应酬,专心致志呕心沥血完成鸿篇巨幅《湖广填川图》。当郭炘我带着“苦并快乐”的状态最终完成作品时,终于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回顾创作过程了。
局部
说起创作初衷,郭炘我打开了话匣子。“2012年我在成都饮茶,与友人的一句闲叙,改变了我未来的生活。”在朋友的建议下,郭炘我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乾隆年间移民大迁徙的情境记录下来。
2012年7月开始,郭炘我先后到成都博物馆、湖北麻城走访查询移民的相关资料,并沿着填川人当年走过的路一路写生、拍照,搜集各种最原始版本的民间移民人的故事和资料,光搜集资料,就花费了八个多月的时间。
画家郭炘我
为了排除外界干扰因素,2013年5月郭炘我携夫人来到深圳,租居在一间20平米的小民房里,过起了“隐居”生活。郭炘我放下手里的所有事情,专心创作《湖广填川图》。夫人陪伴其左右,负责生活起居,偶尔打点零工贴补家用。
就这样过了一年,郭炘我的创作突然因为母亲病危而中断。2014年6月,郭炘我回到母亲身边,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重返深圳后,郭炘我发现近一年的创作并不如意,于是下定决心重画《湖广填川图》。
“如果在创作的过程中,稍有点败笔,父亲都要将整张画作推倒重来,画室的废张不计其数,他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儿子郭子愚也是从事美术事业,说起父亲,满是崇拜。
郭炘我(前排左一)早年和贾平凹等在一起
从2014年8月起,郭炘我每天坚持创作10-12个小时,从下午2点至午夜3点。除了偶尔给自己放个假去临街咖啡店喝杯咖啡见见人气,郭炘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期间,郭炘我因过度熬夜和过量抽烟突发疾病入院,后又因肺气肿和心肌问题接受治疗,但他仍然坚持边治疗边创作。因过于投入,郭炘我整整七年没有回家过春节。功夫不负有心人,郭炘我笔下的《湖广填川图》生动再现了当年移民大迁徙的情景。
“ 整体来看这张画是很不错的用中国画小青绿山水技法,表现这一历史事件,从山水画角度来看水平很高了,大的布局,疏密、虚实的处理都很到位。画家花了大量心血,能有如此沉稳耐力的画家不多见了”。知名画家涧湘看到《湖广填川图》时这样评价。
明末清初,久经战乱的四川荒凉破败,地广人稀,清廷鼓励外省人入川垦荒。大量移民入川,改变了整个四川的人口经济、风俗民情诸方面,奠定了现代四川包括成都生活的由来与根基。因鄂、湘两省入川的移民最多,故称“湖广填四川”。而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川渝两地70%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来自麻城孝感乡。《湖广填川图》正是以麻城孝感为起点,完美还原了当年由湖北麻城、宜昌、武汉等最终经长江三峡水路,进入四川的这条主要移民线路。
这一呕心沥血之作,与其说是画家对小写意风格的大胆尝试,不如说是他试图把自己的专业研究通过绘画技巧向大众进行传播,从而还原四川移民史长期以来存在的误解,画家对移民从原乡到迁入地过程的刻画,客观地讲,是以往任何一部绘画作品都没有过的。(常德日报记者 周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