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宋教仁:常德人不能舍弃的“名片” ——访宋教仁故居之后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7-04-17 21:22:01
摘要:2017年,是辛亥革命领袖宋教仁先生诞辰135周年,记者走进宋教仁先生的故乡桃源,对渔父先生生平逸事进行系统整理报道

2016-04-28本文作者楚梦摄

终于来到了宋教仁故居,这是我魂牵梦绕了多少年的地方。可是,除了收获失望与伤痛之外,此行一无所获。

给我们带路的是桃源县党史办的小邓,汽车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来回折腾了好久,问讯了六七个路人,才好不容易驶进了通往宋教仁故居的小路。小邓告诉我们,他曾经来过两次,可是却不记得路了。一层厚重的不安堆积于我的心头,不是早就村村通水泥路了吗?为何离县城不到十公里的这里却还是这般境况,这个名扬中外的辛亥元勋的故居,为何连一条干净的路都没有?甚至连指示牌也没有一块。宋教仁的故居会是什么样子呢?好在这里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让我的思绪转向不停地想象幼年宋教仁快乐幸福的日子,秉烛夜读的情景,以及他憧憬和向往外面世界的模样。

尽管我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然而,来到宋教仁故居之后,一股从头到脚的凉意还是让我透不过气来。天啦,整个故居除了大门上方一块“宋教故居”的牌匾以及大门两边各一块某中学德育基地的牌子上有几个字,整个建筑物的里里外外,再也找不出一个字了。故居有十多间房子,除了四间房子里面有几张破烂不堪的床及一张桌子撒落在屋子中间之外,再也找不出任何物品。故居门前是凹凸不平的泥地,有些许黄沙(或许是建筑剩余下的吧),大门敞开着,却没有一个人,甚至连狗也没有一只,只有风在孤独地哀鸣。整个场景就如同一个半途而废的烂尾楼。同行的蔡老师连连叹息:“对宋教仁太不公了,太不公了。”

六年前的2010年夏天,我曾经到过上海的闸北公园,来到宋教仁墓前。那个时候,我曾经感慨万端,宋教仁墓前竟如此地冷清与寂寞,可墓碑外却是那样的热闹与繁华。放眼望去,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名人的大名,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学校、广场、公园、街道,可是都与宋教仁无关。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底吧,我从网上看到桃源县已经将宋教仁的故居进行了改造,并将建造纪念馆,收集宋教仁的文物资料,还将出版相关研究著作、拍摄影视剧,宣传和推介这位伟大人物。见此消息心里免不了高兴,还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欣慰。可是,五年过去了,宋教仁的故居还是这般模样,仿佛是百年前就已经被洗劫一空的一处废墟。我忍不住问小邓,故居是哪一年翻新的,小邓也不知道具体时间,只说有好几年了(后来回县城问县宋教仁研究会的一位领导,才知道是2010年翻新的)。好几年时间了,这个故居却还是一片荒漠和废墟,连文字也没有一个,不知翻新故居有何意义,又不知因何原因半途而废。五六年的时间不短了,为何连一个宋教仁故居都没法建好?

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的人告诉我们说,宋教仁故居早已被列入红色景点。我真的想笑,可是,我笑不出来。我只是不停地嘟哝:我们对不起宋教仁,我们对不起他……

在我的心里,宋教仁短暂的人生有过太多的创造与突破,他的理念与设想,他的奋斗与牺牲,是我们痛苦无助时可以拿来疗伤的药剂。我热爱宋教仁,崇拜宋教仁,我想在这位伟人的故居收获一点什么,他幼年的经历、他的家族历史、特别是1912年他回到阔别老家多年之后回家探亲那段经历的记录。我想象宋教仁故居应该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讲解人员、有文字和图片介绍。可惜,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伤心与难受。我不知道一个连文字也找不到一个的地方是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

宋教仁是一个不计个人得失的人,视名利为草芥,对死后哀荣更不会在意。可是,他的灵魂却一直在外面飘荡,天地不仁,竟让他的灵魂找不到一处安放之地。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