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桃源县民政局立足发挥在基本保障中的兜底和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从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开展医疗救助、做好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四方面入手,努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1、社会保障兜底助脱贫。作为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对象中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帮助脱贫的对象,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使其脱贫。从2016年4月1日开始,桃源民政局利用两个月时间配合各乡镇完成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的认定工作。在此项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精准”。
一是精准认定。首先是明确认定条件,严格按照省市县政府规定的认定范围进行甄别,把握好“以户为单位”和“贫困家庭中主要劳动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的贫困家庭”两个条件,重点保障已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特困及重病、重残、重灾等家庭。同时,在认定过程中做到程序规范,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初评结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示上报等程序,正确把握各个关键环节,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做到了“3个100%”,即:对兜底脱贫对象开展了100%的入户调查、进行了100%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100%的实施了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开。通过精准认定,该县共有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1524户,3450人。
二是精准建档。县民政局建立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的个人档案,详细录入对象的身份信息、贫困原因、民主评议、乡镇审核、救助水平、银行账号等信息,实行一户一档制度。要求乡村两级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台账,便于及时了解掌握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接受救助帮扶情况。同时,还建立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审核,原则上每年审核一次,将不符合政策的、经济状况好转不再符合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5月17日上午,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各乡镇长、民政办主任和部分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工作动员会议,就是根据省、市政府要求对以上“三类对象”精准认定,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精准发放。从2016年10月起,对这批对象按照255元/月的标准按月实行打卡发放兜底补助款,委托银行每月10日前将兜底保障资金转入个人账户,形成正常发放机制。截止目前,共发放资金703.8万元。
2、医疗救助帮脱贫。一是县民政局出资384.69万元资助51888名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及孤儿参加医疗保险。二是支持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建立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基金,实现了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不足的有效补充。2016年县民政局整合资金200万元主要对贫困患者大病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民政医疗救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给予有效保障,从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是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比例。低保对象住院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70%,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封顶线从5000元提高到1万元,特殊门诊救助最高达到5000元。特困人员(五保户)住院实行“零支付”,政策内报销的费用全报,年救助资金 310万元。
3、临时救助济脱贫。扎实开展“救急难”工作,对因灾因病突发意外伤害致贫的贫困家庭,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在27个乡镇设立“社会救助申请受理中心”,412个村(居)设立社会救助申报点,将民政救助事项及时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申报办理。建立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在乡村确定了824名信息员,及时报告核实辖区内因遭遇突发事件 、意外事故等情况而陷入生活困难的困难群众,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2016年以来,县民政局筹集“救急难”资金近1000万元,对家庭出现短暂困难的,给予500—1000元的生活救助。对因重大灾害、重特大疾病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一次性“急难”生活救助,救助标准为5000-20000元不等,实现了救助有门,受理及时。截止目前,累计救助11057人次,发放救助金1204.6万元。
4、慈善救助扶脱贫。一是慈善助学。去年对277名考取一、二本高等院校的贫困应届高三毕业生给予每人5000元的贫困助学金,共发放助学金近140万元;为35名低保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争取市级慈善助学救助,标准为每人3000—5000元,共计16.3万元;为80名以上两种对象之外的低保家庭或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新生每人资助2000—3000元,发放助学金20多万元。二是慈善募捐。去年募集帮联资金160多万元,全县累计已募集帮联资金1300多万元,专门用于帮联对象的定期帮扶和临时帮扶。并通过向全县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集资金210万元,主要用于救助五保户、城乡低保户、城乡特困户、孤儿、贫困学生中的特困户、农村敬老院、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困难群众,救助困难群众1万户,发放救济棉被6800多件,大米15万公斤。引导“三社”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活动,县慈善会、县创才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帮联结对贫困家庭6个。(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郑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