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既是农业大县,又是劳务输出大县。据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46.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22.4万人,年创劳务收入达55亿元。为有效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桃源县人社局积极发挥劳动保障职能,狠抓劳动维权服务工作。
一、大胆决策,顺势而为,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
为了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各类矛盾和劳动纠纷,桃源县人社部门调整服务方式,自2004年起,开始由单一的输出向长期跟踪维权服务转变。
组织成立县劳动保障协会,鼓励发动外出务工人员成为协会个人会员,由协会为所有会员提供免费的跟踪维权服务;从2010年开始,按照“六统六分”的总体思路(统一认识,分级负责;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统一设计,分乡建设;统一筹资,分家承担;统一施工,分点核算;统一验收,分等奖励),采取“多方筹资,统筹建设”的办法,连续3年每年投入300万元左右,对全县所有乡镇、城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分批实施建设改造,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维权服务体系;把劳动维权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考评范畴;出台了五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劳动保障协会制度;明确了劳动维权投诉受理、管辖范畴、案件承办、情况汇报等工作程序。
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做到投诉有人管,案件有人办,处理结果有存档,真正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撑起保护伞,”该协会负责人作出承诺。
二、十年如一,上门服务,近二十万户户户到位
“学都没上过几天,还提什么懂法,在外头干活真要遇上事儿了也只能自己吃暗亏”,桃源县龙潭镇某村村民颇为无奈地感慨道。
缺乏法律维权意识是当前存在于农民工群体中的一个普遍现状,这就使得做好20余万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维权工作任重道远。为此,桃源县专门组建了一支为数15人的“劳动保障政策宣传队”,成员由劳动保障战线退休的老同志、司法战线的干部、打工返乡的农民工等组成。
谈及宣传队成立的意义,其负责人表示:“我们县地域广,人数多,部分乡镇属于山区,就会有很多人外出务工,考虑到有些劳动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等问题,可能没有能力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宣传队的任务就是提高这部分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正是这支队伍,十年如一日,走遍了全县的每个乡镇村组,全县有外出务工人员的近20万户家庭,做到了户户上门、一户不漏。通过宣传队上门走访,每年发放劳动保障政策宣传资料近6万份,吸收劳动保障协会个人会员近6万人,为群众现场咨询解答各种劳动保障政策问题近10万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务工人员的维权能力,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打工者的贴心队”。
三、真情为民,贴身维权,实实处处为劳动者着想
“儿子出事以后,家里半边天都塌了,我们文化程度都不高,有理在嘴边也说不明白,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这种小老百姓哪儿晓得怎么维权!”年近古稀的老人握着县劳动保障协会工作人员的手连连感激。
这名老人是桃源县牯牛山乡黄山村农民工刘涛的母亲,2014年2月25日,刘涛在甘肃省临夏市某金矿务工时因工死亡,用人单位坚持只理赔73万元,死者家属及时向县劳动保障维权协会申请,要求派人处理。协会经过了解,当事人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及其家属日后的生存,协会当即决定派人同死者家属一道赶往事故发生地。办案人员依法依规,经过多次谈判交涉,最终使受害人家属获得赔偿金105万元。
上述事件只是劳动者被侵权案的一个边角,近年来,诸如此类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桃源县人社部门积极履责,运用法律的武器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14年10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一城镇化建设项目工地打工的桃源籍农民工王某愁着了,停工数十天,包工头却迟迟未提工资一事,和他一起的另外十几名老乡也是同样的情况,18个人被拖欠工资共计16.2万元。“我们没有办法啊,天天问,到处问,工头只晓得推脱,没有半点发工资的意思,可我们总不能白干这么大半年吧!”万般无奈之下,王某一行只好回桃源老家向村里反映情况,蔡塘村村支书于11月7日前往江苏处理此事,僵持了15天却毫无结果。村支书只好请求桃源县劳动保障协会派员办理,得知情况后,协会于11月22日派人前往。办案人员通过法律手段,启动法律程序,为农民工追回了被拖欠的16.2万元工资。
“我们的作用就相当于一块板砖,群众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往违法者头上拍。”该劳动保障协会负责人开玩笑说。
十年来,桃源县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为外出务工人员处理维权案件近1000起,办案人员跑遍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为劳动者获赔和追讨工资欠款共5800多万元,无一起因维权不满意而投诉的现象发生。这些成功维权的案件,在桃源县务工人群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群众直称:“人社局维权比律师还牛,一不收我们的钱,办案还贴心贴意,跟踪维权真是一件大好事”。(记者: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