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桃源县委组织部、桃源县总工会、桃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桃源县首届“桃源工匠”表彰大会在花源大酒店隆重召开。
桃源县委书记周代惠在表彰大会上致辞
为弘扬伟大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认真抓好“五一工人阶级宣传月”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推进“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建设,桃源县总工会开展“桃源工匠”推荐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把“认真、敬业、执着、创新”作为责任担当和职业追求。经过各行业推荐和严格考察,湖南古洞春茶业第六代传承人卢丽琼等10名桃源工匠入选最终名单。
10名“桃源工匠”与领导们合影留念
卢丽琼上台领奖
茶人匠心,源自父辈传承
200多度高温的炒锅里,一双纤手快速灵动地在锅内翻炒着茶叶,五六分钟后,迅速取出,放在竹盆中揉捻,如此反复三到四次,从杀青摊到晾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片茶从产地、选树、采摘、制茶等复杂的工序,最后才到您手中的这杯茶,是极其不易的。
关于卢丽琼的头衔有很多,湖南古洞春茶业第六代传承人,常德工匠,高级制茶师……而相较于这些,“茶痴”、“茶匠”更适合她。
不同于一般的“茶业工作者”说起茶满口都是它的功效、水温、色泽,卢丽琼口中的茶是简单的,也是充满故事的,更寄托着卢氏家族一直以来的坚守。
在古洞春茶业的展厅里,传承谱系上记载着“桃源茶庵铺卢氏,世代以茶为业”。卢丽琼从小便与茶为伍,耳闻父亲的炒茶声咿呀学语,嗅着满园的茶叶馨香逐渐长大。
1979年,高中毕业的卢丽琼在当时的常德茶叶公司做起了仓库管理员,别看这级别低,却有一项重要职能——审评,通俗的说法就是给茶叶分等级。年纪轻轻的卢丽琼跟着公司的师傅学到了一项品鉴茶叶的真本事。
1982年,桃源县农业委员会直属茶叶良种站创建,卢丽琼被父亲卢万俊召回来帮忙,此时的她踌躇满志,真正意义上坐在炒锅前学习祖辈技艺,而这一坐便是三十多年。
扦插、管培、采摘、制茶······样样都要学;红茶、绿茶、黑茶都是必备科目,忙到废寝忘食。卢丽琼笑言:“那时候,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也就是在那一刻,卢丽琼一生的事业与命运被这一枚枚纤细弯长的茶叶牵动着,制茶与她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手工制茶,专注百年技艺
对卢丽琼来说,做好一款茶,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就像艺术家把木石雕刻成艺术品。而茶叶就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宝,在不同的制茶师手中,能演绎出不同的绝妙滋味!
她说:“在追求效率和机械化普及的今天,手工制茶技艺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手工制作出来的茶叶,无论在汤色、口感上都优于机械茶。好的茶叶依然遵循古法采用手工制茶。”
手工茶因为每个环节都是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时间跨度长,非常考验人的体力,炒锅温度的高低、炒制时间的长短都是凭经验完成。
“制茶过程中,翻、抖、散、揉、捻,每一道工序都有特定的动作,每一份力道都严格的把控,力度太大会揉坏叶子,力度小没办法成型,是非常需要功夫的。”
“每天收购的鲜叶必须及时制作——茶不等人,因为时间越长制出的茶品质也会同时下降。”卢丽琼说:“五斤鲜叶才能做出这一斤茶叶,虽产出率低,但贵在精细,绿色又健康。”
每年的春天无疑是卢丽琼最忙碌的季节,因为茶客们都知道明前茶滋味乃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而想要制出一年中滋味最好的茶,这短短的两个月,无疑是在与时间赛跑。
“一天下来手都起泡,连端碗的力气都没有,孩子也没能好好照顾”,回忆起往事,卢丽琼脸上有几分动容:“爱好这行,尤其做出好茶时也不觉得累了,父亲辛苦几十年创立了这份事业,自己应该传承下去,这是我的使命。”
勇于创新,探索永无止境
如果没有高超的制茶技艺,再好的原料也成就不了一杯好茶。
而对卢丽琼来说,所谓制茶,便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匠人本色”,不忘初心,诚信做人,从一片原叶做起,专注技艺,用心做好茶。
正是秉承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制茶精神,古洞春茶业不断创新,研制的“古洞春霸王翠剑”、“古洞春银毫”、“古洞春红毛峰王”多次获得金、银奖。2017年,卢丽琼参加“常德工匠”暨“湘茶”竞赛中,更是荣获一等奖。
为了将古洞春的制茶技艺传承下来,卢丽琼毫无保留地向工友们分享自己的制茶经验,还进行手工制茶技能的培训,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大家不仅学到了一技之长,能更好的服务于自身的工作岗位,工匠精神也得到了传承。
2015年,“古洞春”牌野茶王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常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古洞春”被湖南省商务厅认定为“湖南老字号”。这其中离不开卢丽琼的辛勤付出。
哪里需要她,她就在哪里发光。从2016年初开始,卢丽琼配合公司开展古洞春茶历史溯源调查。
择重对各类茶品的制作技艺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对主要原材料及产地、制作器皿等进行广泛地搜集、认真地考究、科学地修复、妥善地保存。这对“古洞春”丰富茶品种、提升茶品质、传承茶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卢丽琼坦言:“我更喜欢用双手去感受茶的变化与温度,很多时候依靠的是经验和手感,增一分则过熟而香散,少一分则青气重、涩苦高,这种变化很有意思。”
“每当我想学别人的新品样茶时,就在家细细摸索,一遍遍尝试,茶叶有它的生命,有它的秉性,气候、季节、地理位置等等,都决定它的特性,当我了解了它们,做出我想要的形态、口感,那个感觉很舒服!”
正如“做茶不过苦与乐,泡茶不过浮与沉,喝茶不过拿与放”。一杯茶,做人做事都在里面了。卢丽琼追求完美、把茶品做到极致,视制茶为艺术、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技艺修养,可谓之“茶人匠心”。(来源:湖南古洞春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