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湖南桃源西安镇:小蘑菇挑起致富“大梁”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8-10-26 10:18:35
摘要:一朵朵鲜嫩的香菇透着诱人的美,农户兴高采烈地在大棚中采摘着,不一会就摘满了一框又一筐……这是近日在西安镇桃安村食用菌园区农户喜获丰收的美好画面,是该镇脱贫攻坚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彼时57岁的贫困户张立山也在丰收队伍中忙碌着。“能来这里上班很好!离家近,有事做,有钱拿。做工加上分红,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一边摘香菇,张立山一边乐滋滋地向记者算起了自己的收入。张立山算起了自己的“脱...

 

一朵朵鲜嫩的香菇透着诱人的美,农户兴高采烈地在大棚中采摘着,不一会就摘满了一筐又一筐……这是近日在西安镇桃安村食用菌园区农户喜获丰收的美好画面,是该镇脱贫攻坚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彼时57岁的贫困户张立山也在丰收队伍中忙碌着。“能来这里上班很好!离家近,有事做,有钱拿。做工加上分红,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一边摘香菇,张立山一边乐滋滋地向记者算起了自己的收入。

张立山算起了自己的“脱贫账”

事实上,早些年张立山可是桃安村出了名的穷困户,村支书黄小华形容他“村里最穷的贫困户,连饭都没得吃”。几年过去了,昔日的贫困户一扫阴霾,连干活都比往日有劲多了。探索背后的原因,还要从最开始说起。

西安镇地处桃源县西南端,距县城89公里,是常德桃源、益阳安化、怀化沅陵三市三县交界之地,属革命老区、山区乡镇。全镇10个行政村均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全镇人口156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246人。这里风景秀美,矿产资源丰富,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观念,村民们通过田里的几粒稻谷和从山上采伐木材维持温饱。数十年过去了,即使终日辛苦,村民们还是住在歪歪斜斜的木屋里,钱包没有鼓起来,绿茵茵的山包却开始慢慢“褪色”。该村被纳入乌云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后,主要的经济来源没有了,这个小村庄一度陷入迷茫。

桃安村养殖大棚中的食用菌长势喜人

为了改变现状,桃源县供销联社将目光投准了食用菌项目。由于西安镇地处桃源富硒带,富硒产业基础优良,再加上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适宜菌类生物的生长。经桃源县质量监督检验及计量检定所检验,桃安村鲜香菇的含硒量为0.068mg/kg,干香菇的含硒量为0.32 mg/kg;属于富硒产品。西安镇抓住这一优势,确定了食用菌种植为今后产业扶贫的重点加以扶持。目前在大水田、白洋坪、东安、桃安等4个村建立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共有大棚121个,其中桃安村47个,大水田村16个,白洋坪村38个,东安村20个,计划在2020年之前逐步推广到全镇10个贫困村。自此,桃安村小香菇正式登上了扶贫“舞台”,挑起了致富“大梁”。

在食用菌养殖基地上班的村民为菌棒打孔

有了目标,还需要群众的参与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最终,一条“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路子摆在了桃安村面前,将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紧密的联合起来,增强产业凝聚力。即由健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种植食用菌的贫困户签订合同,实行统一制袋、统一建棚、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品牌销售、分散种植的“五统一分”的订单生产;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各村建立基地,集中种植,带动当地贫困户共同发展;由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管理或种植、利润分红等方式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通过该种模式,进一步完善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链条,实现了企业、基地和贫困户之间的协同合作和食用菌产业种植、销售、加工的一体化生产,保证了“产得了、销得出”,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让小小菌棒成为脱贫攻坚的加力棒。

西安镇镇长许家鹏告诉记者,扶贫基地里做工,首先考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今年给贫困人口发放的工资达30万元,贫困户通过做工加上分红,最少收入1万多,最多的可收入3万多。2018年,全镇贫困人口通过该项目预计获益151.4万元。这样的数字,除了带给群众实打实的幸福感外, 也让人看到了桃源县委、县政府在扶贫攻坚方面做出的努力。

桃源县90年代初有近10万人口处在贫困或极度贫困线上,至2017年底,该县共有8.4万个贫困人口脱贫,44个贫困村退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503.4元提高到2017年的13450元。全县66个贫困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的比例,由2010年底的77%全部提升到了100%,该县农户能够饮用安全水的比例达到98%。目前桃源的贫困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青壮年劳动力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2010年接受培训的只有1876人,2017年增到3851人。桃源县66个贫困村均有了卫生室和合格的医生或卫生员。

秉持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镇推进”的总体思路,桃源县正一步步洗刷着贫困的样貌。西安镇桃安村作为其中之一的典型,利用小香菇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奠定长效基础,逐步走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记者:刘玺东 易赛楠 邱琪)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