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溆浦满天星是花的海洋,也是这儿最美丽的季节。泣血的杜鹃花星罗密布在山野间;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枝条,犹如被春风的剪刀细致的修剪过;山腰上绿油油的茶田,散发着迷人心醉的茶香;美丽的采茶姑娘,唱着悦耳的民谣,拿着箩筐精心的劳作,不时传来的鸟鸣声,似乎是在为姑娘们甜美的歌声“叫好”。
不远处的山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仙气十足。再搭配上瑶族先祖的美丽传说,更给这云雾缭绕的群山增添了神秘感和魅力。“不识庐(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诗人苏轼的这句诗用在这里似乎是在合适不过了。
“美丽的传说”、“古老的茶道”、“险峻的山峰”,组合在一起是那么的相得益彰。这就是溆浦满天星——一片在隐藏在云海中充满传奇色彩的人间净土。
美丽传说脍人口
说起美丽的溆浦县就不得不说说卢茅坪花瑶,美丽的月亮湖,浪漫的爱情谷,神秘的黄瓜寺和那美丽而古老的瑶族传说,让朴实美丽的卢茅坪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瑶族是一支生活在深山里的古老民族。他们的祖先茹毛饮血、捕猎迁徙,他们有血泪交织的故事,有荡气回肠的爱恨传奇。据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巫医叙述,溆浦乃至整个雪峰山花瑶都是起源于卢茅坪瑶寨,而黄瓜寺就是最好的见证。
七姓瑶族在雪峰山繁衍生息,日子富足又美好。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年,粮官来雪峰山征粮,热情好客的花瑶把粮官灌醉,粮官睡了三天三夜;粮官久久未归,官府疑心粮官被害,派出兵马攻打瑶寨;一时间,瑶寨火光冲天,血流成河。侥幸逃离虎口的瑶人被迫背井离乡,离开故土家园之前,他们祭拜了盘王庙。
祭拜盘王庙之后,有一个叫回生的年轻人决定去崆峒山元阳洞找灵宝法师学艺。他爬山涉水、披星戴月,走了九千九百九十个日子,翻越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大山,终于来到灵宝法师的仙山。不巧,灵宝法师云游未归,回生与灵宝法师的女儿丹妹一见钟情。没等灵宝法师归家,他们已经是山盟海誓,如胶似漆,难舍难离。灵宝法师知道后,勃然大怒,仙人怎能嫁于凡夫。犯了天条戒律,他决定重重惩罚回生。丹妹看出大事不妙,她连夜带着回生腾云驾雾来到环云峰下的山谷隐居,后来卢茅坪当地的花瑶人给这个山谷取名瑶王谷。话说灵宝法师自丹妹逃走之后,十分气恼,运用法术发现了她们的藏身之地。丹妹修仙成道多年,她看见父亲追赶过来,把回生变成一只黄瓜隐身于黄瓜地,躲过了一劫。从此,回生和丹妹在雪峰山男耕女织,成为花瑶的先祖。花瑶子孙为了纪念那片黄瓜地对先祖的救命之恩,建起了黄瓜寺。
在卢茅坪常常能看到以这个老人,身边围着几个孩子,在讲述着丹妹和瑶王的古老传说。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丹妹和瑶王的传说却被一代代口耳相传的流传至今。这是勤劳朴实的瑶族群众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茶马古道传千年
溆浦县不仅有万年前的古老传说,还有传承千余年的茶道古韵,让人回味无穷。作为历经千年之久的茶马古道。溆浦县位于沅水中游,地处湘西中低山丘陵区东部,雪峰山区。县境四周高中间低,境内凉风界主峰海拔1614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优异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当地盛产的瑶茶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被广泛记录在各类古书典籍。
茶圣陆羽《茶经》援引东晋《坤元录》记载:“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楚之茶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溆浦,湖南之宝庆、茶陵。”
清乾隆二十七《溆浦县志》记载:“茶,产瑶山者,极粗,味颇厚。顿家山又有芽茶。”又载:“顿家山,县东南二百里,其巅曰:老营坡,曰:牵牛营,曰:冷崎山,曰:磨架山,磅礴袤延,为卢峰之祖,龙湾水于此,至高明溪与溆水合,古为瑶地,后土民顿姓盛,遂以名,今顿氏亦式微矣。”
瑶茶有何魅力,竟能在各代的古书典籍上留下自己的“大名”。
据悉,瑶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将近500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 、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这些成分,对人体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锰能促进鲜茶中维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叶抗癌效果,故此亦被誉为“树上的虫草”。
茶树多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滋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而一枚茶叶采摘下来,需经过揉捻、烘焙、紧压等诸多工艺处理后,方能成为可供人们冲泡的茶叶。于此意义来看,茶的生命无异于经历一场凤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获新生。
这正如同我们的人生,不经风雨磨砺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茶,只是一味地悬浮在生活表面,永远无法领略到生活的真味。而那些饱经沧桑、在苦乐年华中翻滚沉浮,却始终努力绽放自我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终将散发出生命的脉脉清香。
2017年,溆浦县启动溆浦瑶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划定卢峰镇、低庄镇、深子湖镇、祖师殿镇、桥江镇、油洋乡、三江镇、水东镇、统溪河镇、沿溪乡等19个乡镇为溆浦瑶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
2018年5月10日,溆浦翱康生物出品的“溆浦瑶茶”,获2018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银奖。
2018年6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发布公告,受理溆浦瑶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标志着瑶茶发展迈开了新的坚实步伐。
据专家初略估算,溆浦瑶茶的中心产区一年可产鲜嫩叶达1600多吨,年产值在1.2亿元以上。
通过专利技术生产的溆浦瑶茶能最大程度保留其有效成分,含丰富植物黄酮及铁、镁、锌、硒、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口感甘甜、回味悠长。藏在雪峰山的片片茶叶,正成为溆浦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宝藏”。
险峻古道老鹰坡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溆浦县沿溪乡烂泥湾村和隆回县金石桥镇云雾山村之间的老营坡(老鹰坡)的道路,相比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不遑多让。
隆回金石桥有一副名联:“君请息肩,老鹰坡上途犹远;客来解蹬,洗马滩头水正清。”险峻的老鹰坡,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蜿蜒悠长的石板路,犹如一架通向仙界的天梯,穿越雪峰山腹地,上通云贵,下控湖广。
此地之所以叫老鹰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这里地势险峻,就是长着翅膀的老鹰也难以飞过;另一种是说,在山坡上能够看到一块巨石,巨石前端突出的山岩像老鹰的嘴。这险峻的地势给途经此处的行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年)八月,林公则徐前往湘西巡视营伍,办理军政,由宝庆至溆浦,走的就是这条茶马古道。曾夜宿在兰草田上老鹰坡半坡中的关帝庙中。他在日记中描述:“此坡极为险峻,一上十五里,始到岭顶,石径逼窄,肩与不能转身,多徒步而上。是时天己开霁,自岭顶下视涧底之云,有如浪涌,想黄山云海不是过也”。
《辞海》主编舒新城,也曾在日记里提到老鹰坡:“一上一下共有五十里,上坡之十五里峭峻异常,下坡三十五里中也有十五里很是凶险……”,可见,老鹰坡的“险”是名不虚传。
1935年12月13日,贺龙元帅率部途径老鹰坡,贺龙从老鹰坡下来的时候是牵着马,而不是骑着马。贺龙来到老鹰坡下的烂草田,拜访村民,在当地父老乡亲帮助下铲冰,铺草,以便部队顺利通过。
老鹰坡的石板路皆傍崖而临深渊,路窄如线, 山顶的半坡亭残垣断壁,似乎在倾诉着岁月的沧桑。
除了险峻的地理环境,老鹰坡也是“好汉坡”,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句俗语:“打抢就上老鹰坡。”历史上的老鹰坡,可不像现在这样宁静和安逸,以前虽然是同样险峻陡峭,可过往商旅如云。路的坎坷,险峻,对于走南闯北的商旅来说,并不可怕,真正的危险,是藏在灌木丛林中的绿林盗匪和密林中出没的野兽,这又为老鹰坡徒增了几分“凶名”。
如今,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溆浦县开展全域旅游模式,满天星生态文化产业区,秉着绿色环保,生态发展的理念,结合当地人文、茶产业和自然风光发展当地经济。丹妹和瑶王的爱情传说,让青年情侣们心神向往;甘醇可口的瑶茶,让茶道爱好者垂涎欲滴;老鹰坡的险峻,更是引无数驴友“竞折腰”。
溆浦县满天星欢迎每一位来到这里游客来这里踏青、赏花、品茶、看景,来领略这片人间净土。
记者手记:欢迎你们空手而来,满载而归。除了足迹,不留下一片云彩。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生态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自觉爱护。在赏心悦目,满载而归的同时,也请保护好这片人间净土。(记者:刘玺东 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