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推荐 | 何忠杰 李志辉:新冠肺炎防护,从三个鉴别开始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0-02-08 10:40:22
摘要:第一作者何忠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中国医学救援学会科普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学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危重病急救专业30多年,参加老山作战、抗击非典、汶川救援、两会保健、奥运会抢救心跳骤停南非教练,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中国中西结合灾害专业委员会“十一五突出贡献奖“、“中国卫生应急医学...

第一作者何忠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中国医学救援学会科普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学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危重病急救专业30多年,参加老山作战、抗击非典、汶川救援、两会保健、奥运会抢救心跳骤停南非教练,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中国中西结合灾害专业委员会“十一五突出贡献奖“、“中国卫生应急医学突出贡献奖“、中国医药事业发展基金会评选的“人民好医师”、中宣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者”、健康时报和人民网评选“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提出“急救时效学-时效应急医学-时效应急医学”思想,定义“围猝死、围心跳骤停、白金十分钟、急救时效学等概念和工作方法,在急危重症、应急救护救援、野战急救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阻击战役已经进入新阶段。国家防疫工作最新进展已经开始针对“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类集中收治,开始了对疫情的歼灭战。以下,我们对“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进行比较,希望在当前生活、工作、抗击疫情背景下为大家提供帮助。

由于呼吸道是人是外界直接通过空气接通的呼吸器官,决定了一旦有问题,就先出现“咳嗽、发热”,所以,它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表现,一年四季都是我们人类发病位列首位的症状。因此,人的一生健康知识的第一课就是要突破这一关。

通过人体的呼吸道(鼻腔-口腔、咽腔、喉、气管、肺泡、肺间质、肺组织)自然界的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生物及非生物(灰尘,水雾等)都不断进入呼吸道。由于年龄、免疫力、身体状况等人体因素不同,导致呼吸道先被致病微生物侵袭,而被感染生病。呼吸道起始的部位发生率最多,所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就成为我们最常见的疾病,上感也就是本文中的“普通感冒”每个人一生会有数十次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我们基本上不当一回事的。

眼下,由于早期对疫情不了解和高度关注,大家遇到“咳嗽、发热”就头大,出现恐惧、恐慌。恐慌也带来了灾难,恐慌让我们对既往平日积累的基础常识都丢掉了,不相信了。

本文作者在临床诊治

现在,我们应该、也可以回顾这些“咳嗽、发热”问题了。今天我们再来整理学习一下,自己身体、自己身边,遇到咳嗽、发热后如何处置?让疫情防护从鉴别“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冠感染”开始。

一、致病源不一样

(一)普通感冒(上感):是常见疾病,可由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所造成的,全年四季都可以发生的疾病,不是传染病。潜伏期短,1-2天内发病,肠道病毒最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较长。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所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丙类传染病。可传染。潜伏期短,1-3天发病,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的,传染性强,目前确定为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潜伏期在14天左右,无症状既开始传染。

二、发病时间不一致

(一)普通感冒(上感):全年均发,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全年都可以发病,高发季节主要是冬春季。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19年底冬季新近发病的疾病。

三、症状和表现不同

(一)普通感冒(上感):先有鼻、喉部灼热感,后常会有鼻塞、打喷嚏、流涕、全身不适和肌肉酸痛。症状在48h达高峰,可能会有发烧,一般是低中度发烧。时间是1-3天,基本3-5天就可以自愈,很少会有全身肌肉疼痛或者乏力的全身症状。表现为急性鼻咽炎通常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可有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咽喉黏膜水肿。咳嗽通常不剧烈,持续时间可长达2周。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有非常明显的发烧,常常是高热,热程相对比较长,常常伴有全身症状,包括全身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的情况。一般是3-5天,一周左右才能自愈。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可以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四、严重程度和易感人群

(一)普通感冒(上感):全年龄段的人群普遍易感,没有并发症,严重程度也非常低,很少见到严重的并发症,几乎没有什么致死病例。可导致原有病情加重。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全人群易感,高危人群常见小于2岁的儿童, 65岁以上老年人、肥胖人群、孕妇、有免疫抑制的病人,有慢性基础病的病人,流感可以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并发症,甚至可以致死或并发症。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和儿童也是可以发病的,但是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病的病人更为严重,也可致死。

五、检查筛查方法不一样

(一)普通感冒(上感):上呼吸道体征,白细胞多高,或可正常。胸片和胸CT正常。咽拭子病毒检查阴性。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白细胞多正常,淋巴细胞可低。胸片和胸CT正常。咽拭子病毒检查阳性。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白细胞多正常,淋巴细胞可低,胸片早期异常不明显,胸CT异常可见。核心、基因检测才能确诊。

六、处置方案和治疗方法不一样

(一)普通感冒(上感):居家休息,服药。 网上咨询医疗机构。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居家休息,服药。病重症到医院诊治,老龄患者需要配合治疗。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行社会化管理控制,经过流程化筛查后,“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分类集中收治。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在 ICU 监护治疗。

七、治疗效果不一样

(一)普通感冒(上感):多数1-3天症状能缓解,服用感冒清热、解热镇痛药有效。 如果无效,可以播散到下呼吸道感染,病程就延长了,1-2周左右能够控制症状治愈。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体温高,症状重,症状持续一周左右。 部分病人需到医院诊治。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死率低,青年人危险性小,老人及基础疾病多者死亡风险大。

总之,遇到“咳嗽、发热”时,在有条件下,是可以进行鉴别处置的。不要因为一“咳嗽、发热”,就必须去医院。

如果出现咳嗽、发热、腹泻状态后,有如下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1有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病史,2老年人(65岁以上),3基础疾病多,心-肺-肾-免疫力差,脏器功能差的病人,4症状重或发展快者。(来源: 视讯中国·为民网)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