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致敬最可爱的人——访常德经开区抗美援朝老兵易子初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1-07-06 09:35:53
摘要:“ 雄赳赳气昂昂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6月初的一天,在常德经开区德山街道纪工委副书记张纯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易子初老人家中进行采访。在和记者的采访中,老兵易子初回忆起了自己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往昔。他激动地哼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曲战争壮歌,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穿越时空隧道,在老人的讲述中再现。现已耄耋之年的易子初老人,身体状况...

“ 雄赳赳气昂昂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6月初的一天,在常德经开区德山街道纪工委副书记张纯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易子初老人家中进行采访。在和记者的采访中,老兵易子初回忆起了自己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往昔。

他激动地哼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曲战争壮歌,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穿越时空隧道,在老人的讲述中再现。现已耄耋之年的易子初老人,身体状况虽不如从前硬朗,但是一谈起当年他是一位抗美援朝的军人时,在他那饱经沧桑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荣和使命感。

易子初老人年轻时的照片

易子初于1934年出生在桃源县三里溪的一个小山村,家中2兄弟1个姐姐。易老是小儿子。老人出生年代是国家正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加之老人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家境非常贫寒。住泥草房、穿麻布衣、吃糠咽菜,易子初的童年可谓是饱受了艰辛。易子初自幼热爱学习,但因家境贫寒,家中无法负担学费,但是易子初的父母即使生活再艰难,也在教育子女要保家卫国,于是年轻的易子初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离开了生活了十六年的故乡,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志愿军,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26载军旅生涯是无悔的青春

1951年6月,十六岁的易子初加入志愿军,成为45军133师398团2营炮连的一名战士。1952年10月易子初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步行7天来到朝鲜回复山,休整一个月,然后行军到朝鲜西海岸,挖战备坑道战壕。易子初在回忆当时场景时,激动地用手比划着,“进朝鲜时,天气已经很冻了,我们穿着单衣进去的,直到12月我们才陆陆续续穿上了棉服,加上我们武器装备又落后,后勤补给又短缺,医院也是严重缺药,但大家都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到前线后,敌人的飞机在我们头上盘旋,发出刺耳的呜呜声,几乎盖过了头上的一整片天,所见房屋皆成瓦砾,土地树木尽是烧得乌黑,遍地直径两米以上的弹坑如一张张血盆大口,将土地上的生命吞噬殆尽。” 易子初缓缓地说,“因为察觉到敌人进攻猛烈,我和战友们一起挖战壕藏身,以便躲避敌人的子弹。打仗时,美国的飞机多的都能盖住天了,我们每天均在战壕里听美军的炮弹声。炮弹呼啸而来,战友们爱护我,觉得我年纪小,都让我站在了里面,而他们站在外边。眼看着不远处的战友因敌机的轰炸而倒下。”易子初的眼中噙着泪水,”由于那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卫生员的医疗意识达不到,有些受了伤的战友被抬到后面,不一会就牺牲了。”易子初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想起那段并肩作战的日子,他的眼里不禁噙满了泪水。

易子初还告诉记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严寒、饥饿、武器装备落后、弹药匮乏、供给困难……战士们经常没有粮食,更没有水喝,那样艰苦的条件在现在根本无法想象。

1953年1月,易子初和部队走了12天来到三八线中线防御阵地。一呆又是半年,6月份后换防,同年7月27停战了。然后部队就地帮朝鲜百姓修盖房屋,同时就地盖营房。1955年10月易子初随部队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参战3年,由于表现机智勇敢,积极完成任务,易子初从战士变成了排长,从群众成为了党员。

回国后,易子初跟随部队在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多地辗转。1977年,年过不惑的易老离开了自己待了26年的军营,回到了常德老家。26载的军旅生涯,是易老光荣的青春,奋斗的青春,无悔的青春!

易老的荣誉胸章

从部队到企业为和平年代祖国建设事业继续做贡献

“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福。”1977年,九死一生的易子初告别了前半生的枪林弹雨,投入到和平年代的建设事业。军旅生涯中,他荣立过多次大功小功,但转业后却深藏功与名,只字不提当年勇。易老的儿子告诉记者,老人很少提起往事,“很长时间里,只知道他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常德市抗美援朝部分老战友合影(2007.元旦)

回到常德的易子初在常德肉类联合加工厂(省商务厅直辖单位位)工作,先后在该厂任二车间党支部书记,汽车队党支部书记,后到厂办窖厂河居委会任主任直至退休。“一丝不苟,不徇私情。”是易老的工作原则。那个时候买东西都要凭票,如:煤票、布票、肉票、粮票等。没有票,就不能买。作为票务工作的负责人,易老严于律己的同时,也绝不徇私情,什么工作都讲究事实就是。易老除了“铁面无私”还有他温情的一面。易老和同事们经常去困难职工家里走访,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用工会救济金帮助这些困难群众。十几年如一日,易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勤勤恳恳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将红色精神传给后人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了,我一直没有平静。我转业时都40多岁了,那时的生活非常苦,工资只有几十元,现在的退休金有好几千,这是一种怎样的差距啊,我能够活下来,晚年过着这样幸福的生活,真的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全社会对我们的关心。”提起近几十年发生的变化,身为见证者的易子初感慨万千。

看报纸,看新闻是易老每天的必修课,看到一些关于中美矛盾摩擦的新闻时,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有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此外,易老还喜欢去烈士公园坐坐,和这些素不相识的英烈们说说如今祖国的变化,讲讲现在的幸福生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如今易子初已是耄耋老人,却精神矍铄,头脑清醒,说话声音洪亮。有时,辖区单位也会邀请他还会给年轻人上一节党课,讲解革命故事,教育大家要不忘初心,铭记历史,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感恩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我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没有忘记过去受苦的日子,我还是个兵,还要保持军人本色。”在易子初心里,绿色的军装,是他一生的底色,不管身份怎么变,诺言不变,军人的“内核”不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句军营里许下的诺言,注定将陪伴他一生。(作者:刘眉佳   赵凯)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