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老兵回忆录】刘开国:难忘的生死捕俘战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1-07-06 10:06:50
摘要:中越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三十多年,但对于曾参加过入越境侦察捕俘战斗的刘开国来说,炮火轰炸的声音似乎依然萦绕在耳边,让他至今不忘。刘开国196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81年入伍,先后在55军、41军侦察连服役。当时的中越边境,正上演着一场“越南特工对抗中国侦察兵”的“特种战争”,为了打击越南的特工,我军决定从全国各大军区抽调侦察英雄组成各侦察大队,采用轮战形式前往中越边境执行战斗任务。刘开国(下排右一)训练民兵期间...

 

中越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三十多年,但对于曾参加过入越境侦察捕俘战斗的刘开国来说,炮火轰炸的声音似乎依然萦绕在耳边,让他至今不忘。

刘开国196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81年入伍,先后在55军、41军侦察连服役。当时的中越边境,正上演着一场“越南特工对抗中国侦察兵”的“特种战争”,为了打击越南的特工,我军决定从全国各大军区抽调侦察英雄组成各侦察大队,采用轮战形式前往中越边境执行战斗任务。

刘开国(下排右一)训练民兵期间与受训民兵合影

1984年,刘开国所在的侦察连被调到集训地进行军事“大比武”。彼时的刘开国是连队里有名的“尖子生”,训练期间,他坚持每天早上进行最少4、5公里的越野,单杠拉臂、俯卧撑、冲山头、下蹲……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周末,每天进行十几个小时非常枯燥的训练,站得脚腕疼、膝盖疼,手臂酸胀不消,手也被磨出血,连一件完好的衣服都没有。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比武中,刘开国在武装泅渡、攀登、摔跤项目上夺得连队第一名,被正式入选为作战队员。1985年,刘开国所在的部队奔赴前线,刘开国也很快投身到了烽火硝烟的南疆。

战场的残酷往往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看过电影《阿甘正传》的朋友们应该记得有这样的情节,美军在越南行军打仗,士兵们穿越水没过半身的热带雨林,雨水不停的下,有从上面下的,也有从左从右斜着下的,更有甚者还有从下往上的雨,虽然这有些夸张,但越南自然环境恶劣确是实打实存在的。况且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侦察兵担负渗透敌后抓敌俘的任务,侦察兵虽然都是精英部队,但不能像参战大部队那样成群结队,只能化装行动,三五成群,危险程度极高,每一次任务,大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刘开国与战友们合影

1985年的一天,华夏大地一片祥和,中越边境的上空却并不晴朗,天空灰蒙蒙的。刘开国所在的侦察连在经过前期多次侦察、研究,报请上级批准后,开始了越境实施捕俘行动。

按照作战方案,时为捕俘班长的刘开国率领队员,进入山区丛林地带,全部人员进入战斗状态。由于之前的多次侦察进出,开始的行进速度较快,但由于越南地形特殊,与原始的热带雨林相差无几,几乎都是非常茂密的丛林,且地处热带地区,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雨林全是大雾,能见度不到100米,很快速度便慢了下来,队员们冒着荆棘丛生、荒无人烟的丛林艰难行进。

“那里的蚂蟥是旱蚂蟥,会飞,还会弹起来,哪怕隔着袜子,都能给你把袜子咬穿吸血”。穿过十几公里茂密的热带雨林,刘开国一行进入了蚂蟥沟,“凶狠”的蚂蟥防不胜防,大伙儿咬牙忍着,没人吭过一声。

扛过了蚂蟥的侵扰,一行人很快进入了雷区。越南人设置的雷场和中国部队设置的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地雷形式不一,很多雷混在一起布置,雷型复杂,并且布置的非常密集,那种老式的地雷可能连着就炸了。应付这些,刘开国早已有了丰富的经验。他带领队员仔细观察地形,能走石子路就不走小路,对于诡异装置、定位装置他总能一眼发现,迅速排雷。凭借丰厚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他所率领的捕俘班再一次成功完成了捕俘任务,且执行任务以来没有发生过一次人员伤亡。

捕俘战中,刘开国(左四)与队员们合影

捕俘战中,刘开国(左四)与队员们合影

“战场当然不是每次都是那么幸运的”。在刘开国心里,最无能为力的就是亲眼看到曾朝夕相处的战友在自己眼前牺牲。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一起参加过集训的另一位班长不幸踩到了地雷被炸伤,连长为了救他,刚刚将他背起准备撤退,却也不幸再次踩到地雷,年轻的生命当场凋零。听着密集的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战友们断断续续的声音,刘开国心中百感交集,这就是战场,你死我活、浴血拼杀的战场,鲜血和生命随时都会付出的战场。

事实上,战场除了枪林弹雨,战士们需要面对的潜伏也同样是个相当大的考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为了抓一个俘虏,大伙儿冒着雨在泥水地里趴了三天三夜,不敢合眼,最后身体都麻木了,站也站不起来了”。一次执行任务中,刘开国带领队员手握钢枪静静地卧趴在泥水中,等待着他的“猎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刘开国足足在“泥坑”中卧趴了三天三夜,期间越南还下了暴雨,雨水和着泥粘在身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等到成功抓获俘虏时,大家才后知后觉全身僵硬而又冰冷。后续部队行动被越方发现,展开扇形攻势包围我军,为了将俘虏顺利带回,刘开国又率领队员们绕远路,穿过泥地,翻山越岭多个小时,终于把俘虏成功押送回营。

“枪林弹雨显忠诚,报国且看好儿男。热血滚烫铸军魂,奋勇杀敌为国安。”热血散去,英雄荣归。战后,刘开国当之无愧地荣立一等功,按照惯例,他也要考虑退役后何去何从了。经过慎重考虑,刘开国选择回到家乡常德,先后在老常德市执法队、常德市城管大队、城管支队、常德经开区城管大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中队长、指导员、教导员、大队长、局长……身份在变,职责不变,常德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卫生城市”等每一块牌匾的背后,都凝聚着他的一份汗水,当年的老兵脱下军装,选择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国家站岗守卫。

“当兵的日子是最苦的,但也是我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军旅生涯是刘开国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生履历,也是改变他人生、磨砺他性格的转折点。如今,流血流汗的故事早已尘封在记忆里,当年历经生死的老兵也已脱下军装多年,与此同时,却又扛起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党员的“社会责任”,在岗位上散发余热,以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地填写着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答卷。(作者:刘玺东 易赛楠)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