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热的七月,全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欢呼声还未尽兴之时,新冠肺炎的变异毒珠“德尔塔”病毒悄然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打破了全国上下欢呼的节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上熟悉的防护服和护目镜,不畏风险,勇敢逆行,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就是澧县疾控人。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有多年疾控工作管理经验的澧县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汪长元从接到指挥部的一号命令,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紧急召开中心由班子成员参加的中层骨干会议。在会上,他要求大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这次疫情。要求大家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这次的抭疫工作中去,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对澧县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把病毒挡在澧县之外。并在会上做了科学的分组分工和激情的动员。
在澧县疾控中心有这样一支专业队伍,他们不管白天夜晚,只要接到指挥部调查指令,第一时间就要赶到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对疑似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了解旅居史、接触史、暴露史,尽全力排查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掌握疑似/确诊病例的基本信息、就诊经过、活动轨迹等信息是后续所有防控措施开展的重要基础。他们就是澧县疾控中心应急流调组。
这是一支由16人组成的临时战队,4人一组,昼夜不停歇地奋战在疫情最前线。流调工作繁琐复杂、追溯时间长。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对疑似人员活动轨迹的排查难度很大,要搞清楚一名疑似人员过去一段时间去过哪,跟谁接触过并不容易,他们要顺藤摸瓜,循着蛛丝马迹发现可能的传染源,有时候需要通过查看微信支付记录、与公安部门配合调取监控录像等方式帮助回忆。对排查出来的二、三代密切接触者逐一登记在册,确保管理到位。他们“缺席”团圆,舍小家、顾大家,迅速行动,负重前行,如绽放在疫情防控前线的“铿锵玫瑰”,投身到疫情防控战的最前沿,疫情发生至今,每天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已经成为了他们工作的常态,澧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组长(传染病防控科科长)马元是两个孩子的年轻妈妈,谈起“疫”战,她是一个充满战斗激情的侠客,谈起孩子,就是她心中的软肋,她泪眼婆娑:“我给他们说好了,等疫情结束了,好好地陪他们。”
保障就是使命 效率就是担当
堪称是疫情中的排雷兵就是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进行核酸检测的澧县疾控中心的检测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硬性指标,作为直面病毒的检测者,要确保所检测的每一份标本结果都准确无误,容不得半点纰漏。由于核酸检验检测技术要求高,实验操作的环节多,精细且复杂,整个实验操作过程都需要检测人员思想高度集中,动作小心翼翼,操作精准到位,否则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也正因为如此,实验里永远都是“战时状态”。由于检测人员面部需佩戴透气性差的N95口罩以及密封材质的防护衣,往往进入实验室一小会儿,面部就被压出深深的勒痕,更会因缺氧而头晕、恶心,且操作期间无法喝水、如厕。尤其是每一次核酸检测的实验时间都非常长,“样本多,差不多实验时间在4个多小时,就算样本量少,也至少需3个小时。”而检测组这支队伍,在疫情“排雷”中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检测准确率。作为疫情防控最前线的“排雷班”,蒋联军所带领的检测组仍不敢掉以轻心,“我们当尽心尽力做好分内事,虽然累,但我们为全市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感觉值!”蒋联军说。(肖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