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90后男孩,从长沙医学院毕业后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当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用自己的所学为基层老百姓解决病痛。说起他的名字,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澧县大堰垱镇中心卫生院疼痛康复科主任孙强。
孙强,男,1991年出生于大堰垱镇九旺村。母亲是一名乡村医生,从小在母亲的熏陶下就喜欢上了医生这个职业,发自内心地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的高尚与神圣。一直向往着能成为一名像扁鹊华佗一样悬壶济世、像白求恩一样有着圣洁大爱的医生。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学专业。2013年毕业于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大学读书时成绩优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前往四川成都军区医院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在甘溪滩镇,澧县西北山区工作了四年,2017年,调回到老家大堰垱镇中心卫生院,因业务素质硬、服务态度好,两年后开始担任疼痛康复科主任。2019年被医院评为“最佳医生”、2020年被大堰垱镇人民政府授予“疫情防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他始终把自己的病人放在第一位,把病人当亲人,有一位在常德市区打工的周某,50岁,突发急性腰腿痛,活动受阻,经常德市一家大医院确诊为急性椎间盘突出,需要立即手术治疗,他听家人介绍,孙强主任能通过中医技术解除椎间盘突出的病痛。患者来院时,上厕所和上病床都需要人扶,坐立不安,孙强对他进行全面检查后通过针灸、拔罐、刃针等中医手段进行治疗,住院期间还给该患者端饭、喂药、倒小便、带上手套为他抠便通便,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一个月之后,患者康复出院,免除了手术带来的疼痛和高额的医疗费用,出院时给他送来锦旗和红包。孙强主任对所有患者送的红包,为了打消患者顾虑都会第一时间上交给医院办公室,办公室将红包金额缴成患者住院预缴款,再将缴款单交还给患者。这些年他累计上交红包1000余元,累计收到锦旗10多面。
2019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大堰垱镇也出现了两例疑似病例,一时之间全镇上下人心惶惶,有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孙强一直坚守抗疫一线,每天都穿着隔离衣,值守在预检分诊第一线,为来院的发热患者进行“四查一询”,闭环转运,无暇顾及家庭与孩子,那年,老母亲,因为咳血在县人民医院住院,病情复杂,住院14天,因他担负着疫情防控的千钧重担,竟然没有到医院里看母亲一眼,襁褓中的女儿,免疫力差,反复住院三四次,每次他都没有时间照看,爱人、孩子有时抱怨他回家时间太少,他总是耐心地解释说:“疫情防控责任重大,工作繁忙,我是党员,我不上一线谁上一线”。
自工作以来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一次次风尘碌碌,前往长沙、西安,银川的大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先后推出了低温等离子、椎间孔镜、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等十几项新的诊治项目……一家医院给他开20万元的年薪,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就是我是农村培养的,我要终身服务于农村。
孙强主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努力付出彰显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深情地说到“曾经有位诗人说过:一个奋斗者的青春,是最最美丽的!这些年里,我想得最多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要敢于攻坚克难,处处冲锋在前。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和我拼搏的动力,都是来源于我当初的入党誓言:扎根基层献忠诚,我为党旗增光辉!”(澧县大堰垱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