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毛爷爷因“反复心悸2年,活动后气促1年”入住该院心内科,心电图提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仅40次/分,随时可能出现心脏停搏而危及生命。根据2021ESC起搏指南建议,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为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绝对指征(I类推荐,证据水平C级),在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病情及起搏器植入术目的后,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同意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植入这一技术对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来说已经十分成熟,而在术前心脏彩超检查中发现毛爷爷的冠状静脉窦内径明显增宽,达32mm,提示毛爷爷可能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通过完善静脉造影检查后确定为孤立永存左上腔静脉(右上腔静脉缺如)。
此时,永存左上腔静脉成了为毛爷爷行经静脉途径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唯一静脉通路,心房和心室电极植入存在较高难度,电极难以到达预定部位,且存在一定脱位风险,或者可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但相比传统起搏器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费用昂贵,患者及家属无法承担更高昂的起搏器费用。在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后,患者及家属决定在我院行经静脉途径传统起搏器植入。
如此,手术难度增大了。科主任刘严夫主任医师高度重视,组织心内科团队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认真分析患者病情,仔细阅读患者术前静脉造影影像,制定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7月20日,在刘严夫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心律失常团队李明春副主任医师、宋明明主治医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操作技能,沉着冷静,成功攻克术中难题。首先予以心室电极导线钢丝预塑型,顺利为患者植入右心室电极;接着再次成功植入右心房电极,程控患者心室、心房电极参数满意,连接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心电监护提示患者心律稳定,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永存左上腔静脉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仅为0.3%-0.5%,部分为双侧上腔静脉,孤立的永存左上腔静脉则更为罕见。
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难度极大,手术者不但要熟悉各种异常的心脏解剖结构,还要有相当丰富的操作电极经验。此次经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澧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强劲的技术实力,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诊治水平再攀新高!
来源:澧县人民医院
作者:关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