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晚8点,全国第二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活动揭晓了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共同组织开展的“全国第二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的评选结果。经过征集初评、部门推荐和专家终评的层层筛选,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出品的微电影《盲区》从全国各界报送的2816个作品中脱颖而出,获评“十大微电影”以及“优秀导演奖”。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余湘文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勇代表市检察院领取了“十佳微电影”、“优秀导演奖”的奖杯和证书,副检察长杨勇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并发表获奖感言。
颁奖现场
《盲区》获评“十大微电影”
《盲区》荣获“优秀导演奖”
市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余湘文领奖
市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勇接受采访
《盲区》微电影讲述了常德市检察机关起诉的一件真实交通案件。一位驾驶着大货车的司机,在从公路换土路拐弯下坡时,不幸撞倒了一位老人。从现场的监控视频来看,司机没有立即停车,而是倒车后又向前行驶。就在此时,司机察觉出不对劲,下车察看发现了车轮下的老人,司机立即报警,但此时老人已不幸离世。面对该案定性为交通肇事罪,死者的家属强烈质疑,认为司机故意辗压致人死亡,并在网上发贴,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认为这就是一起故意杀人的案件。
现场勘察(《盲区》微电影截图)
面对争议、质疑和舆论,常德市检察机关在办理这起案件中多次到现场勘察并反复查看监控录像。经过慎重的研究,并从事故现场的特殊性、嫌疑人辩解的合理性、案发后表现的客观性等各方面综合来看,认定肇事司机构成故意杀人罪证据不足,这起案件更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因此,根据案件的事实与证据,常德市检察机关以交通肇事罪对肇事司机提起公诉。在庭审中,公诉人摆事实,以大量的证据证明指控主张,肇事者在拐弯时存在盲区,未尽到注意义务,最终造成了案件的发生。常德市检察院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新闻媒体旁听庭审并对案件进行公开评议。最终,法院采纳检方意见,被告人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被害人家属也接纳了判决结果。
庭审现场(《盲区》微电影截图)
驾车行驶有盲区,但常德检察人对法律的信仰、对公正的追求永远没有盲区。常德市人民检察院之所以选择这个矛盾突出的案件作为微电影《盲区》的拍摄素材,是为了运用微电影这一新媒体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党的十八以来,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对敏感案件办理机制的各种探索和尝试,提高案件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依法治国进步、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平安幸福。(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皮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