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高院确定的全国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之一,津市法院高度重视家事审判改革工作,成立了家事审判庭,与民事审判第一庭合署办公。目前,该庭现有干警5人,员额家事法官2人。2016年7月以来,共受理婚姻、赡养抚养、遗产继承等家事案件448件,审结422件。2017年该庭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一、内力+外力:打造最强团队力量。办案是主业,法官是主力。在家事审判庭成立之初,院党组就以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社会阅历和长期办案经历为标准挑选“能工巧匠”。由具有20多年民事审判经历、熟悉家事案件审理,具备社会心理学知识且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于海燕法官担任庭长,将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法官编入该庭,配备3名司法辅助人员,建立家事案件陪审员队伍,选调熟悉家事案件当事人心理特点的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同时,联合市政法委、市司法局等多家单位成立家事调解委员会,选聘10多名家事调解员与心理疏导员,借力全市专业人才,充实团队力量。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开展“法官论坛”、“主题讲座”、参加上级培训、外出调研等方式,向模范学经验、向能手学方法、向专家学理论。强化外部监督,每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家事案件审理,把好公正司法、廉洁执法关口。
二、焦点+难点:改革审判工作机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焦点”。为审理好婚姻家庭类案件,该庭将情感修复作为工作的重点,探索出了家事审判中的“诉讼冷静期、视频再教育、甜蜜倡回忆、亲情齐规劝、社会同介入、私密重保护、案后必回访”的情感弥合法。2016年以来,仅审理婚姻家庭类案件312件,服判息诉率达90%以上。家事案件具有复杂性和隐私性两大难点。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家事案件普遍涉及夫妻感情、财产处理、子女抚养等多个复杂问题,为此,该庭试行法官的职权干预制度,聘用家事调查员参与案件调查,对于当事人确实难以举证的事实,依职权调查取证。推广离婚证明书制度,与民政部门的离婚信息建立共享机制。强调当事人亲自到庭原则,力求实现纠纷的彻底化解。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的离婚案件,开展全面的情况调查,必要时引入心理疏导,对抚养权归属综合作出裁判。完善人身保护制度,加强法院与公安的协作,在签发人身保护裁定后,由公安部门负责裁定的协助执行,从而有效的遏制家庭暴力。
三、和合+多元:建立家事调解大格局。作为家事审判改革的重头戏,家事调解如何开展,成效如何,是家事审判改革的关键所在,津市法院依托津市“家事和”工作室,尝试建立三级综合调解体系。在该体系中,初级为社区(村组),每个社区(村组)以综治员为基础,选任一到二名家事调查员,同时担任纠纷信息联络员,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工作室提出;二级为联动调解机制,协调乡镇、社区、妇联、老干局等职能部门根据矛盾纠纷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调解;三级为特约调解员,由退休法官、人民陪审员等组成,专职从事调解工作,妥善化解家事纠纷。积极争取市政法委支持,有效整合法院、公安、妇联、司法、民政等机构的力量,建立家事纠纷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包括与妇联、居委会等合作,建立纠纷的诉前纠纷解决机制;与公安、司法、妇联等合作,建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协作、配合机制;与妇联、社工组织等合作,建立心理疏导、诉后跟踪及帮抚机制;与妇联、司法等部门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对调解人员、调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相关部门建立联享信息机制,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夯实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机制信息平台。自2016年7月以来,津市“家事和”工作室调处各类婚姻家事纠纷180件,调和132件。该院依托三级调解体系,借助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共同调解家事纠纷案件212件,其中,调解婚姻纠纷115件,赡养抚养纠纷65件、继承等其他家事纠纷32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四、理念+劝导: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通过近3年的改革实践,该庭发现中华的传统文化在化解家事纠纷中也具有一定的辅助教化作用,因而确定了“定分止争,以文化之”的思路。法官的职业习惯容易以一种训导的模式跟当事人讲道理,当事人不一定听得进去,但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传统故事、先贤哲言,当事人内心抗拒的程度就会没那么高,一些传统家庭美德容易入心入耳。去年,该庭受理了一件离婚纠纷案。原、被告是包办婚姻,原告长期酗酒,且有家庭暴力倾向,被告想离,但原告始终不同意。法官并没有急于开庭,而是通过茶叙、聊天的方式,引导双方冷静、平和的恳谈。在淡淡茶香飘散下,法官用浓厚的地方话与双方闲话家常,待气氛缓和后,又巧妙地用一个传统的文化故事来带入正题。慢慢的,双方道出了各自的苦衷,沉浸在过去的幸福与悔意中。就这样,一场原本要激化的矛盾,在不到一小时里,就被消弭于无形。2016年7月以来,通过传统文化的不断培育,该庭创新了多种矛盾化解机制,“QQ”调解法、“微信”调解法、“茶叙”调解法、心理疏导室、短信沟通法得以应用,成效也显著得到提升,该庭的调解率始终达75%以上,服判息诉率在90%以上,化解纠纷700多次。(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 高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