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7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津市法院保河堤法庭庭长姜业涛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是湖南省7名获此殊荣的法官之一,也是常德市法院唯一获此表彰的法官。
2009年,姜业涛通过公招进入津市市人民法院,从此与司法工作结缘。近年来,他扎根农村法庭,坚守办案一线,连续三年被津市市委市政府嘉奖,2016年被津市市委市政府授予三等功,2018年被评为津市市“十佳政法干警”。
一心为民,为底层群众排忧解难。自2014年到新洲法庭工作后,他深切感受到基层法官要当好基层矛盾的调解员和群众的办事员,将服务基层、服务一线、便于群众的理念贯彻在工作中。刚到保河堤法庭后不久,一名中年妇女哭诉到法庭,向他诉说自己丈夫在保河堤被一头黄牛撞翻至重伤,要求到法庭讨公道。接待她后得知,中年妇女既不会写诉状,也没有证据,口说无凭。经耐心引导,他帮助其办理了全部立案手续。在办案过程中,被告否认自家黄牛伤人。但根据中年妇女的陈述,当时有一名现场证人,但出于种种原因考虑不愿出庭作证。他主动到证人家中调查了解,并做了详细的调查笔录,锁定证据后再次组织双方调解,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但被告态度坚决,不做让步,最后果断判决被告赔偿伤者经济损失3万余元。判决后,他始终放心不下案件,便到被告家中了解情况,到被告家中他才得知被告家境贫寒,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已经为人父为人夫,全家重担一人挑,全靠十几头黄牛谋生,3万余元已经是沉重的负担。他向被告耐心陈述利害关系。看到他反复劝说,被告终于松口同意调解,最终劝说其赔偿2万元调解结案。
一身正气,为法治环境建设添砖加瓦。保河堤法庭所管辖的毛里湖镇和药山镇范围内,水产、畜牧养殖,柑橘、茭果、高粱种植等农村基础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密集,群体性诉讼影响面广,涉案群众多,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群体闹访和暴力抗法事件。2015年5月,正是保河堤镇西湖渔场雷某等十余名养殖大户养殖关键期,某日凌晨,由于供电变压器突发故障,导致中断供电数小时,增氧机全部停运致使鱼大量死亡,养殖户累计损失数十万元,渔户一年投入血本无归,部分养殖户采取到供电所堵门的极端手段维权,后通过多部门引导进入诉讼程序依法处置。通过法庭的深入调查,他发现养殖户用电不规范是导致停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必须自行承担部分责任,他知道自己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降低养殖户的诉讼期望,绝对不能漫天要价。通过面对面摆事实、讲证据,养殖户们不得不承认在用电上不规范,自身也存在过错,使矛盾化解工作出现了转机。最终,通过连续几轮的面对面谈判调解,促使全部养殖户与电力部门达成调解协议。
一马当先,为改革破冰尽心出力。2015年6月,通过内部选拨,成为市法院首批试点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主审法官之一。面对迫切的改革大局,在津市法院院党组的领导部署下,他迅速带领保河堤法庭审判团队进入工作状态,以“1+2+2”的审判团队为运行模式,明确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司法警察的岗位职责,人人有责,个个尽职,实现从立案、送达、审理、裁判到执行全部流程的无缝衔接。在他的带领下,保河堤法庭审判团队年均审执结案件超280件,办案数量与办案效率位居全院前列。(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