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狱二代”警察大叔张刚:初心,是代代接力的负重前行,薪火传承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8-07-06 11:56:03
摘要:“他们(服刑人员)私底下都叫我黑脸,这我是知道的,”张刚一脸苦笑,“我这个年纪的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不大不小算是骨干,一天到晚焦头烂额的,有几个不是头黑脸黑的?”45岁的张刚是湖南省武陵监狱一监区副教导员,罪犯改造是他分管的业务工作。犯情复杂多变,改造与反改造的博弈是不见硝烟的斗争。“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话不准确。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停不下来,全是想的单位上的事。”怎么都有一点发泄的意味,张...

“他们(服刑人员)私底下都叫我黑脸,这我是知道的,”张刚一脸苦笑,“我这个年纪的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不大不小算是骨干,一天到晚焦头烂额的,有几个不是头黑脸黑的?”45岁的张刚是湖南省武陵监狱一监区副教导员,罪犯改造是他分管的业务工作。犯情复杂多变,改造与反改造的博弈是不见硝烟的斗争。“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话不准确。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停不下来,全是想的单位上的事。”怎么都有一点发泄的意味,张刚沉静的语气里透出一股沧桑感,“监狱警察拿着8小时的工资,干着16小时的活,承担的是24小时的压力。这是自我调侃,也是真实写照。”

张刚是监狱子弟,父亲在监狱工作了一辈子。不到20岁,他就“子承父业”,穿上了警服,这一穿,已是26年。从一般警察到中层骨干,张刚在很多岗位上工作过,总是尽职尽责,尽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让领导和同事们都能“放得心”。也正是因为他让人“放得心”,他的职业生涯有9年是在一线管犯监区副教导员的岗位上度过的。服刑人员中流传着一句话:“有事找张教”,只要是服刑人员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张刚都会第一时间帮他们办理,“有求必应”成了他的代名词。在服刑人员眼里,“张教”是他们的依靠,都愿意跟他说心里话。

服刑人员李某说:“是张教让我重获新生。”因为年轻叛逆,李某是当地的“小霸王”,父母管教不住,对他很失望,甚至对外宣称“没有这个儿子”。2016年,李某因犯故意伤害被判刑5年,入监服刑后,因为落差大,不适应改造环境,加上家人对他失望透顶,一直不肯来会见,李某情绪低落,甚至动过轻生的念头。张刚发现苗头不对后,及时找他谈心谈话,详细了解他的情况。张刚一边不断给李某做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一边与李某的父亲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做通了李某父亲的工作。在今年父亲节的前一天晚上,李某的父亲连夜开车从湘潭赶到常德参加监狱组织的父亲节亲情帮教活动,让李某如愿重获家人的接纳。谈起这件事,张刚摇摇头又点点头:“他们一家人是连夜开车过来的,又不熟悉路况,所以早上4、5点就给我打电话问路,一直到7点多找到地方,基本上是每隔十几分钟打一个电话,那天本来就因为加班睡得晚,这么一折腾,等于没怎么睡觉。不过看着他们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的时候,也算一番辛苦没有白费。”

张刚经常帮助服刑人员回归亲情,而对自己的亲人,他更多的是亏欠。今年5月3日,一监区一名服刑人员母亲去世,需要办理特许离监探亲,回家吊唁。这是武陵监狱第一例特许离监探亲,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这一趟路程远,路况不熟,当地社情民情又比较复杂,种种困难摆在面前,怎么办?“我亲自去!”这是张刚向监狱党委和监区支部给出的回答。往返一趟一千多公里,等到他把服刑人员安全收监,已经是月上梢头。这时候,张刚又急匆匆的赶往医院,原来,这一天也是他的母亲办理住院手续的日子。等他赶到医院看望母亲,还没开口,母亲却先关心起他的安全。张刚说:“看电视里演的面对忠孝两难全的情况,好像都很好选择,其实真正轮到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是没办法,谁让我们干了这份工作呢?”

张刚的妻子是医生,两口子工作都很忙碌,需要经常值班加班,十天半个月见不着面是常事。对于父母这种情况,孩子早就习以为常。每天放学回家,如果家里没人,就会第一时间去看桌上爸妈留的字条。今年高考结束后,张刚问儿子愿不愿意报考警察专业,儿子很干脆的回答说:“不愿意。我看你每天这么忙上忙下,家里却帮不上多大忙,我是真不愿意干你这一行。”面对孩子的回答,张刚难得幽了一默:“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随他自己。反正现在单位上的年轻同志也多,我一身本事不怕传不下去。”

监狱工作很少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平凡坚守。被称为“中坚力量”的张刚们,人到中年,箕裘相继,用他们负重前行的初心,努力护卫着岁月静好、一方平安。(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杨添顺)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