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常德人,一个10多年前为常德引入德国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理念的人,看到30多年来浑浊不堪的穿紫河,变得清澈可以通航,甚至成为常德城市建设的名片,我深感欣慰。”3月8日下午,常德市七中校友彭赤焰教授以这样的话语为他的专题讲座开场。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市七中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为彭赤焰颁发校友导师聘书
作为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他利用参加迎接国家海绵城市复检会议的午间间隙,匆忙赶回母校常德市七中,举办这场“立大志 吃大苦 做大写的人”专题讲座,用自己不懈追求的传奇人生鼓舞母校学子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在讲座上,他谈到了近年来的成就:海绵城市的建设。这源于他的理想,更源于常德人的敢为人先的精神。常德市在全国率先建设了生态环保的海绵城市,这与历届政府对水的关注,参与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团队十多年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学生对校友导师彭赤焰表示感谢
20多年来,彭赤焰教授及其团队先后为欧盟、中国部分城市做了多项水资源管理项目。回望历程,他追问自己:是什么让自己及其团队走得远?他说,是责任、专注、坚持和追求极致的精神。
他坦诚地告诉学弟学妹,人生首先当立大志:志向即初心。人生短暂,要为自己立下可见可触摸的志向,包括你羡慕的人与心仪的事。然后,要吃大苦,他在德国工作20多年,在工业建设水平高度发达的德国,要做到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秘诀就是:事事必须比德国人干得还要好!做大写的人,就是做可爱的、有人格有魅力的、有特色的人。在追梦的旅途上不迷茫,敢为人先,绽放自己,变成自己喜爱的人!
学生与校友导师彭赤焰合影
学生积极提问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提问交流,上台与导师握手、拥抱、留影。当学生问到他,是什么时候开始确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时。他回答道:“时时刻刻。机会稍纵即逝,正如这举手提问的环节,第一个举手的人没有竞争对手,而轮到第二个第三个时,你已经挤不上来了。”
一身工作装,一个沉重的陈旧的随身工作包,一堂精彩的演讲,这就是永远在路上的彭赤焰。下午四点,他又将赶到常德市政府审查海绵城市迎检资料……师生们用敬重的目光、经久不息的掌声欢送他离开母校校园。
学校领导与彭赤焰合影
据悉,彭赤焰教授与其妻子夏伯兰女士还是“常德—汉诺威”中德文化教育交流团的发起者与资助者。该项目旨在选拔优秀的七中学子远赴德国汉诺威开展游学活动,同时组织德国汉诺威师生团队回访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彭赤焰教授用他对母校对常德的无私奉献诠释了“做大写的人”这一不朽人生的追求。(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 张帆 王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