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爱满助学路 ——追记常德退休教师文非25年关爱山区贫困孩子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9-03-31 12:13:59
摘要:2019年03月31日 湖南日报头版“文爹走了!”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从石门县白云镇鹤山村搬迁到楚江镇新星社区的文香媚在亲戚家拉家常,听到这个消息一下怔住了,泪水从眼眶掉下来。她连忙带上13岁的女儿文钰,冒着寒风,骑摩托车往40公里外的文非家里赶,去送这位89岁老人、女儿的恩人最后一程。2月15日,在文非的葬礼上,有200多个闻讯从北京、上海、东莞、长沙等地赶回来的年轻人,一个个跪在老人灵柩前泪流满面。一位高龄老人...

2019年03月31日 湖南日报头版

“文爹走了!”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从石门县白云镇鹤山村搬迁到楚江镇新星社区的文香媚在亲戚家拉家常,听到这个消息一下怔住了,泪水从眼眶掉下来。她连忙带上13岁的女儿文钰,冒着寒风,骑摩托车往40公里外的文非家里赶,去送这位89岁老人、女儿的恩人最后一程。

2月15日,在文非的葬礼上,有200多个闻讯从北京、上海、东莞、长沙等地赶回来的年轻人,一个个跪在老人灵柩前泪流满面。

一位高龄老人过世,人们何以这样悲伤?文非老人所在的白云镇鹤山村党总支书记龚振泽说:“文爹舍得身家,几十年呕心沥血,为山区贫困家庭孩子奔走,很多人感激他,舍不得他走。”

“就是讨饭,也要给山区贫困孩子争一个读书的机会”

文非曾参加抗美援朝,浴血奋战,多次立功受奖。1952年,从朝鲜战场归来后,他放弃城市舒适的工作,毅然回到故乡石门,当起了“孩子王”。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8年,直到1990年从望羊桥乡(后与白云桥乡合并为白云镇)联校退休。

上世纪90年代初,望羊桥乡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元,是省级贫困乡。由于穷,这个乡近50%的适龄儿童交不起学费。作为教师,文非常目睹一些孩子因贫穷而辍学,他虽然多次上门劝说,但还是无力把孩子们留在教室,这是令他最痛苦的事。

1993年7月24日晚,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对望羊桥乡失学儿童进行了专题报道。看到画面里孩子们含泪大喊“我要读书”,听到主持人深情呼吁“救救山区的失学儿童”,文非的心被刺痛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就是讨饭,也要给山区贫困孩子争一个读书的机会!”

1993年8月18日,在文非倡议下,经有关部门批准,望羊桥乡成立了扶贫助学基金会,有21名退休教师志愿加入。从此,文非在助学路上,奔走了25年。

24本日记本、143期《爱心简报》,记录着助学路上的艰辛

这些天,文非的儿子文绍杰的脑海里,老是闪现着满头银发的父亲挑灯整理受助学生资料的情景。他告诉记者:“今年1月初的一天,父亲忙碌到凌晨3时,突然胃部绞痛,被送往医院救治。除夕前夕,才把父亲接回家。没想到,2月12日下午,父亲睡醒后起床,我给他扣上衣服扣子时,父亲突然倒在我怀里,安详地走了。”

文非老人离去,当地乡亲悲痛不已。白云镇望羊小学校长文书国说:“就在文非老人去世前10天,他还托我给两名贫困学生安排助学款。没想到,这是老人要落实的最后一笔助学款。”讲到动情处,文书国几度哽咽,最后伏在案头嚎啕大哭。

25年来,文非用24本厚厚的日记本记下了1805位爱心人士的姓名,共募集捐款220多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学生431名。

文非还编发了143期《爱心简报》。通过《爱心简报》,爱心人士不仅看到自己的捐款都用在了贫困孩子身上,还看到了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情况。

在文非的遗物中,一本纸张泛黄的《石门外籍工作人员名册》格外显眼。文非曾拿着这本名册东奔西跑,募集助学资金。这当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他自己知道。扶贫助学基金会成员、70多岁的龚兆福谈起文非外出募资的艰辛老泪纵横:“为了节约开支,他多是一个人外出募捐。饿了,吃自带的红薯和方便面;困了,找家便宜的旅店打个盹。这么多年,没看到他报销过一分钱差旅费。他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并获得首届湖南慈善奖,所获奖金、慰问金15700元也全部捐给了基金会。

山区的倒春寒格外冷。围坐在鹤山村85岁老人贾国辉家的炭火旁,老人跟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南京大学有一位教授叫苏群,是白云镇人。他接到文非寄给他的募捐信时,半信半疑,担心受骗。然而,当文非千里迢迢找到他,听到文非一口纯正的“石门腔”,他感到格外亲切,顾虑一下打消了。他被这位当时年近七旬的老人所感动,毫不犹豫为家乡的贫困学生捐款2.1万元。随后10多年,苏群教授和他的爱人胡君道累计捐款24万元。

“不愁落日近黄昏,甘献余热为孩子。”这是文非写在笔记本扉页的一句话,也是他关爱学生的真实写照。

平时过得清苦,却帮助无数个贫困孩子走出山门

3年前,文非的老伴覃文春早一步离去。站在老伴坟前,文非内疚地说:“老妈子啊,我们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要说遗憾,就是我对你、对这个家关心得少了点,只有来世弥补了!”

谈起自己的父亲,文绍杰说:“我父亲很慈祥,但对家人非常严苛,甚至不近人情。”他讲起12年前的一件往事,当时他读大二的儿子想买台电脑,要5000元钱,家里一时拿不出来,就想从父亲的基金会借钱周转一下,并支付利息。没想到,这个要求遭到父亲断然拒绝。为此,他怨过父亲,好几天闷闷不乐。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儿子来到自家山上,砍了3天竹子才凑齐5000元钱。

在鹤山村,文非凭自己的退休工资,按理说建一栋新房并不难,但他省吃俭用,一直住在土坯房里,直到去世前半个月,才住进儿子建的新房。左邻右舍感叹,文爹平时过得清苦,没享过几天福,却帮助无数个贫困孩子走出山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据了解,在文非资助的学生中,现在已有216人完成大中专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文非虽然走了,但他的助学计划已安排到2027年。记者坚信,文非老人的大爱一定会延伸下去,得到发扬光大。(来源: 微言常德教育)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