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疫情期间怎么过?常德市一中:来一场高质量的课外拓展吧!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0-02-22 09:52:30
摘要:一场疫情,一个延长的寒假,一次宅在家里的自我成长、自我超越的历程。常德市一中在加强新冠肺炎联防联控的同时,老师们积极开展“访学促学”,统计上报同学们的疫情防控情况,指导同学们宅在家里该做些什么,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指导和督促;全体同学"停课不停学",制定学习计划,在完成规定的作业后,高品质进行课外拓展,让这个延长的寒假过得充实而有收获。以下内容摘录自常德市一中476班同学们的读书心得:给...

 

一场疫情,一个延长的寒假,一次宅在家里的自我成长、自我超越的历程。常德市一中在加强新冠肺炎联防联控的同时,老师们积极开展“访学促学”,统计上报同学们的疫情防控情况,指导同学们宅在家里该做些什么,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指导和督促;全体同学"停课不停学",制定学习计划,在完成规定的作业后,高品质进行课外拓展,让这个延长的寒假过得充实而有收获。

以下内容摘录自常德市一中476班同学们的读书心得:

给李煜的一封信

江南国主李煜:

您好!

也许您会感到惊讶,这是一封穿越时空的信。我是一名来自千年以后的普通人,近日有幸通过阅读书籍文献成为您人生的见证者、佳作的拜读者,也通过自己狭窄的视角获得了一些感触。希望能以文字的形式与您交流我的薄见,也愿这封书信能够向您带去我的敬意。

不知您是否曾想到,自己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笔浓墨。

您可知道,您在后世有一位名叫柳三变的弟子,他是多情的儿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诉遍无怨无悔的痴情;有一位名叫苏东坡的弟子,他是洒脱的居士,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唱出催人自强的小调;还有一位名叫李易安的弟子,她是动人的才女,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道尽流荡无依的凄楚……

您可知道,有一位叫王国维的学者曾站在历史的高度评价您的词作:“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我认为他说得不错。我也常觉得,您的词作是用血泪写出来的。正因为它们是从血泊中诞生的,它们才是刀枪和毒药都杀不死的。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您与我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经历更是大相径庭,可从词句中,我却体会到了极大的共鸣。所有的春天都终将会谢幕,落花流水,美好的东西也总是转瞬即逝,青春年华也去而无声;江山如画,广袤面前却更倍感个体的渺小。也许,人世间没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春花凋落,秋月无言,总有人凄凄惨惨。知晓您的身世遭遇后,再读来,更觉感伤。我似乎能看到,您单薄的身影,体会到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只能在梦中重温旧梦的凄楚。该要有多强大的力量,才能使文字穿过时空,让情感永存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人说这是您的绝命词,但我更认为这是您的新生调。您用生命完成了一场献祭,证明了人性的价值,审美的价值,生活的价值。也许您料想到了那一死,也许您也愿随着一江春水滚滚东逝。您曾不知多少次因自己所失去的感到悔恨痛苦,但某种程度上您也是胜者。您坚守住了艺术,更是创造了新的艺术,为人类的基础情绪永久地赋上了形态。就像后世有一位叫刘小川的作者所写下的:“生活有它自身的逻辑。文化则有文化的力量。战争旨在掠夺和摧毁,而文化积聚生活的意蕴。野蛮能打败文明,但绝不意味着:野蛮在价值的层面上占据优势。”帝王能运用计谋权力来让他的子民被迫臣服于自己,而一位文人却能运用文字韵律来使热爱生活的人们主动朝自己靠拢。

人们叹惋您“便作词人秦柳上,如何偏属帝王家”,但生于深宫,寄于江南却才造就了世间独一无二的您。曾有来自异域的思想家说:“人类艺术的主体是悲剧”,而您正是从其中诞生的美神。究竟是美妙的词作引来了无限的苦恨,还是无限的苦恨中爆发出了美妙的词作呢?美与悲剧,也许是相生相伴的。

愿您长睡之后,魂魄安归故土,梦中“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别了,江南国主。

此致

敬礼

您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敬仰者:王子铃

2020年2月5日

写给年轻自己的一封信

--<<高老头>>读后感

亲爱的欧阳:

你好啊!

我猜这时刚看完了《高老头》的你,心中肯定是波涛起伏吧。多年后重读这本书,我的心中更是感慨万千,也想对你说一些话,不知你是否愿意聆听我最恳切的建议?

你可一定要记得约束自己。你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做事冲动,又难免攀比,看见别人有的自己心里不禁也渴望起来,什么都想要,如醉似狂地追求欢乐。我并不是说追求欢乐是错的,而是害怕你因为一味追求欢乐而抛弃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时间,比如机遇。

不要对得不到的东西怀有怨恨,反把到了手的东西随意浪费掉。我们本来都是像拉斯提亚那样好心的年轻人,不要生活在漫无节制的欲望中,被欲望剥夺了心智,最后变成那种重利轻义,认为道德上的虚名不如钱财上的实惠的人。你应该学会约束自己,守住自己身上美好的道德,将这份欲望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未来的一天亲自用自己的双手成就梦想。正如拉斯提亚的母亲所告诉他的那样:“忍耐可能是最好的美德。”你也应该告诉自己,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同时,你也不要只顾忍耐,而变得顺从而冷漠。多年后,你应该还要记得那年春节,武汉肺炎事件时,你一边感动于全国人民的热心,一边在心中痛骂那些人祸的制造者,觉得自己发现了生活的真实面目,熬夜看着瞬间被撤掉的热搜,想奋力做点什么却又无能为力,在愤怒中交织着酸涩,我知道你的心情肯定是十分复杂的,你不要忘记它!

此外,我还想告诉你,网络上的信息是复杂的,真真假假,难以辨认。有时候虽然是善良人民最热切的呼声,但也可以成为有心人的武器,成为精神的瘟疫。陈丹青先生曾说:“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并不等于眼界,你还没有通关人生全程的能力,要谨慎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要被铺天盖地的讯息迷了眼,变成一个可怖的“键盘侠”。千万不要被“伏特能”们所诱惑,像拉斯提亚那样坠入罪恶的深渊啊。如果真的感到迷茫,不如去多读一点书吧,或许你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况且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想正是因为周围人的善意织成了你心中的善良:阿婆攒欲捐款被拒大哭; 环卫老人放12000元到派出所转身就走,纸条上写着“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油,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疑似感染医生奔跑为物资车引路:“我现在疑似感染,就在车外给你们引路吧”……我们美好的感情难道不是意志谱写的诗篇吗?人生的黑夜也没什么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月亮与星星就愈是美丽,纵使只是夜空中的星火一样,也会慢慢吸引更多的光明汇聚。请你以后也要如此善良,并将这份善良与热情传递给周围的人。不要让所谓的黑暗侵蚀了你,变得麻木无情,像沃特大妈一样只关注自身利益,在高大爷死后只会冷漠地催促客人:“汤快凉了!”如果真的痛心于高大爷的死,那就在呐喊的同时努力强大自身吧,强大到能够参与,能够有能力改变些什么,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你便是唯一的光!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写道:“这是年轻人的通病,却使得青春生活美好而感情丰富:他们不考虑前途的障碍和风险,只看到胜利和光明;全凭自己的想象,使生活富有诗意。”年轻是美好的,生活本就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伟大而高贵。虽然时至今日,你依然会觉得有些迷茫,甚至有些惶恐不安,但你又应该觉得有一份庆幸,你要知道,你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你还有选择你人生的权利和资格。人生之路漫长,但机会不多,你应该好好把握。期望在未来与你相见!

你永远的朋友欧阳开源

2020年2月16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人间词话七讲》有感

476 王彭昕宇

百年前,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只留精神万古如新。百年后,叶嘉莹先生重释《人间词话》,用今世之眼光再解古时之气韵。有幸领会两位大师对词的见解,我愈发了解词被时光埋没的才思与情致。

《人间词话》原文不过寥寥数页,经过百年淘洗却仍能在词学研究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怀抱无限好奇,我先通读原文,读出了浏览数学公式的感觉——每句话都掷地有声,又值得细细品鉴与玩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先生所言极是,作为“解人”,王国维的见解的确真诚。

然而回到叶先生的讲堂,我才更深地理解这公式一般的概括中,竟然与精简的现代理论不谋而合,蕴含如此深意。

王国维论“隔”与“不隔”时认为,“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我觉得,“隔”与“不隔”的区别,在于诗文是不是鲜明真挚,活泼自然,能不能直接给人以感动。读到“池塘生春草”,绿草摇曳、生机盎然的一池春水似在眼前;读到“空梁落雁泥”,荒芜空寂、冷清萧索的旧宅又让人心头泛起一股凉意……这样让读者迅速感同身受,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词,在王国维眼中便是“不隔”的佳作。而“谢家池上,江淹浦畔”,运用别人的诗句来代为描写春草,在用典之中转了一个弯,读来终究鲜见真诚。然而在我看来,这些修辞手法也不一定把诗词框限在“隔”中,有深厚功底者自然能善用这些工具恰到好处地编织文字,让读者感受写作时的真心。

叶先生在论述这个观点时,引述了两首苏东坡的“诗化之词”。她认为,《满庭芳》是失败的词,没有含蓄蕴藉的深意,没有深刻的思想。而《八声甘州》是成功的,“在开阔豪放的风格之中却有一种幽微婉转的深意在里面。”乍看之下,这似乎与王国维赞赏“不隔”的观点相悖:王国维提倡直接,而叶先生喜爱深意。然而细细想来,其实二人的见解是共通的。好的诗词对人的感发就如同隔一层薄纱观景,既不会平铺直叙以至肤浅,也不会工于藻饰以至晦涩,情感自然流淌,风骨暗中显露。对这样的品质,王国维概括为“境界”,叶嘉莹则表达为“潜能”。这种“potential effect”的确是佳作的“潜在影响”,在中国漫长演进中积淀的文化思维下,用特定的语码勾起特定的感情。我想,高明的词人化文字为信使,让读者在潜意识中即能“翻译”出如同亲历的感情。而这样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系,是中华文化恢弘的浪漫。

在两位大师的文字中畅游,实在是一件能舒畅内心又体悟词之奥妙的美事。置身词作的世界,句句“词话”有如东篱之侧的淡雅菊花,让品读的人们不经意间便能欣赏文学高峰上的盛景。

于人间写真情之词

476班 李家昕

王国维写《人间词话》,以人间命名。或许从此就可以看出他内心对词学、对文学的看法。文学终究是出于人的生活,而将生活变成文学,化为境界,需要的就是人的参与。生活本无滋味,人在其中才能有酸甜苦辣,是人敏感的思绪创造了幸福和苦难。

王国维开篇即说词以境界为上。境界有造境,有写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境界是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而境界又不是简单地把景物和情感堆砌在一起,而是情与景的交融。并且不能应有虚假的成分,必须是真情真景。在境界创作过程中,人实际上把扁平、单调的物质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了。物体不再只是由原子构成,而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景物,并成为人情感的寄托。而人的情感就是促使这一过程发生最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人,创作的才情是不同的。苏东坡《水龙吟》次韵而作,却胜于章质夫的原唱。南宋词人们写作大多有隔阂,比北宋词人浅薄。才情可能与人的天赋有关,而一定与人生经历有关。姜夔为食于人下的清客,有时必须迎合主人,他的“清空”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东坡一生虽然累经苦难,但精神永远是自由的,所以豪放之词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人所处境遇不同,写真情实感的能力也就不同。那些写多了美刺投赠之篇、粉饰之句的乡愿文人,堆砌一些玻璃宝塔也是自然而为。

王国维很忌讳写词用替代字,也就是所谓用典。他举了东汉时期很多平铺直述的诗歌作为例子。他认为这样就不隔。他还将白居易的《长恨歌》与吴伟业的《圆圆曲》作了比较,直言前者只用“小玉”“双成”两个典故,而后者没有典故简直就写不下去。虽然忌讳用典但不能就此否定用典的作用,毕竟有些作家的用典也是很巧妙很有讲究的,不过用典很多时候仍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时先仔细告诉她颔联颈联的格律要求,但教完后又说若有佳句就可以不考虑这些。什么佳句可以冲破格律?自然是极度的真情感迸发出来的句子。格律是诗文创作最基本的技巧,但在情感之前尚要退避,而那些为了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诗文,纵使精艳绝人,也只是如画屏金鹧鸪一样了无生气。

王国维在六四中讨论了一个中国古诗文后不如前的议题。人们常说宋诗不如唐诗,元词不如宋词。如果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其实可以认为旧时代的文体越来越不能尽情表达人们的真情,于是新文体发展了出来。余秋雨在《极端之美》中描写昆曲时,先写了现在几乎考证不出详细表演方式的元杂剧。在昆曲出现后,他就像一个老人离开了尘世,斩断了一切联系方式。

在当今这个时代,写词就像追寻那个离去的老人。我们既没有接受格律的训练,也没用典故功夫,甚至忘了词的唱法。但我们依然愿意去追寻,《人间词话》就是一条线索。可能我们没有足够的才情去创造高境界,但我们仍有真情实感在!

读《品中国文人》后写给鲁迅先生的信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好!

您身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也使得您成为刘小川笔下18位文人中最特殊的一位。其他文人从未摆脱过皇权和官场,纵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也出仕了三次,更不可能像您那样对官场只字不提。别的文人忧国忧民,最多关心百姓是否有饥荒和战乱,但从未像您那样从根源上关心百姓的心理状况。别的文人从未摆脱封建传统道德的束缚,而您吸收了部分国外新思想,要对中国进行一场大手术。

您走后,手术刀却并未放下。毛泽东接住了它,剜掉了封建主义,剜掉了卖国贼,剜掉了殖民者,造出了“中国从此站起来”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接住它,大刀阔斧搞改革,使中国人民从此富了起来。而现在,在这个物质富足而精神匮乏的时代,更需要您的手术刀,快刀斩乱麻,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发展不只是物质生活,更多是精神生活。

您是理科生,当时正身处国家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您看见几名中国留学生张着脖子、麻木地看屠杀中国人的热闹之后,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您当初学医只为了救治更多生病的中国人;而您弃医从文救治了更多精神上生病的中国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您真正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做到了“生命重于泰山”。现在的中国肺炎疫情猖狂,感染人数激增,感染人群和未感染人群因无特效药而手足无措。同样身为理科生的我也渴望能像您一样报国救人。

有人说90后是最焦虑的一代。其实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这种焦虑不降反增。我们这些还在读书的,没有所谓发言权的00后也深有感触。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繁重,而沉溺于游戏世界,“醉生梦死”“解忧消愁”。有的学生自认为没有突出的天赋,却不想做一名普通工人,平淡度过此生;现在更因为人工智能的崛起、产业升级造成的工人减少而感到前途渺茫。即使那些成绩优异者中,也不乏因竞争、好胜心和过度的期许而焦虑甚至轻生的。您对焦虑是感受极深的。您曾经“彷徨”过,也为此“呐喊”过。您的焦虑,不是因为自己日渐衰退的身体状况,而是为了危机日家加深的国家民族,为了唤醒麻木沉睡的中国人民。

我也有自己的焦虑。我虽看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但也看到了身边的许多问题,这让我不得不对国民素质产生焦虑。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忧虑国家,是因为国家是我们生存的根基,我们与国家密不可分。

虽然近百年间人们视野已经大为开阔,知识已经更为丰富,但人口素质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即使在疫情危险,最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现在,网上还不断传来各种令人寒心的消息。先是北京朝阳医院有人持刀杀伤了陶勇医生,接着,在疫情已经足够严重、紧迫的湖北荆门,又发生了车祸死者家属20余人群殴医生的恶性事件,在深圳、山西、青岛、云南,还有许多故意瞒报漏报病情致多人感染的时间相继报出,就在我们身边桃源,竟还有一名党员干部喊着“我传染了我负责”不配合检疫工作……

我虽不会像您那样,从事文字性的工作,但我下定决心向您学习,立志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

您的学生:曹博涵

2020年2月16日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