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常德市二中校友赵必振: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0-04-20 16:24:37
摘要:赵必振(1873—1956)赵必振(1873—1956),字曰生,号星庵,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人。赵必振先人虽然为官为宦,但以书香传家。先祖赵慎畛清嘉庆年间进士,历任广西巡抚、闽浙、云贵总督;高祖赵光,清咸丰、同治年间刑部尚书、书法家;父亲赵夑和,在广东、广西任职,官至知府,死于广西怀集知县任上。必振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扶父亲灵柩还乡,就读于常德德山书院(今常德市第二中学),受康有为影响较深。戊戌变法前夕,参加院...

 

赵必振(1873—1956)

赵必振(1873—1956),字曰生,号星庵,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人。赵必振先人虽然为官为宦,但以书香传家。先祖赵慎畛清嘉庆年间进士,历任广西巡抚、闽浙、云贵总督;高祖赵光,清咸丰、同治年间刑部尚书、书法家;父亲赵夑和,在广东、广西任职,官至知府,死于广西怀集知县任上。必振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扶父亲灵柩还乡,就读于常德德山书院(今常德市第二中学),受康有为影响较深。戊戌变法前夕,参加院试,补博士弟子员。

戊戌变法失败后,新政废除。他目睹国事日非,心中悲愤,于是与邑人何来保等结“寒社”,日事吟咏。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何来保组织常德“自立军”,谋应唐才常起义,事泄,化装逃往桂林,经姐丈介绍,加入广西圣学会。不久,清廷通缉令至广西,乃由圣学会友人龙赞侯帮助,经澳门流亡日本。到日本后,任《清议报》、《新民丛报》校对、编辑,常以“赵振”、“民史氏”笔名撰文,追念“自立会”死难诸同志,揭露清廷腐败政治。与章炳麟、秦力山、陈天华交游密切,并发愤学习日文。

日本福井准造著赵必振译《近世社会主义》

赵必振译自日本的《共产党宣言》

光绪二十八年,党禁稍松,又潜回上海,积极从事译述。他认为清廷已彻底腐败,不可救药,要救中国,须先倡导新思想。是年8月,他翻译出版《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第二年又翻译出版日本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这两本书,前者为我国第一部分析批判帝国主义的译着,后者为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译著。该书1903年3月,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全书分上、下册,共四编,约16万字。博采诸家之说,第一次向中国读者比较系统详细介绍了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学说。指出“社会主义之发达,为二十世纪人类进步必然之势”,“二十世纪者,社会主义时代也”,称马克思是“一代伟人”,《共产党宣言》是“一大雄篇”,《资本论》是“一代大著述”,“吾人不能不近而取之”。该书因这些观点的表述,在当时中国被称为“惊世之作”。而该书的出版,奠定了赵必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山始祖地位,对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中国人,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此前后,他还翻译了《日本维新慷慨史》、《日本人权发达史》等多部著作。光绪三十一年,去香港任《商报》编辑,因着论抨击英帝国主义政策,为殖民政府驱逐出境。光绪三十三年,应澄迈知县龙赞侯之邀,赴海南岛创办澄江、迈江两学堂。宣统元年(1909),至奉天佐盐运使熊希龄幕。辛亥革命爆发,驻奉陆军协统蓝天尉与熊希龄拥护共和,他衔命奔走于南京、上海间,积极与革命党人联系。

民国成立,熊希龄出任北京政府财政总长,他随入财政部。不久,熊改任热河都统。他又随往热河,任都统署财政厅长兼国税厅长。任职期间,廉政无私,时人誉为“身为五长,不名一钱”。民国2年(1913),熊希龄去北京组阁,他复入财政部,此后陆续在财政部任职十余年。

民国17年,北京政府解散后,赵必振无意从政,乃应约去民国大学、华北大学任教,主讲“地理沿革”、“公羊春秋”和“三礼”。“九一八”事变后,赵必振回湖南,先加入慈善团体,充任华洋义赈会中国董事、湖南水灾救济委员会委员,后从事教育工作,执教孔道、中和国学专修学校。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国学,激励青年爱国热情,并将讲稿编成《国学概论》一书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常德,在常德县中任教(今常德市第二中学)。抗战胜利后,已年逾古稀,为生活所迫,仍执教于私立明义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必振被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撰写《自立会纪事史料》、《(自立会人物考)增补》等书。1956年病逝于长沙,享年84岁。(来源:常德市二中)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