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桃源纪念宋教仁诞辰143周年举办“宋教仁求知报国精神报告会”

来源:法周融媒     发布时间:2025-04-02 15:07:54
摘要:4月2日,桃源各界人士近200人在湖南省桃源县教仁学校聚会,纪念中国近代杰出民主革命家和著名爱国政治家宋教仁先生诞辰143周年,举办“宋教仁求知报国精神报告会”。纪念活动由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桃源县教仁学校和民革桃源县支部联合举办。上午9:30,与会人员聚集桃源县教仁学校教仁广场,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桃源县教仁学校、民革桃源县支部及宋教仁曾孙宋克家向宋教仁塑像敬献了花篮。祭奠活动由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会长宋娟主...

4月2日,桃源各界人士近200人在湖南省桃源县教仁学校聚会,纪念中国近代杰出民主革命家和著名爱国政治家宋教仁先生诞辰143周年,举办“宋教仁求知报国精神报告会”。纪念活动由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桃源县教仁学校和民革桃源县支部联合举办。



上午9:30,与会人员聚集桃源县教仁学校教仁广场,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桃源县教仁学校、民革桃源县支部及宋教仁曾孙宋克家向宋教仁塑像敬献了花篮。祭奠活动由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会长宋娟主持;桃源县教仁学校党支部书记朱绍伦致辞;与会人员向宋教仁塑像三鞠躬致敬。



上午10点,“宋教仁求知报国精神报告会”在桃源县教仁学校教仁讲堂举行。会议由民革桃源县支部主委王译萱主持,桃源县委党校原校长王加庆到会讲话;常德市名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钟发喜作《弘扬宋教仁求知报国精神》报告,教仁学校学生邓思敏作《弘扬先辈刻苦求知、成才报国精神》发言。


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会员,民革桃源县支部成员,桃源县教仁学校师生代表,宋教仁先生后裔参加纪念活动和报告会。



宋教仁“求知救国”。1895年13岁的宋教仁闻知甲午战败,中国宝岛台湾割让日本并赔款白银两亿两,为之“痛哭流涕者累日”,愤笔写下“会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发誓求知救国;1902年以湖南第一名考取武昌文普通学堂;1904年12月东渡日本仅用半年就靠自学掌握了日、英、俄三国外语,为探求救国建国新知,先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同时课余翻译英、美、德、法、日、俄、比、奥八国12部政治法典,20多岁就成了中国革命党人中“最具法律学养者”和“抱有建国方略第一人”。


宋教仁 “成才报国”。1907年4月赴东北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偶然得知日本正谋夺我国“间岛”(实指吉林延吉四县)。时清政府“惊愕抗议”,但面对日本强势武力和制造的种种伪证又束手无策。宋教仁惊察国土沦丧危机,立即改变初衷,化名贞村打入日人内部侦获伪证,又到实地考察搜取实证,然后再到日本几家大图书馆查找中、日、俄、韩有关间岛史地典籍,费四月之功著就《间岛问题》一书,引用93种书证和大量实证,运用国际法知识,从学理与法理各个角度无可辩驳地论证了所谓“间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不记恩怨毁誉将书稿托人转交驻日公使李家驹。赖宋教仁书证相助,清政府在交涉中得以“斥退日人口实”,取得了其入关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数十次领土争端谈判唯一完胜,保全了三万多平方公里国土;他建言“三策”,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动武昌起义,成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辛亥三杰”;他在武昌起义炮火声中拟定《卾州约法》,随后又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奠定了中国现代法制基础。


宋教仁“重教兴国”。1903年,学生时代的宋教仁上书湖南巡抚废书院改办学堂,“当道纳其义,湖南学堂规模由此奠立”,开启了湖南现代教育;1906年,他说服家人和族人出资创办了桃源第一所乡村小学(渌溪小学堂);1907年他致信知县胡鉴堂,促其肃贪筹资创办了桃源官立中学堂(今桃源一中);1912年2月,于国事繁忙中的宋教仁多方筹资,主持在武昌创办了“江汉大学”,9月又呈请政府拨款在北京主持创办了“国民大学”(1917年更名“中国大学”)并兼任首任校长,12月在《民立报》发文呼吁“教育以期普遍,合教蒙满回藏,陶熔一致,不分东西南朔,畛域胥泯”,首倡普及教育;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即将被举为总理的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之大政》中将“振兴教育”列为十大基本国策之八,强调“教育为立国之本,振兴之道,不可稍缓。”在其短渐的一生中,对教育多有主张,广有建树。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惨遭专制魔王余孽暗杀,年仅31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为英灵永久供奉湖南烈士纪念塔的六位常德英杰之首。

来源:指尖新闻

记者:刘玺东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