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青年民警陈攀从经侦大队调入网安大队,岗位角色由内勤保障变身一线办案。刚到新岗位,便接手一起网络微信诈骗案,面对新的工作领域,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恰逢此时,津警夜校开班授课,专家讲授了网络犯罪及视频侦查等方面的知识,老同事传授了一些经验提示,陈攀因此信心倍增、底气十足,短时间内便锁定犯罪嫌疑人,并成功破案,为群众挽回经损失。
群众为陈攀送来锦旗致谢
“我初到网安大队,业务技能不熟悉,感到很被动,恰遇津警夜校开办,为我提供了订单式培训,帮助我解除了工作中的困惑,身边师傅越来越多,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遇到新问题,很快就会有新办法,对于基层民警来说实用、有用、管用……”,在“津警夜校”成长起来的陈攀,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坚信自己能在学习中更好地、更快的成长。
陈攀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陈攀的情况并非个案。近年来,基层公安民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操作层面的深层次矛盾,同时面临着违法犯罪形式和手段的花样翻新,呈现“本领恐慌”。津市公安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决定以“新”破局,以“智”谋篇,精准提出“一二三四五”工程,并创办“津警夜校”,提高警队实力。
“我们秉承‘机制成熟、民警成才、事业成功’的理念创办“津警夜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学什么’重点解决思想、业务、纪律三大问题,突出“思想优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主旨,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津市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戴志刚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更新频率和力度,决定着“津市公安”的未来“软实力”,破题“本来恐慌”,是“创新工程”,是“改革工程”,更是一场“造血与输血”的工程。
创办津警夜校,机制完善是保障。为此,津市市公安先后出台了《津市公安局“学习日”制度》、《津警夜校学员管理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津警夜校”每周一晚准时开课
夜校规定,开班时间为每周一晚7:30-9:30,学习对象为全局民警、职工、辅警,学习形式为“大教室+小课堂”,即:集中大班授课与小班教学相结合,课题面授与在线自学想结合,并在学习内容设置、学习方式选择、学习效能评估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机制。
夜校上民警认真学习,入脑入心
在学习内容上,实行三个延伸
据民警的不同岗位和个性需求疏理学习内容,并与九个兴趣小组相融合,使学习清单向民警个性需求延伸。
兴趣小组启动仪式
兴趣小组组织开展活动
按照各级公安部门的工作部署和阶段性中心工作要求设置学习内容,使学习清单向公安工作要求延伸。
按照民警业务需求开展“小教室”授课
适应社会发展新态势,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适应治安形势新变化,使学习清单向人民群众需要延伸。
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在教学方式中,实行三个拓展
激发民警自主申报参加民警教官培训,经夜校评审后成为夜校身边的小教员。夜校开办以来,已有13名民警成为民警教官,实现了教学向民警教官拓展。
刑侦大队民警王石明登上讲台进行授课
邀请公安、法院、检察院、宣传部等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培训师资,目前已拥有各行业专业讲师19名,实现了教学向专业讲师拓展。
市局宣传科吴林芳授课公安宣传和摄影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启互动合作模式,共享资源空间,实现了教学向交流互鉴拓展。津警夜校先后组成学习团,前往长沙、湘西、深圳等省内外10多个区县市学习交流,扩大了眼界,提升了素养。
走出去+共享合作
走出去+交流互鉴
在学习效能上,实行三个评估
参学民警填写《培训授课内容效果调查表》、《民警个人培训总结报告书》,结合随堂测试,实行氛围评估;以学习促创新,掀起头脑风暴,围绕日常警务,开展方法手段和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微改革、微创新,实行创新评估。夜校创办以来,夜校学员提供各项创新“金点子”31个,解决基层实际问题10余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性做法6条;从“应知应会”向“实际应用”转变,用实战成果检验学习成效,实现实战评估。
授课老师随机进行提问,民警随堂进行测试
“师带徒、老带新”开展“大走访、大排查”
打造“新警入警+津市飞虎队”的训战前置
从“春季练兵”的奋力起跑,到“融智改革”的大步领跑;从“用人导向”的破除藩篱,到“津警夜校”的落地有声,津市市公安局一系列关键措施落地生根,一个个专项行动打出声势,一组组傲人数据彰显后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澎湃活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警务创新之路——“学习+”,助推出现了“三个新”的良好局面。
服务实战打通“警务壁垒”
科技强警汇聚“洪荒之力”
“津警夜校”夜校做到了全警覆盖,形成了人人是老师、个个会学习、处处是课堂的新氛围;服务实战,服务中心,全局的侦破打击、维稳保安等公安业务工作出现了新高潮;“学习+”模式,发展后劲足,全面助推津市公安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习+”发展后劲十足
津警夜校先进的知识理念,智慧的各方声音,碰撞出思想火花,汇聚成发展动能。(来源:津市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