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擦亮心灵的窗口——记常德市一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袁平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8-10-31 21:08:06
摘要:在为子女选择就业方向的时候,很多从医者很纠结,既希望子女继承衣钵,又担心他们太辛苦。袁平的父亲也是这样,所以他力主女儿学医,帮她选择了能发挥女性优点、体力上相对轻松的眼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选择没有让袁平轻松多少。进入眼科工作没几年,袁平就挑起了大梁,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屈光矫正和斜弱视治疗领域成为“开茅荒”的带头人。摘掉眼镜 不少患者“脱胎换骨”1995年,6年制大学本科毕业后,袁平选择回常德,...

在为子女选择就业方向的时候,很多从医者很纠结,既希望子女继承衣钵,又担心他们太辛苦。袁平的父亲也是这样,所以他力主女儿学医,帮她选择了能发挥女性优点、体力上相对轻松的眼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选择没有让袁平轻松多少。进入眼科工作没几年,袁平就挑起了大梁,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屈光矫正和斜弱视治疗领域成为“开茅荒”的带头人。

摘掉眼镜 不少患者“脱胎换骨”

1995年,6年制大学本科毕业后,袁平选择回常德,让老师、同学感到非常意外。因为班上的同学很少有回地市级医院的,几乎都留在了省级医院。“当时我的姐姐已经留在外地了,我们两姐妹总得有一个在父母身边。”因为这个原因,袁平选择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工作。

当时,眼科还只有20多个床位。“庙”很小,工作也并不像其它科室的医生经常在生死的边缘救人性命。恬静、待人亲和的袁平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她笑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的工作是带给人光明,很有成就感。

工作点燃了袁平学习的热情。1999年,她在职攻读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眼科硕士,专业方向是屈光与斜弱视。随着她以及一批年轻人的外出进修、深造,医院眼科不断发展壮大,专业方向逐渐细化,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视、屈光手术等领域都有了专门负责的骨干医生。

2003年4月,市第一人民医院准分子激光中心成立,学成归来的袁平成为该中心的负责医生。“万事开头难,当时压力很大,我们是常德市第一家开展屈光手术的医院,近10年来只有我一个人在做手术,感觉非常孤独。”袁平说。

看到一个个近视患者在自己的帮助下摘掉眼镜,袁平觉得自己的坚守是值得的。一位高度近视患者的改变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看门诊时,这位姑娘非常自卑,高度近视又不愿意戴厚镜片眼镜,镜片度数不够又看不清。袁平回忆,“她的目光躲闪,不愿意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从小近视,戴眼镜经常被人笑话,心理负担很重”。手术后,这位姑娘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目光灵动有神,言谈举止大方,穿着漂亮的裙子,有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很多患者摘掉眼镜后的蜕变,让袁平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魔术师。

现在,准分子激光中心的屈光手术领域有了拓展,引进了针对高度近视群体的ICL手术,即有晶体眼眼内人工晶体植入,为18~45周岁的高度近视尤其是超高度近视患者带来福音,大部分人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矫正视力。针对45岁以上的近视、老花眼人群,中心引进了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目前手术反响非常好。

多年坚守 手术成功率百分之百

眼科手术操作要求非常精细,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袁平必须严格把关,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坚决不主张手术。医患关系被她比作司机和乘客的关系,医生像司机,患者像乘客,“启程了,我们就要同舟共济,乘客不愿意出意外,司机更不愿意,所以我们的出发点是绝对一致的,要相互信任。”袁平说。认真负责的态度、精湛的业务能力,让袁平操刀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10多年来,创造了成功率百分之百的纪录。

风险也曾非常接近。准分子激光中心成立的前半年,袁平接待了一位做手术准备参加应征入伍体检的高中生。“患者家长提出,术后的视力必须有1.0,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给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袁平回忆。偏偏给这位患者做手术时,遇到了角膜瓣丢失的意外。“当时,助手迅速冷静下来安慰我,‘袁老师别急,我帮你找’。虽然只有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角膜瓣是透明的,只有100多微米,肉眼很难看清楚。我们一起用显微镜在手术刀上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角膜瓣复位的难度也非常大,必须原样放回,一点移位都会严重影响术后视力。”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0多年,但袁平仍记忆犹新。

第二天,患者复查视力,裸眼视力是1.0。袁平激动得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要知道,为了这台手术,袁平几乎两个晚上没有睡好,手术前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处理方案反复回忆。“基本上外科系统的医生都是这样,谁没有为一台手术失眠的经历?”袁平说。

斜弱视防治 别让孩子终身遗憾

2015年,袁平到湘雅医学院回炉进修,主攻斜弱视防治。她说,看到很多斜弱视小孩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一辈子视力受到影响,我很痛心,感觉责任重大。

她告诉记者,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近视并不可怕,通过矫正可以让视力恢复正常,可怕的是人们对斜弱视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让很多孩子落得终身遗憾。其实,斜弱视治疗带来不了什么经济效益,却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因为不需要太多仪器设备和用药,主要靠医生耐心检查、患者戴镜治疗。来看病的患者中,小孩子占了绝大多数。作为一名母亲,袁平给了小患者们更多的耐心和细致,一遍遍重复医嘱,教育大人重视治疗。坐门诊时,往往一个上午看完30多个号,已经累得不想说一句话。

经过几年坚持,袁平有了稳定的患者群体,看到很多孩子通过正确治疗视力恢复正常,她非常开心。“孩子的视力健康需要家长重视,我遇到很多决心很大的妈妈,孩子不肯戴眼镜,妈妈就和他配一模一样的眼镜,陪着孩子戴。当然也有因为家长不重视治疗效果不佳的,比如我同时接待过两位患者,都是3岁的时候来找我看,结果一位是妈妈督促戴眼镜,目前视力已经恢复,有一位是奶奶带来的,他不愿意戴眼镜,奶奶也拿他没有办法,现在9岁了右眼视力还只有0.1。3岁以前治疗效果最好,3岁至8岁是治疗关键期,8岁以后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12岁以后的治疗基本没有效果了。”袁平告诉记者。

她指着采访本说,这一点一定要强调,读者记不住她没关系,记得关注孩子的眼睛健康就行。(来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