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ICU主任Dr.med.Gerhard Lehrbach
DCTA(德中科技交流基金会)和各省卫健委联合组织的临床医疗医技人员赴德研修访学,必须经过英语面试这一关,每年有2批次。我们已经是第63批了,共137人,来自全国11个省份,分布在德国大小44家医疗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年都是先进行院内英语笔试筛选,今年增加了听力测试,然后去省卫健委参加英语面试。其他省的情况各有不同,像四川的几位老师先是进行了1个月的集中英语培训,又经过7轮的英语面试PK才成行,可见竞争的激烈,但是竞争才能使人进步,才能让更优秀的人胜出。德国人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讲德语,但是很多人都精通英语。语言是打开通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因此学习英语应该是也必须是我们毕生需要坚持的一件事情。
我们一行8人于9月5日出发,带着对家的眷恋和对新生活的憧憬,两乘飞机,转乘两趟德铁S Bahn和RE,辗转30多个小时才到达罗腾堡,从此小镇多了8个外国人。
先进发达的医疗服务
罗腾堡Agaplesion医院始建于1861年,是汉堡大学的教学医院和德国北部最大的教会医院及医疗装备最好的综合医院之一,也是该区域的创伤急救中心。以基督教的价值观为根据,为患者提供先进的医疗和良好的人文关怀,是医院给自己设定的任务。医院没有院墙和围栏,没有阔气的大门和各种名目的牌匾,没有拥挤嘈杂的人群,安静得像一座疗养院。如果不注意,你甚至不知道这是一家医院。医院共设21个部门,有医护员工2000余人,800多张床位;另有一栋大楼在建,近300张床;年门诊病人约10万人,年住院病人3万余人;14间手术室分布在不同的地点,每年完成各种手术15000余台。可以进行包括骨科、血管外科、普外科、乳甲腺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等各类手术。血管外科是德国北部最大的血管疾病治疗中心之一,可以进行主动脉弓以下所有部位的血管手术,科主任Michael Feldmann教授是德国知名血管外科专家,与国内多家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和联系。麻醉科主任Dr.med.Gerhard Lehrbach是德国著名麻醉学专家,多次到国内讲学。骨科也是该院的重点科室。医院还设有专门的急救通道,有停机坪供直升机救援。
麻醉门诊
医院最让人震撼的就是安静。正门进来就是一个宽敞的大厅,有沙发、桌椅、咖啡店、食品店、书店、候诊区等。等候的人们大多拿着报纸杂志阅读,鲜少有人刷手机。实行预约门诊的机制,患者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就诊,或单独或仅有一位家属陪伴,没有人大声喧哗,没有人穿高跟鞋,医生和患者谈话温馨和谐,简单地自我介绍,握手问候,言简意赅地询问病史,交代相关事宜,风险告知和签字,对医生充分信任,短短数分钟就OK。走廊里等待检查的患者也是或安静地独躺,或闭目养神,或拉着头上的拉钩自行锻炼。医院只允许患者家属在规定时间探视,饮食一应由医院负责,各科室都设有配餐室,能够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和饮食安全。
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麻醉科现有医生50余人,麻醉护士30余人,科主任Dr. Lehrbach全权管理麻醉科和术后ICU。手术室共有14个手术间,其中8个在中心手术室,主要负责血管外科、介入、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和妇科手术;在HausD有3个手术间,主要是五官科和整形修复术;另外产科有1个剖宫产术间,2个内镜术间。整体布局非常合理,麻醉科、ICU和急诊科在同一楼层,且出入口紧挨着,其他外科病房也在同一幢楼,通过电梯运送患者方便安全又感控。一切从患者安全出发,体现了德国人严谨求精的作风。
精良的仪器设备和用品。正如所有来过德国医院的医生所见所感一样,四个字:精益求精。这些精良的器具专械专用,几乎是德国上下所有医院的标配。一台骨科手术可以打开十多个器械包,一台血管手术可以准备十几个型号的导管。任性使用的背后是强大的资本支持。
强迫症一样的术中体温保护。所有患者在准备间麻醉后就开始了鼓风机温毯加温,到手术间摆好体位后也立即开始保温。带肩领的设计连肩部和胸口都覆盖。如果患者术中体温持续下降,经检查排除探头和传感器的问题后,可以加用两套鼓风机加温而不考虑费用问题。术中连冲洗伤口的液体都在时时加温。
患者体位防护非常到位。各种气垫、充气式温毯、硅胶枕垫以及根据特殊体位而设计的其他防压支架,既让患者舒适,又尽一切可能减少压疮事件。
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也是文明的体现。在这里拍照不能拍患者面部,包括病历抬头。护理人员给患者清理时未经允许他人不得入内观看。在清醒患者前不议论患者病情。
在这里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只考虑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情况,没有大大小小的会议,不计费用,不清楚收费。
ICU副主任Dr.Schreiber
8小时工作制,周末双休,大家都很开心的结束一天的工作,第二天又精力充沛。手术室设有咖啡厅,免费提供咖啡、牛奶、矿泉水,供手术间隙医务人员食用。重大节日或职工生日,会有蛋糕、糖果、点心等美食,非常温馨。
井然有序的麻醉流程
麻醉科每日7:15开始交班,有些人可能住在汉堡或不莱梅,早起开车赶来交班,尤其冬天的早晨8点钟天还刚蒙蒙亮,也鲜少有人迟到。交班由科主任主持,简单地介绍当日手术和一些注意事项。7:30准时开始麻醉,麻醉准备间和手术间1:1设计,每个手术间的患者只在对应序号的准备间麻醉,避免弄错病人。正式又不刻板的患者核查:在准备间麻醉医师、护士会亲切的和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绍自己的职责,询问病史和核对信息,介绍麻醉体验等等。
手术间从始到终都很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不谈与工作无关的话题。输血前会由麻醉医师做一次血交叉(the last control)。手术完毕后,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大小,决定患者去向。有些需要带管送到术后ICU度过危险期,有些在术间苏醒拔管后送到麻醉恢复室观察至少2h返回病房。护送患者回病房仅由一名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护送,没有麻醉医师、护士和外科医生。如果在护送途中患者发生任何状况,一是护工大多可自行应对,紧急情况打ICU电话救援。带有术后镇痛的患者,术后会有专人去随访登记,调整用药方案。
一名主麻带着一名麻醉护士或是轮转医师,只负责一个手术间,手术期间绝不会有人离岗,所有人在术间禁止带手机,公事打科室专用手机。科室有各种麻醉用药和操作规范,贴在准备间墙上。如何用药、如何穿刺,所有人几乎一个模子。诱导用药顺序永远都是镇静、镇痛、肌松;插管后常规测套囊压力;深静脉置管后根据心电感应定位;苏醒拔管永远都是两人合作,念着口号“123”拔管。8:00外科医生准时来到手术间,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对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交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
完美无缺的感染控制
没有专门的感控部门,却严格地执行着感控。医院的各个角落都很整洁干净,地板和墙壁始终光洁如新,没有烟迹、血渍、鼻涕等污渍。医院正门外面停车场附近有专门的吸烟区,没有人在院内其他任何角落吸烟。
手卫生做到了极致:从正门大厅往里走,分别进入各病区的大门旁就开始挂有手消毒液,各个病房入口、出口都挂有洗手液,任何人拉门前都可以用手消,医生查房随身还携带小瓶洗手液,检查患者前后立即用手消。手术室更衣室里的门甚至是不手消不开门的设计,令人大开眼界。
麻醉后使用专用叉车带床运送患者到术间,从诱导间到术间始终是一张床,避免搬动患者造成循环波动和床位交叉感染。各类麻醉操作均在麻醉准备间完成,既节省时间利于周转,又避免污染术间。用过的喉镜片用包装纸包好放在专用盒子里集中消毒。螺纹管与麻醉机共同接口使用两个人工鼻。手术间开台前所有打开的用品均用一次性单子盖好。手术铺单均为一次性防水单,不干胶贴面。所有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是触碰其他设备,务必戴一次性手套。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等有创操作严格洗手、消毒、铺单、穿手术衣。神经阻滞有专用无菌探头套。麻醉机定期按说明书清洗消毒相关部件,专人负责,登记在册。手术床、麻醉医师和护士均不出手术室,避免和外界交叉传染。洗手池墙壁放有计时器,洗手时启动计时器,到时间自动报警。甚至用于困难气道和定位用的纤支镜都是一次性使用。如果手术病人怀疑是耐药菌感染,手术间门口将悬挂红色标志牌,谢绝手术参观,手术期间所有工作人员禁止出入手术室,结束手术后所有工作人员需更换醒目的红色鞋子并穿防护衣服后方可离开手术间。
温馨珍贵的游学记忆
北罗腾堡(Rotenburg Wümme)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罗滕堡县的首府,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两万余人,位于汉堡和不来梅之间,维默河(Wümme)、维道河和罗道河三河交汇的低地上,附近是吕讷堡草原,周围有大片黑森林、原始沼泽和大小布伦湖。地理位置优越,很多人每日开着私家车穿梭于汉堡和不莱梅之间上下班。镇上有著名的车辆企业 (伯克-霍恩斯,塞克)、建筑材料工业,还有一家重要的跨地区的残疾人服务机构(罗腾堡内务)。
“吃在中国、穿在法国、住在德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说法。走过罗腾堡大大小小由红砖或鹅卵石铺就的马路,没有密集的人流和聒噪的鸣笛,路两旁随处可见接近大自然的家庭园艺。清晰的转角设计、简洁的造型、厚重的砖石墙壁上爬满了常青藤、开放设计的阳台上摆满鲜花、窗棂上小巧可爱的挂件、院落里绳子和木板搭建的简易游乐场、木条组合的花架、三两盆鲜花、一张洁白的方桌和几把藤椅营造出静谧古朴的气息……小镇的四周或是青葱开阔的草场,奶牛悠闲地品尝着眼前的翠绿,父母带着儿童恣意地玩耍;或是静穆幽暗的黑森林,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的各类植被,沐浴着大西洋的风,披着碧瓦蓝天,踏着轩软如棉的落叶,构成美不胜收的画面。在这里你会呼吸到最最纯净的空气,仿佛泡在氧吧里浑身舒展。德国人的气质就像大森林一样深沉、内敛、稳重、静穆,不轻易和人有身体上的接触,不小心碰到了也会立即拉开距离说抱歉;走在街上彼此相视一笑,礼貌性地问候“guten morgen”“guten tag”。
火车站没有安检,车上检票员也只是偶尔验票,但是如果一旦发现有人逃票,将面临数倍罚款和信誉丢失。过斑马线时,来往车辆自觉停下等着行人穿过,救护车、消防车警报传来,前方所有车辆自行向两旁散开。城市公交车到站后底盘会自动下落,几乎与路基持平,方便乘客。还有严格的垃圾分类,提前一年将制定好的时间表发给每户一份,小区定点设棚放置垃圾桶,固定时间收取垃圾,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当地人走在森林路上看见垃圾都会主动带走。理性、思辨、严谨而有序,这就是德意志民族精神。这里你能看到的所有书籍、杂志、报纸几乎全是德文,日耳曼人固执地恪守着自己的文字和文化,而这大概也是德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战败国仍能屹立不倒、领先群雄的奥秘之一。
第一次在当地使用DB(火车自动售票机),大家都没有经验,还好遇到好心的德国老大爷上前帮忙,告诉我们如何买票更便宜;有路人看见我们拖着沉重的行李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此记入德第一暖。从火车站到我们住地实际走路只有十几分钟路程,大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了Taxi,路费有些小贵哦(7欧),可是德国的出租车都是一色的奔驰水准,想想也值了!宿舍很宽敞,客厅里第一眼就看见有前辈们留下的“真经”,已经累积了数年,各种温馨提示真的令人感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盛赞德国并非否定自我,他们也有瑕疵,譬如诱导前预充氧的方式欠妥,轮转医生守台并不能很专业的进行麻醉管理,术中血压的波动缺少及时的干预,但是学习的过程在于取其精华,不断完善自我 。
人说“你若盛开,芬芳自来”,德国人严谨求精的精神如盛绽的花朵,一直刺激着世人的嗅觉,纷至沓来一求奥秘。通过此次交流学习,我充分认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因为走出去正是为了引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人士,他们的真知灼见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促使自己去奋进、去改变,我想这将是最受益终生的事情。 (作者系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红波 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