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常德名医榜|忠诚与坚守——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何红梅侧记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9-12-09 11:00:21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她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病人高度负责,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诊治水平,亲切和蔼的沟通方式获得病人一直好评。从医二十余年,她坚持不懈地学习医学前沿知识,并积极带教科室年轻医生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她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强,把科室内外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多次带领科室获得先进荣誉称号。她就是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何红梅。大学毕业后的二十余年里,何红梅一直从事...

在临床工作中,她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病人高度负责,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诊治水平,亲切和蔼的沟通方式获得病人一直好评。从医二十余年,她坚持不懈地学习医学前沿知识,并积极带教科室年轻医生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她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强,把科室内外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多次带领科室获得先进荣誉称号。她就是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何红梅。

大学毕业后的二十余年里,何红梅一直从事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内科功底深厚,曾在湘雅附一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的神经内科进修学习。多年来,缘于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何红梅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勤勤恳恳地服务患者,多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称号,所带领科室多次荣获医院先进科室称号及医保管理先进科室称号。

意外的“第五志愿”

身材娇小,面相和善,讲话富有亲和力,工作中雷厉风行,面对患者耐心细致,这是何红梅给人的第一印象。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是天底下最普通的神经内科医生之一,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记者的采访,何红梅谦虚地说。谈及神经内科疾病,何红梅总结出了“三难一不“(诊断难、治疗难、见效难、不出彩)的特点。说起为何从医,何红梅款款而谈地说起了当年那个意外的“第五志愿”。

从小何红梅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学习从来没有让父母担忧过。父亲是一名会计,从小受到父亲影响,何红梅原打算报考一所财经类大学。后来,虽然高考发挥欠佳,但凭考分填报一所较理想的财经类大学依然没有问题。运命就是这么有趣,开学的季节里,当初随意填报的第五志愿让何红梅怀揣稍许的失落踏进了衡阳医学院的校门,五年后,以衡医九五届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成为了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何红梅在从医的道路上,一直用忠诚与坚守奉献青春,服务患者。

她是“非典”斗士

平常时期他们是服务于患者的医生,是白衣天使。非常时期他们也可以是斗士,是最可爱的人。

SARS俗称“非典”,2003年春天肆虐全球。这年的4月26日,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当时为第一人民医院德山分院)被确定为常德市“非典”防治定点医院。4月30日,医院开始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接受“非典”防治知识轮训,并对70多名医务护理人员进行调度重组,设立了3个医疗护理单元。一部分医务人员在医院严阵以待,还有一部分则轮流去交通要道排查入境人员,测量体温,一旦发现发烧人员就将其截留。

十六年过去了,何红梅还依然记得当初的场景。她回忆说,这是创院4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景象,偌大的医院里安静得有些吓人,没有一个病人,所有的病床上都空荡荡的。在院子里来来去去的,全是穿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表情平静,内心却五味杂陈。出于理解和对“非典”的恐惧,这些病人接到通知后都非常配合,病情轻的出院,病情重的继续治疗或转院,医院派车将他们一个个护送出去。忙碌间隙,有的医务人员偷偷流下眼泪,更多的人是被一股说不出的茫然所笼罩……

当时,何红梅是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内科主治医生,“非典”时战斗在第一梯队,最早进入实战状态。“因为懂,所以知道其中的危险性,而且后来广州牺牲了几名医务人员,说不怕是假的。”何红梅说。

从4月底病区组建到5月23日解除,何红梅在病区里一待就是20多天的时间。她说,那时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尊重,感觉自己就是“最可爱的人”。“非典”期间常德市防控工作得力,共排除了10多名疑似病例,没有发现1例感染者,何红梅个人也获得了非典时期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坚守与传承

在经过“非典”的洗礼后,何红梅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医生的职责和价值,更加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也暗下决心,这就是自己今生唯一的职业。在神经内科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此类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由于中国近几十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脑中风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而且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作为神经内科负责人,何红梅一方面带领科内医生积极开展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溶栓治疗和脑出血的微创钻孔治疗,一方面向患者积极宣传脑中风相关预防和早识别知识,让患者最大限度地避免脑中风的发生和复发,获得患者及其家属一致好评,让医院和科室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有一次,一位年过60的农村老伯因为在高温天气下劳作突发脑中风,手脚不能动弹,走路不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入院。在了解到老伯的情况后,何红梅马上针对患者情况开展了相对应的治疗:扩容、补液、抗栓、改善循环、控制血压血糖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在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后,这位老伯痊愈了。做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深知脑中风预防永远大于治疗,所以在诊疗过程中不断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中风预防知识,让他们防患于未然。这位老伯出院时不仅痊愈,还收获了满满的中风预防知识。老伯感激不尽,握着何红梅的手,连连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

在多年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生涯中,何红梅还清楚地记得另一位患者。在2014年8月的一天,一位来自汉寿县的中年患者,因为头痛,讲话不清,手脚无力,走路不稳半个月去当地县医院就诊,由于在当地治疗病情无好转,来到市二医院。此病人的病症较少见,经过抽血,头部核磁共振及脑脊液等一系列检查,经过多次组织多方会诊讨论后,最后诊断为血吸虫脑病,并马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了驱虫、激素等一系列精心治疗,半个月后患者好转出院,1个月后患者痊愈,高高兴兴地南下广州打工去了。

面对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病情并给出合理治疗方案,是何红梅二十多年临床职业生涯积累的扎实功底。对何红梅来说,无论工作日、节假日手机24小时保持开通、随时返回岗位进行危重病人抢救或急会诊,已经成了生活的常态和习惯,在救治数不清的患者同时,也获得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谈及未来时,何红梅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和自信的光芒,她表示,毕生执着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人生之幸事!同时,继续不遗余力地培养科室年轻的大夫们,使之快速地成长为优秀医生、挑梁骨干,让神经内科的未来更加辉煌,成为市二医院的金字招牌,更好地服务百姓,造福一方。(融媒体记者:赵凯)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