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免费接受角膜移植的西藏隆子县女孩扎西央宗,今天顺利出院了,术眼视力已达到0.7。
眼科医护人员与出院的扎西央宗合影留念
待患如亲,眼科医护人员与扎西央宗已结下深厚友谊
11岁的扎西央宗,眼中的世界自降生就带着模糊不清的底色。不朽的史诗,呢喃的梵唱,山边的金光,世界的屋脊……都汇聚于这片雪域秘境,孕育在最接近天堂的圣地——西藏。充足的日照给藏民带来了黝黑美丽的皮肤,也带来了高发的眼疾。
“常德一医”:结束雪山上时隔5年的等待
今年11月初,常德市第9批援藏工作队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加玉乡义诊。隆子县是常德市的对口支援县,平均海拔将近4000米,直线距离2000多公里,受自然条件限制,群众就医较为困难。绵延的雪山脚下,几十公里山路崎岖不平,车队难以通行的地方只能靠肩扛手提把设备、药物等搬运至义诊场地。援藏工作队义诊的消息传到加玉乡完全小学,学校立即上报大病医疗救助名单,曾是该校5年级学生的扎西央宗位列其中。
援藏医师闫振升(右一)带领扎西央宗(右二)及其母亲(左二)、姐姐(左一)从拉萨机场出发
“初步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如果把人眼比作一部照相机,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镜头损坏必定影响成像质量。不尽早接受角膜移植,拖到完全失明,那就晚了。”援藏工作队结合扎西央宗的病例下此结论,劝告扎西央宗一家人早日让其接受手术治疗,以免耽误孩子的健康和未来。一直默默陪伴在妹妹身旁的姐姐加央卓嘎缓缓开口:自从妹妹检查出患有圆锥角膜,视力下降速度逐年加快,家人带她曾到国内多家知名医院求医,均被告知“只能先等待角膜供体再手术治疗”。彼时,成绩优异的扎西央宗已经辍学一年,读书时配的那副500多度的眼镜早已闲置。
入藏以来,当地独特壮美的高原风貌和藏族同胞淳朴真诚的眼神给常德援藏工作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不曾想,有一双年幼澄澈的眸子身处其中却无法欣赏如此风景。援藏工作队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扎西央宗的情况,有关单位加急打报告、批文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她安排上手术。11月12日,仅一周左右就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来消息,角膜供体找到了,这一刻,扎西央宗等了5年。
抵达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病区
日以继夜:只为最佳治疗效果
11月21日晚6时许,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藏骨科主治医师闫振升带着扎西央宗一家人准时抵达医院。“角膜捐献者今早凌晨过世,我们是凌晨4点半从拉萨坐飞机赶过来的。”援藏期间担任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闫振升难掩疲态。扎西央宗穿着红棉袄犊羊般依偎着母亲小憩,超过12个小时的奔波常人且难以忍受,更何况从高原陡然进入内陆的藏民。
医护人员加班加点盼来“远方的客人”
由于器官移植的特殊性,院方决定第二日上午立马为扎西央宗进行手术,这就意味着手术前的准备必须在当晚全部完成。
这个任务交给了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王强。院方安排了两位隆子县人民医院来常进修的医护人员照料扎西央宗,熟悉的家乡话让姐妹俩神色不再紧绷。
天色愈暗,白昼人来人往的医院慢慢沉寂,王强带着大家在楼栋间、诊室内穿梭,有条不紊。21日晚接近9点,王强拿到了所有检查结果:扎西央宗患有的双眼圆锥角膜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病变角膜中央向前突出呈圆锥形得名,就她的病情而言,角膜移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受当地强烈紫外线影响,目前,患者裸眼视力仅0.3(右)、0.2(左),伴有高度散光,后期可能因角膜斑痕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王强告诉扎西央宗的母亲:“孩子现在连对面的人脸都看不清,就更没办法看清黑板上的字了,尽早手术治疗她就能尽快重返课堂。”
眼科副主任医师王强(左一)与扎西央宗的家人进行沟通,该县进修医护人员(右二、一)进行藏语翻译
扎西央宗的母亲不通汉语,在大女儿卓嘎和医护人员的藏语转述和比划示意下努力理解医生的意思。最终,她在手术单上签下藏文名,紧握着小女儿的手,用藏语说了一句话:“感谢医院和各位医生,希望手术成功。”
重见光明:初雪般的哈达飘满更清晰的世界
扎西央宗的角膜移植手术由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孙立新主刀,这位眼科学术带头人曾率先在湘西北开展穿透性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移植、复杂眼整形等手术,掌握扎西央宗的情况后,孙立新可谓胸有成竹。“按照医疗原则,不能同时对两只眼睛进行手术,必须等待一侧恢复适应后再做另一侧。”孙立新在病房安抚患者及其家属,这项手术技术很成熟,相比其他器官移植,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术后排异反应低、视觉质量较好。所以,不用担心。
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立新进行术前最后一次检查
手术由孙立新(中)主刀,王强(左)一助
22日上午9时许,扎西央宗被推入手术室。一路上,病友和家属们好奇地望向这个深肤色的孩子,仿佛从她眼里看见西藏的天空,却不知在她眼中一切都只是模糊的投影。麻醉师对她说:“别害怕,睡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完了。”她乖乖闭上眼,等再次醒来,右眼已经用纱布包扎好。手术时长不到一个小时,剪切、移植、缝合一气呵成。
23日一早,眼科主任医师孙立新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查房,为扎西央宗安排术后检查和视力检测:术后第一天,扎西央宗右眼视力恢复到接近0.6,角膜清晰度高,视觉效果好。“这才第一天,往后视力还会继续提高!”扎西央宗一家人得知这个好消息,绽放出连日来最幸福的笑容,手中象征白云的哈达胜似言语传递心底最真挚的感激。
扎西央宗的家人为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敬献哈达和锦旗
从常德援藏工作队检查出患者到手术完成,前后耗时仅十多天,出行、手术等费用全免。11月29日,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人大代表团访问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隆子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看望扎西央宗,用纯熟的汉语向医院和所有医护人员一一致谢。洛桑鼓励扎西央宗,“常德一医”让她重生,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社会!
常怀善德之心悬壶济世扶民困,隆寒子夜弥日不畏险阻护雪莲。西藏可以始终是神圣的“天空之城”,但不会永远抹上贫穷落后的底色。25年过去,常德援藏的脚步从未停歇,隆子人民的哈达绵延不绝,一朵朵生命之花正在雪域高原重绽光彩。(来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