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前线直击】战斗在武汉方舱医院的常德一医人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0-02-25 09:42:48
摘要:2月15日下午2点,由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0名医生组成的医疗组,20名护士组成的护理组,共计30名医护人员紧急集结,出征武汉抗疫。今天讲述的是常德一医驰援武汉黄陂方舱医院医疗队医生们的战疫故事,这是常德一医人的战疫故事,也是常德这座城市的记忆。▲常德一医10名援助武汉黄陂方舱医院医生肖伟▲肖伟(上)正和队友一起搬运物资▲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医务部主任肖伟作为常德援鄂医疗队队长,与其说他是队长,不如说是一行人的“...

 

2月15日下午2点,由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0名医生组成的医疗组,20名护士组成的护理组,共计30名医护人员紧急集结,出征武汉抗疫。今天讲述的是常德一医驰援武汉黄陂方舱医院医疗队医生们的战疫故事,这是常德一医人的战疫故事,也是常德这座城市的记忆。

▲常德一医10名援助武汉黄陂方舱医院医生

肖伟

▲肖伟(上)正和队友一起搬运物资

▲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

医务部主任肖伟作为常德援鄂医疗队队长,与其说他是队长,不如说是一行人的“大哥”。 一路上,大家大包小包,长途跋涉转运,他总是扛着最重的箱子,带动着团队的男同志们照顾一起远征的女同事。安全问题是他一直挂嘴边的,他反复强调: “你们是我带出来的,我必须一个不少的,把你们健健康康的带回去! ”

在武汉,肖伟要负责常德一医支援黄陂方舱医院共30名医护人员团队的大小事务 。 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忙着计划安排后面的工作,忙着召集组长们商讨工作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忙着召集临时党支部会议,忙着与其他团队负责人的工作协调……常常一忙就是大半宿, 他从来没有在凌晨一点前睡过觉。但是任何时候的他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精神抖擞的样子。 唯独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所承受的一切。 他时刻叮嘱大家按时休息、按时吃饭,自己却常常忙得忘记了时间。有一天下午五点多,看到取餐大厅里只剩最后一盒饭,他还满意地说:“今天大家吃饭终于积极了!”他都不知道,这盒他认为的晚饭是队友们留给他的中饭。

王天立

▲王天立正在为患者阅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天立工作认真细致。他进舱后发现有几名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都偏高,但是在方舱医院内能用的药很少,为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医治,王天立通过电话咨询远在常德的妻子、内分泌专家余芳,根据患者情况明确了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更好的开展工作,王天立向队长肖伟提议即刻向常德一医申请并组建多学科远程协作团队,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非本专业情况能及时向多学科团队专家求助,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医治。

丁志祥

▲丁志祥(中)和队友们比“耶”

感染科副主任丁志祥,性情幽默,整天一张笑脸,可做起事来也是一点都不含糊。上岗前培训学习时,他手把手的指导队员们穿脱防护服,要求大家严守操作。在倒班休息时,他还要和专家组一起讨论出院患者的病情。几天熬下来,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的他,点起了一支香烟,开玩笑地说:我有“芙蓉王”护体,强身醒脑,百毒不侵!一支香烟过后他又开始未完的工作。

刘笋

▲刘笋为患者加油

急诊科副主任刘笋遇事沉着冷静,慢条斯理,是团队里的“淡定”哥。不管有什么天大的事,他总会嘿嘿一笑,以不变应万变。非常时期,口罩等防护用品成为了一线医护人员的护身符。刘笋的同学得知他上了前线,从美国寄过来一批N95口罩,他一拿到手,立马交到队长手上,说:“口罩大家一起用,大家都安全了才能保全个人!”

龚芳

▲龚芳正在询问患者病情

重症医学科的龚芳是医疗队中唯一的女医生,但是“英雄莫问出处,抗疫不分男女”。龚芳虽然个子不大,但办事雷厉风行,对患者关怀备至。方舱医院内患者病情普遍不重,对病情进展的焦虑和茫然才是他们目前最大的困扰。平日里工作总是接触危重症患者的龚芳知道,倾诉和聆听是对他们最好的治疗,所以轮到她上班查房,都会耐心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认真做好记录并一一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每次查房下来就是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几天下来,患者很快就对她产生了信任感。

张小波

▲张小波正在输入医嘱

神经内科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小波是第一批进舱的三名医生之一,他被分配在B舱工作,负责收治患者、查房观察病情、分发生活物资等。B舱里面都是生活能自理的患者,症状相对较轻,但他一刻也不敢轻视。他说入舱后在与接诊患者们亲切的交流中收获了感动和动力。他认为自己在方舱医院,除了是“医生”,更代表着“希望”,他希望能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患者,给他们更多的“希望”。

郭宁

▲郭宁正在为患者讲解病情

心内科副主任郭宁作为小组长,总是挑最累的活干。为了让小组其他两名组员互相有个照应,他让他们一起管理A区,而他独自一人去管理单独隔开的B区。病人心率快了,心慌胸闷了,大家只要询问,他立即解答,大家笑称他是一颗“定心丸”。每次值班后,他会梳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和感染科副主任丁志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天立一起连夜做出了200名患者的信息一览表和查房记录表。有了这份统计表,常德一医医疗队的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成龙

▲成龙正在查房

消化内科副主任成龙温文有礼,做起事来一丝不苟。查房后他都会仔细核查医嘱,检查前一班有没有什么遗漏之处。病程记录每天都会认真完成,有时候发现前一班有疏漏,他都会及时补上。他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把病人管好!”每次下班他都让同组的队友先出舱,他说,“大家不能挤在一起脱防护服,要避免交叉感染。”

贾哲勇

▲贾哲勇为患者鼓劲

神经外科监护室主治医生贾哲勇是团队中最年轻的。进舱后,当他发现患者中绝大部分同时伴有内科系统的疾病时,身为外科医生的他,虚心向资历比较高的老师请教学习,工作很快就得心应手了。不仅工作上积极主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阳光热情的小伙。每次取餐,他都会把同组队友的一并带上。他说自己年轻,精力充沛,多做点事情没什么。

曾景亭

▲曾景亭正在为患者查看检查结果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曾景亭是医疗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位,总是帮助年轻医生,工作中生活中处处表现出“老大哥” 般的吃苦耐劳。他上第一个夜班时,遇到一名患者突发鼻出血,因为出血量大,患者已经取下口罩。 为了尽快止血,他顾不上与患者面对面的接触,也来不及准备纱布棉花,他飞快地拿起患者床旁的卫生纸折成条状塞入患者的鼻腔。事后看到沾满鲜血的手套,他才意识到之前可能有被感染的风险。

▲2月24日,2名康复出舱的病友与医护人员合影

据了解,此前,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已经派出包括医院党委委员、感染科专家李德辉,重症医学科主任黄绍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裴文军在内的18人硬核团队,赴常德市新冠肺炎定点集中救治医院阻击疫情。在此之后,该院又克服种种困难,派出了前线急需的最精英战队奔赴武汉抗疫的主战场。冬已尽,春又来。有这样的他们,山河必定无恙!向所有抗疫在最前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来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