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疫”行人丨罗林:ICU病房中的斗士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0-03-02 18:11:33
摘要:罗林,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重症分会青年委员,先后从事临床麻醉、重症医学等工作岗位。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取得了卫生部指定重症医学培训基地培训合格证书和华西医院优秀进修医生证书等多项奖励。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很多医务工作者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夜以继日地坚守病房,与病毒作斗争。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市新冠肺炎定点集中收治医院,罗林作为ICU主任,...

罗林,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重症分会青年委员,先后从事临床麻醉、重症医学等工作岗位。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取得了卫生部指定重症医学培训基地培训合格证书和华西医院优秀进修医生证书等多项奖励。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很多医务工作者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夜以继日地坚守病房,与病毒作斗争。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市新冠肺炎定点集中收治医院,罗林作为ICU主任,更是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履行着一名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

接到通知,五味杂陈

1月27日下午,罗林接到通知:迅速转移科室病人,建立新的重症监护感染病房,准备接收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这时的他刚拖着下夜班后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热了剩菜。接到电话后,罗林赶紧扒拉几口饭菜,与家人匆匆告别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此之前,罗林也预想过疫情来袭时的场面,但真正接到通知后,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他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不知如何面对遭此病毒感染的患者”。 来到医院,罗林立即召集全科人员将科室现有病人转移到其他医院继续治疗,将ICU所有仪器设备、病床整体搬迁至外科楼六楼(原老手术室),整理新病房,组建ICU感染病区,完成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罗林和他的团队仅仅只用了两个小时,大家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协作能力和战斗力。

开科的第一晚,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挤在一间狭小的值班室里,上下铺,一张床睡两个人,他们一起度过了第一个难熬的夜晚。到现在一个月以来,除了开会,罗林大部分时间都守在病区内,累了就和衣而睡,抑或倚桌而眠,醒来直奔病房。同事担心他身体撑不住,多次劝他回酒店休息,他总是笑着说“没事,我能行,病人好点我就回去。”哪怕是晚上休息的时候,也因为放心不下科里的患者,凌晨三四点还在科内微信群里询问病区内病人的治疗情况,确定当天的治疗目标是否达成。

没有时间思考害怕与否

记得当日下午5点,就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大家陆续进入缓冲间更换防护服,护士长吴慧细心地将护目镜、口罩、手套、帽子等一一递给罗林,“三层衣服”——工作服、防护服、隔离服,两层口罩、两双手套、两个帽子、防护鞋套,还要带上护目镜以及防护面罩,穿上这些装备需要30分钟。整个过程下来,大家都在默默地穿防护服,一句话也没有说。穿戴好一切,罗林步履稍显沉重地走向隔离病房。 “我们都不知道疫情如何,但是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是否害怕,唯一想的就是如何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罗林说。 患者进入ICU时病情不容乐观,罗林立即尝试先给予她实施经鼻高流量氧疗,但一时患者呼吸窘迫的症状仍得不到明显缓解,要不要马上行气管插管是摆在罗林面前的一个艰难的选择,气管插管是个高危操作,插管过程中易造成医务人员感染,最主要是如果行气管插管容易继发患者肺部感染,能不进行插管就尽量不插管。经过再次快速仔细的评估,罗林决定先从容量管理减轻肺部渗出上着手,随着患者小便的逐渐增多,她的呼吸频率逐渐平稳了下来,后面几天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一切都是考验

在临时ICU刚刚组建的开始几天,只有8名医生,20多名护士,需要24小时不间断轮换,每人每天两班连上,每班4小时,轮流看护危重症患者。这期间防护服全程不能脱掉,吃饭、喝水、上厕所等问题都没办法解决。在老手术室临时改造的负压病房里,很多条件都有限,从隔离病区出来要全身喷洒消毒,脱掉防护服直到只剩下最里面一件早已汗湿的短袖洗手服,然后要经过一条长长的外走廊到休息区,在这室外仅有几度的冬天,穿着一件汗湿的短袖,从窗户缝里透进来的冷风吹在身上,格外的冷。危、重病例不同于轻症病例,医生、护士要精神高度集中24小时进行监护,还要应对患者随时发生的突发情况。每天,罗林和一帮同事最多只能休息5个小时左右。同时,新建ICU原为普通病房,没用中心供氧系统。这一切都在考验着医护人员的素质,以及应对新型突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措施。

医治过程不是件轻松的事

每一例患者都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主任,即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每个病例都不能一概而论。以2月22日出院的郑先生为例, 2月7日深夜12时转入ICU时,氧合指数不到80,血氧分氧低于60,肺部全白,呼吸严重衰竭,还患有糖尿病。准备休息的罗林当晚从医护人员定点酒店火速赶到医院,对郑先生进行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当晚,罗林和ICU工作团队一夜无眠,将郑先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第二天上午,罗林又和专家团队商量,鉴于患者肺部的病变情况,还是需要进一步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其实,给体重接近200斤的郑先生行气管插管本身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患者属于医学范畴上定义的困难气道插管,且插管时患者痰液喷溅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极高,按标准要求是需要配带正压头套防护服,但此时只有简单的眼罩、面屏可以提供,患者的病情容不得片刻犹豫,罗林这时候主动提出:“这个气管插管还是由我来吧!我以前在麻醉科工作过,这种困难插管我经验更足!”当罗林进入病区后,迅速完成了患者的气管插管,接着带领大家给患者采取了‘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面对95公斤的郑先生,一次治疗就要翻两次身,每次翻身他们都是6人协作,累得医护人员腰都直不起来,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郑先生康复出院了。截止目前常德市已有5例危、重病例治愈出院,保证了该市目前新冠肺炎的零死亡率。谈及经验,罗林坦言不敢居功,因为面对新冠肺炎这场全民战争,之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ICU治疗团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罗林说,没有经验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创造经验,在近期抢救危、重病例过程中,常德市是全省率先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的地区。在每日向省里上报疫情治疗情况时,该市抢救危、重病例的方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褒奖与肯定。

家人就是我坚强的后盾

罗林的妻子张蓉也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一个月以来,罗林和家人通话的次数屈指可数。“怕打电话耽误他的工作,有时候他没有接电话,我就不敢打第二个了;有时候接了电话,他说等会打给你,就基本不会回电话了。“张蓉说。但她也很体谅罗林,“突然出现这个疫情,我们都是医务工作者,也能够体谅,如果我们不上谁来上?”忙碌之余,罗林和家人视频通话了一次,妻子、孩子、父母纷纷为他加油,叮嘱他注意身体。罗林很感慨的说道,“等到阴霾尽扫的那一天,我们一家人再团聚,家人就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罗林在岗位上已经坚守整整一个月了,但疫情防治任务仍然艰巨,病毒还未消失,战斗仍需继续,他说:“疫情不退,我们也绝不会退,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等着我们的凯旋”。(融媒体记者:赵凯 通讯员:李雄慧 王琳琳)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