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院前急救”行业先行者 ——记常德一医120急救中心主任杨柳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0-12-15 18:00:42
摘要:生命无常,当自己或他人遭遇生命危险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位专家,长年坚守第一线,为推动常德市院前急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就是常德一医120急救中心主任杨柳。这些年来,杨柳在和全省行业内的专家交流时会提出一些观点,他认为院前急救不仅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更应该当成一个医疗专业来大力发展。120急救中心不管是什么模式运行,都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长期深耕于该...

 


生命无常,当自己或他人遭遇生命危险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位专家,长年坚守第一线,为推动常德市院前急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就是常德一医120急救中心主任杨柳。

这些年来,杨柳在和全省行业内的专家交流时会提出一些观点,他认为院前急救不仅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更应该当成一个医疗专业来大力发展。120急救中心不管是什么模式运行,都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长期深耕于该领域的专业医生。一句话就是,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

对工作:扎根院前急救耕耘12年

“这12年对我来说时间很不够用,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一年就像一个月,12年就像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杨柳说。

2008年,从业多年的麻醉医生杨柳成为了常德一医120急救中心主任。一转眼到了2020年,杨柳在相对辛苦的120院前急救行业耕耘12年。12年过去了,杨柳成为湖南省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中不多的老面孔。

杨柳正在急救车上监护患者

这12年来,杨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周末,一直扎根在这个艰苦的行业里,摸着石头过河,看着院前急救这个专业从无到有,慢慢地成长起来。他凭借自己在院前急救、重症转诊及灾害救援方面丰富的临床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在全省率先将多项生命支持技术引进到院前急救工作中,打造了一支集急危病抢救、危重症转诊、灾害救援、医疗保障、急救科普、社区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救治体系的队伍。先后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引进开展多项新技术,申请一项专利成果。多次受邀进行专业新知识讲学、质量控制及体系建设的督导工作。

杨柳正在准备急救仪器

近年来,常德一医120急救中心一直在发展城市急救网络,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在全市医疗救护、急危重症转诊、突发事件救援、医疗保障、急救知识普及宣传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先后参与了2013年“2.8”常张高速特大交通事故、2019年“3.22”长张高速客车自燃事故、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的救治和转送任务。完善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了突发事件救援能力。

“这12年我最欣慰的是看到了120行业的变化,120从以前单纯的运输病人,到现在逐渐变成了移动的抢救室,各种疾病救治能够基本解决!”杨柳说道。

对同事:从“知心大哥”变成“人生导师”

一般人都知道,在120工作强度大,时间长,风险高,但是收入却不高。一般人不知道还有职称评定难,做课题研究难等困扰。杨柳关心科室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尽量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还经常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

2020年春节期间,120工作人员冒着非常大的风险,接诊了常德最早的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那最紧张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杨柳就搬了一床棉被天天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他们一起冲锋陷阵共同战斗,他说:“我陪着你们,有问题我们就一起到科室里隔离!”

杨柳(右一)作为南华大学第九届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专家评委为参赛选手打分

杨柳把自己当成科室同事的“知心大哥”。目前,科室每天分成6个急救小组,每个小组一上班就是24小时,时间长了难免对家庭照顾不周。杨柳便分析班次系统的大数据,并对排班进行了多次调整,虽然24小时的时间长度不变,但是尽量让他们有时候接送孩子上学,下班后能早点和家人团聚。杨柳还从细节上抠,虽然他们因为工作很难准时吃饭,但是尽量让他们在中午2点之前和下午7点之前桌上都有热饭可吃。

有些120工作人员担心年龄变大了体能下降,抢救病人体力跟不上,未来的出路堪忧。为此,杨柳又担任起了“人生导师”的角色,他经常和科室工作人员交流,给他们树立目标。杨柳经常告诉他们,要把120做成移动的抢救室和移动ICU,120从业人员则要把自己当成“特种兵”而不是“民兵”,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和医院临床科室一样“高精尖”。水平提高了自然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未来自然也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为了提高120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杨柳还不断开展新的项目来提升他们,“逼迫”他们进步。这些年常德一医120开展了床旁POCT、高级气道及呼吸支持以及循环支持(如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体外起搏)、重症超声、急性心梗院前溶栓等技术,要求120医护人员CT和磁共振阅片以及心电监护、胸腔引流甚至人工膜肺(ECMO)等技术都要进行掌握。

对患者:希望人人得到高水平的救治

杨柳强调,急救的“急”只是形式,“救”才是核心,救护车到了现场之后第一时间就要开始有效救治病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病人的“黄金抢救时间”。杨柳还说,急救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要有规范化的流程,无论医生水平高低,都不能影响患者的救治。

从2019年开始,常德一医120急救中心引进了影像实时传输系统,外出接诊病人时,将拍摄到的影像实时传输到医院内部电脑屏幕上,专人全程监控和指导,看他们操作是否迅速准确。杨柳还向省院前急救质控中心汇报,将在2021年开始在我市试点进行三级急救体系建设工作,对每一个急救站点的装备、人员和技术水平等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促进全市院前急救专业的整体发展。让每个患者拨打120都能得到同质化高水平的救治。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杨柳还在开始做课题研究,课题的内容是关于智能辅助系统在院前急救行业的应用,将利用到大数据、无人驾驶、机器人等高端元素。在他的设想里,未来某一天也许像美国的大片一样,将有无人驾驶的救护车停在人口密集区以及事故高发地。

120急救中心团队

目前,常德一医正在稳步推进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杨柳说,这更坚定了他发展院前急救的决心,因为对每一个中心来说,院前急救都是起始站,发展好院前急救将让各个中心得到有力的支撑,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

来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整理:邱琪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