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小人物”,却蕴藏着“大能量”。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员,用无畏的精神和果敢的行动,深刻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他们也是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必召回”的铮铮誓言。
手握方向盘与疫情赛跑
龚超,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救护车司机,这个岗位看起来平凡,但他们手握方向盘与疫情赛跑,他们不是医者,却也身披白甲,与医护人员一起并肩作战,最早接触重点人群、距离重点人群最近,驾驶那辆白色的“战车”日夜穿行在城市的道路上,他们24小时待命,从接诊入院到出院、转运相关病人、疑似病人等等,他们紧握方向盘,坚守在救护车驾驶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紧急任务。
摘下口罩、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将头发、衣服浸透,脸上满是深深浅浅的勒痕,他们每天都长时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不能喝水、上厕所、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距离远近。每次完成任务后要严格地按照规程对救护车进行清洗、消毒,避免转运下一位人员时出现交叉感染,同时还要反复检查确保救护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为执行下一次任务时刻准备着。
工作中的龚超
携手抗疫 党员逆行
“我来!我干!”自疫情爆发以来,设备科张浩就主动向院领导申请当担志愿者,哪里需要帮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为了保障后勤工作人员的住宿问题,一百多张床需要拼接,而这一百多张床全部由他一个人拼接完成,一整天下来没有休息也没有吃饭,忙碌了一天后,随便吃点方便面就又重新投入到后勤保障的工作中去了,他说:“我不是医生,既然无法上一线,那就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不忘初心,以行动树立榜样
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他是岗位上的标兵,他是后勤保卫科的王颖。自疫情以来为了确保医院的后勤保障,他一直吃住在单位,由于妻子是医务人员,孩子只能交给父母照顾,虽然有对家庭的愧疚和无奈,但责任感使他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坚守在医院。因工作需要,他放弃休息,联系各种防疫物资及配送工作。由于受疫情交通管制的影响,原本一个小时可以到达的路程,需要两个多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很多时候每天只吃一顿饭,凌晨回到单位是常态。
他随叫随到,始终奋战在保供一线,保障疫情物资顺利配送到站。不惧辛苦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凝聚起坚定的战役力量,筑牢筑实疫情防控基石,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坚强的后方力量。
一声到,一生到
“高老师,你又来帮忙啦!”每当微信群里有紧急志愿者招募信息,院办公室高力文总会第一个到达现场。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他冲在前,做在先。“疫情不止,我这‘老兵’永远不下火线。”他笑呵呵地说。
他每天都要穿梭于医院各个部门,联系协调工作,做好办公楼的后勤生活物资保障。同时,作为医院的“大管家”,他还要处理办公室各种繁杂的事物,制作院感标示标牌、设置隔离带、清扫卫生、消毒……因此,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常德市二医院像他们一样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牢记使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构筑起了一座座抗击疫情的战斗堡垒,凝聚起磅礴有力的“红色力量”。(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唐绍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