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实验:让志愿者穿着厚重的衣服,在高温舱内骑动感单车。仅仅2小时后,当受试者核心体温达到42℃时,他突然全身抽搐、陷入昏迷——这是医学史上首次完整记录的热射病发展过程。
这个实验揭开了热射病的恐怖面纱,当人体核心温度突破40℃时,全身细胞就像"被煮熟的鸡蛋",蛋白质开始变性,器官一个接一个罢工。
那么,我们的身体究竟如何应对高温?为什么热射病会如此致命?
一、人体的"空调系统"为何会崩溃?
1、神奇的体温调节中枢:人体下丘脑就像精密的恒温器,通过汗液蒸发(每蒸发1克汗液带走580卡热量)和皮肤血管扩张来散热。但当环境温度>35℃、湿度>60%时,这套系统就会失效。
2、高温下的多米诺效应
41℃:脑细胞开始死亡
42℃:凝血功能崩溃(全身出血)
43℃:心肌细胞溶解
实验显示,在干燥环境中,人体最多能承受60℃的短时高温;但在湿热环境下,35℃就可能导致热射病——因为汗液无法蒸发,散热效率骤降80%。
二、热射病为何被称为"内脏烧烤"?
1、血液"沸腾"
高温会使血液变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显微镜下可见,热射病患者的红细胞会从光滑的圆盘状变成带刺的海胆状,堵塞微循环。
2、细胞"自爆"
高温会触发"热休克蛋白"过度表达,导致细胞启动程序性死亡。尸检发现,热射病死亡者的肝脏在12小时内就会变成"豆腐渣"状。
3、恐怖的炎症风暴
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加13%。当核心体温达40℃时,全身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形成类似新冠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
三、动物界的降温妙招
1、 犬科动物的终极武器
狗通过舌头蒸发散热,每分钟喘气300次!它们的鼻腔里有特殊的"逆流热交换器",能回收呼出气体中的水分。
2、骆驼的"固态水
骆驼红细胞呈椭圆形,能在脱水时仍保持流动。它们的鼻黏膜能回收呼出气体中98%的水分,堪称生物界的节水典范。
3、人类的进化缺陷
相比动物,人类有两个致命弱点:
·体表毛发退化(丧失遮阳层)
·汗腺过于集中(每平方厘米120-150个,远超大多数动物)
四、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Heat Stroke)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属于高温相关急症,死亡率高达60%-80%。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失效,核心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40℃),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甚至引发死亡。
热射病的两种类型
1、经典型热射病(非劳力型)
常见于高温天气下,室内通风不良(如未开空调的房间)。主要影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等体质较弱人群,发病较缓慢,但容易被忽视,延误救治。
2、劳力型热射病
多见于高温环境下高强度作业者,如建筑工人、消防员、运动员等。由于剧烈运动,加上高温的双重作用,体温迅速飙升,病情进展极快,死亡率更高。
五、热射病的典型症状
热射病并非突然发生,而是由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热射病)逐步发展而来。如果能早期识别并干预,可避免悲剧发生。
1、先兆中暑(及时干预可恢复)
·大量出汗、口渴、乏力
·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体温正常或略高(<38℃)
2、轻症中暑(需立即降温)
·体温升至38℃以上
·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
·心跳加快、血压下降
3、热射病(危及生命,必须紧急送医!)
·核心体温≥40℃(摸皮肤烫手)
·意识模糊、抽搐、昏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无汗或少量出汗(体温调节功能已崩溃)
·多器官衰竭(肝肾功能异常、凝血障碍等)
特别注意: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出汗,但皮肤干热,这并不意味着病情轻,反而是危重信号!
六、哪些人容易得热射病?
高危人群
1、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农民、快递员等。
2、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常伴有慢性病。
3、婴幼儿:体温调节系统未发育完善。
4、运动员或军训学生:高强度运动、高温环境易诱发。
5、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增加风险。
危险环境
·气温>35℃、湿度>60%
·通风不良的封闭空间(如未开空调的车内、工厂车间)
七、热射病急救——黄金30分钟
热射病的救治关键在于快速降温,每延误1分钟,死亡率增加10%。 现场急救步骤如下: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
2、快速物理降温
·冷水浸泡(最佳方法):将患者(除头部外)浸入15-20℃冷水中。
·冰敷大血管处:颈部、腋下、腹股沟。
·喷洒凉水+风扇吹拂(蒸发散热)。
3、监测体温
每5-10分钟测一次,降至38℃以下可暂停降温,避免过低。
4、补充电解质(若清醒)
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忌大量饮用纯水(可能引发低钠血症)。
5、立即送医!
即使患者看似恢复,仍需就医检查内脏损伤。
八、如何预防热射病?
1、避免高温时段作业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停工,或实行"做两头、歇中间"制度。
2、科学补水
每小时喝500-1000ml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运动饮料)。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3、穿戴防护装备
戴宽檐帽、穿透气浅色衣物,使用冰巾降温。
4、关注身体信号
一旦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立即停止工作并降温。
5、特殊人群加强看护
老年人避免独居,婴幼儿切勿留在密闭车内。
热射病绝非普通的"中暑",而是致命的急症。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高温天气愈发频繁,我们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从1923年那个改变医学史的高温实验,到现代纳米降温科技,人类与热射病的斗争已持续百年。理解身体的极限,或许就是对抗这个"隐形杀手"最有力的武器。当你汗流浃背时,不妨想想:此时此刻,你体内正进行着一场堪比科幻大片的温度保卫战。
来源: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作者:文毅
编辑:易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