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村脱贫攻坚取得实效,驻村工作体现了全市最好水平”,这是去年12月2日、18日、今年元月7日,省脱贫攻坚专项考核组和全市贫困村退出验收组、年度驻村工作考核组对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评价。
2016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安监局牵头承担起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扶贫工作任务,派出专门人员开展驻村工作。两年来,驻村人员树安监干部形象、用安监干部担当、使出安监干部功底,不断求解推动村级建设的有效措施、破解制约村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化解造成村民贫困的突出矛盾,上下联动、队村联手、干群连心,一举超前掉了贫困村帽子。
咬定目标,一天一天地干
两年来,联点市级领导耳提面命督促指导驻村工作,局党组提出“全村实现超前退出,驻村工作创先争优”工作要求,驻村干部以“不完成使命不见江东父老”的决心,牢牢咬定“村民精准脱贫、整村完美出列”目标,一天接着一天干。
一天一天抓自身发挥统揽作用
为做到毫不懈怠地抓工作,工作队刀刃向内抓自身建设。成立了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不间断组织政策措施的学习研讨,聚焦堡垒作用强不强、驻村时间够不够、工作推进力不力、干部形象好不好等四个问题,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压与互相加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斗志。不断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扎根乡村,主动作为。两年来与与村民同吃同住500多个日日夜夜,走田间地头30多公里,登门访谈1800多户次,接待群众来访100多人次,做到了长年与村民一起住、一起苦、一起干。
一天一天抓班子发挥引领作用
利用村居换届难得机遇,积极向镇党委推荐敢于脱贫攻坚、能够干事创业的人进入支村委班子,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促进形成能上能下的村干部管理格局。围绕加强村级治理,工作队从开例会、搞公开入手,帮助整章建制,促使村级运行和治理步入规范化、正规化轨道。加强村级工作责任落实,把各项工作任务都分解到村干部头上,每周进行检查,每月进行考评,年底进行奖补,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紧迫感。
一天一天抓队伍发挥带动作用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工作队向“上面不检查、下面不管他”、“上面来考核、下面补几页”的陈规陋习说不,做到村级党建抓真的、真的抓,牵一发而带全局。两年来,通过“规划+预期”激发内生动力,“党员+大户”发挥示范作用,“党支部+合作社”推动产业升级,“微信群+公示栏”确保风清气正,“工作队+支村委”凝聚攻坚合力。形成了党风带民风、组长带组员、大户带小户的良好风尚。
抓定短板,一项一项地干
狠抓产业建设
着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扎实调研,按照“围绕看什么、玩什么、买什么、谁受益来进行景区布局”工作思路,大力配合县乡加快丁玲故居旅游景区建设。着眼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全村2000亩野生油茶林资源优势,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实施油茶林低改,新建植物油加工厂,与贫困户签订了受益分红合同,做到种、购、销全产业链惠及贫困人口。着重发展家庭产业。帮助39个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家庭产业,其中5户开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68个贫困户加入了油茶合作社、35个贫困户加入了柑橘合作社、47个贫困户加入了水稻合作社,全村贫困户入社率达到了89.5%。
狠抓项目建设
紧紧盯住整村退出“两确保两完善”要求,认真回应村民诉求,把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两年来筹措项目资金2100多万元,完成大小项目57个,一批长期存在的用水难、出行难、用电难等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了欠账,村容村貌得到质的提升。建立了项目建设招标程序制度、质量监督制度、廉政纪律制度,压实村干部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村级治理水平登上了新台阶。
狠抓保障建设
开展技能培训强本领。紧紧结合村民需要,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贫困人口330人次,培训党员致富带头人55人次,送出去进行专业技能培训15人次。以村业余党校和村级书屋为平台,组织学习活动,发放种养技术资料,在全村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氛围。带领5人参加了汉寿县蔬菜节,开阔视野、增强了信心。安排3个有开出租车意愿的贫困人口学习小车驾驶。指派2人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学习班。奖补务工人员增动力。工作队员、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经常性开展慰问看望贫困户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活动,采取报销车船费的办法,奖励长年外出外务工人员,调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积极性。落实保障政策兜重点。将17人纳入了“五保”、61人纳入“低保”,41人享受了教育助学政策,对18人进行大病临时救助。
敲定路径,一户一户地干
逐户细化帮扶措施
严格对标“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反复开展入户调研,不断因户施策。收集意见建议1800条,撰写调研报告15篇,制定帮扶工作方案136份,建立村级常备档案35本,帮扶台账9册,平均每户制定帮扶措施9条。
逐户落实帮扶责任
两年来,市直有159人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其中市级领导2人,县处级领导干部57人,科级干部72人,企业人员28人,实现了市直干部“一帮一”“多帮一”全覆盖。与此同时实行“一户两包”责任制,落实村干部包保责任,切实加大脱贫包保力度。
逐户确保帮扶成效
一是在饮水安全问题上见成效。投资93万元改造进村饮水管路,解决了全村16个组、450户、15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在住房安全问题上见成效。落实易地搬迁3户,帮助进行危房改造39户。三是在家庭增收上见成效。2017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185元.四是在扶贫政策落实上见成效。为全村贫困人口发放了“两卡两折”,健康、教育等扶贫政策落实实现了“全覆盖”。(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徐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