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择一事,终一生——记常德市强戒所教育科科长易泽龙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7-05-17 08:46:02
摘要:1月28日走访帮扶特困戒毒人员伍文中家庭“这个工作,我打算干一辈子。”4月13日,在常德市强戒所教育科的办公室里,54岁的易泽龙目光炯炯,语气果断而坚定。1982年毕业后,易泽龙被分配到常德地区公安处劳教收容所工作,从此与教育矫治工作结缘。到了1984年,劳教所由公安移交司法行政;2008年劳教制度废止,劳教所又转型为强制隔离戒毒所。经历了两次司法体制改革,易泽龙笑称自己穿过三种制服,却只专注于一件事——帮助矫治对象...

 

1月28日走访帮扶特困戒毒人员伍文中家庭.jpg

1月28日走访帮扶特困戒毒人员伍文中家庭

“这个工作,我打算干一辈子。”4月13日,在常德市强戒所教育科的办公室里,54岁的易泽龙目光炯炯,语气果断而坚定。    

 

     1982年毕业后,易泽龙被分配到常德地区公安处劳教收容所工作,从此与教育矫治工作结缘。到了1984年,劳教所由公安移交司法行政;2008年劳教制度废止,劳教所又转型为强制隔离戒毒所。经历了两次司法体制改革,易泽龙笑称自己穿过三种制服,却只专注于一件事——帮助矫治对象重塑新生。

就业指导.jpg

就业指导

在易泽龙眼里,一身警服或许能起到震慑作用,但是要让矫治对象心服口服,还得靠沟通和引导。

 

2014年,戒毒人员杨某吞刀片自杀,随时有生命危险。面对坚决拒绝手术的杨某,易泽龙通过多次谈话,终于了解到其中缘由。原来,杨某染上毒瘾后,不仅败光了家产,还不惜对亲人偷抢偏哄。最终杨某的父母将其举报,并声明与其断绝骨肉关系。自认已被全世界抛弃的杨某,才有了轻生的念头。

 

为了解开杨某的心结,易泽龙为其拍摄了一段视频,记录下他想对父母说的话,随后请民警将这段视频送给杨某父母。看完视频后,深受触动的两位老人,终于愿意带着孙子来所里探望他。

 

易泽龙记得,见到父母和孩子那天,一向态度强硬的杨某泪如雨下,发誓一定会早日摆脱毒瘾,成为合格的儿子和父亲。第二天,杨某就签下了同意手术协议。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与正在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开展业务指导的易泽龙亲切握手.jpg

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与正在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开展业务指导的易泽龙亲切握手

此类鲜活的例子,让易泽龙更加坚信心理矫治的重要性。工作之余,他还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经络催眠师等资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矫治业务水平。

 

但让易泽龙饱受困扰的是,戒毒人员出所回归后,很难顺利融入社会,导致戒断操守难保持,复吸率居高不下。怎么办?易泽龙的目光投向了高墙之外。

 

2011年7月,常德市强戒所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发起了“延伸矫治手臂千户行”活动,旨在全面建立“戒毒场所——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戒毒人员家庭”四位一体的延伸矫治帮教工作机制。

 

作为活动最初的倡导者之一,易泽龙运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分别在鼎城区灌溪镇、武陵区沙河社区指导建立了全市首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并利用休息时间驻站指导。

为困难戒毒回归人员送温暖.jpg

为困难戒毒回归人员送温暖

易泽龙笑着说,关于建好高墙外的戒毒平台,自己也有一点“私心”——希望自己退休以后,也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自己最热爱的戒毒矫治事业。2014年,他还发起成立了全市首支“禁毒宣传骑行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骑行沅澧,禁毒宣传”活动,沿途发放禁毒宣传资料。

为武陵区禁毒骨干举办社区戒毒康复培训班.jpg

为武陵区禁毒骨干举办社区戒毒康复培训班

用文字传递经验和温度,也是易泽龙始终坚持的。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积极参与理论课题研究和戒毒宣传工作,曾在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发表文章400余篇。最近,他还在研究建立“常德戒毒”微信平台,准备邀请更多的专家,在线解答戒毒人员在身心脱毒、婚姻家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问题……

 

去年大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了一群在宫墙深处修补文物的匠人们的故事。“择一事,终一生”,是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注解,也是易泽龙对初心的信仰和坚持。只不过,他们修补的是物品;而他修补的,是一颗颗被毒品侵蚀的心灵。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