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贤楔
从儿时奋发图强迈进医学的殿堂,到现在在儿科医生的岗位上工作,一切仿佛像梦一样。如果生命随风而逝定格在某刻,我希望“无悔”刻在我的墓志铭上。
记得第一次穿上白衣,圣洁的热血在心中流淌。忘不了独自处理病人忙得手舞足蹈;忘不了第一次接触死亡,感觉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忘不了第一次被患者表扬,心情犹如鲜花绽放。
渐渐地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对医学的爱渐渐融进我的生命。刚步入临床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尽心医治病人却遭到家属的冷眼旁观,着实让我觉得很失望。
可回头再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几年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家都觉得很羡慕,孩子生病可以不用去医院,自己在家就可以医治。
其实,情况不像大家想象得那样简单,儿科医生同样是为人父母者,育儿经验也是逐渐累积的。
记得孩子第一次生病,是在他2个月大的时候。那天我去长沙开会,刚到半路上,孩子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发热,体温上升至39.7℃。
我急忙赶回家,看到孩子妈妈焦急的样子,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赶紧要家人把孩子带到我们科室去,还打电话给科主任,主任耐心地对我说:“不要慌,孩子问题不大。”
听了主任的安慰,我焦急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第二天,孩子妈妈告诉我,孩子的手脚上出现了疱疹,体温再次上升。
心里“咯噔”了一下,作为儿科医生能判断孩子应是得了手足口病,只要对症治疗,是没有大问题的,但作为一名父亲的我,仍然心神不定。
孩子生病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学会了换位思考。因为当我转换了角色,从医生转换成父亲,我一下子明白,为什么来就诊的患儿家长经常会出现曾经让我很不理解的过度负面、焦急的情绪。
作为父母,孩子生病后,我觉得首先需要的是信任儿科医生。我们都不是天生的家长。对大多数家长而言,我们的育儿知识都是零,或者叫“纸上谈兵”。无论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都是从零开始。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更能理解父母。患儿家长的负面情绪从哪里来?怕疾病加重,怕孩子受罪,所以家长担心、焦虑、紧张。
这些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焦虑、担心、紧张对孩子的疾病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导致孩子的疾病加重以及过度治疗。
当孩子恢复了健康,你会发现,疾病不像想象中那样可怕,而且孩子每生一次病,就会立刻长大很多。
你第一次从医生嘴里知道,原来孩子不生病是长不大的,孩子就是在不断生病中建立了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变得更加健康。
我已经在临床和儿科疾病打了11年的交道,期间接触了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家长们,我深切地体会到,换位思考才是治愈疾病和心病的良方。(作者:津市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贤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