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芙蓉研析】电信诈骗套路多,小心谨慎莫受欺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2-04-15 17:47:05
摘要: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交易,往往被不法分子大量窃取,从而催生了电信网络诈骗等关联犯罪,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目前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已成高发势态,严重侵害了公...

 

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交易,往往被不法分子大量窃取,从而催生了电信网络诈骗等关联犯罪,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目前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已成高发势态,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五大高发类型的诈骗手法:兼职刷单类诈骗、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贷款类诈骗、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这五类诈骗类型,常年居于诈骗手法类型前五位。大概占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八成左右。频繁出现的新型诈骗犯罪案件,相较于传统的诈骗案件,其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欺骗性更强、隐蔽性更高,给电信安全埋下了严重的隐患,造成了大量的群众财产损失和精神痛苦且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电信诈骗的定罪量刑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芙讼律师团队提醒您

遇到电信诈骗怎么办?

1、受害人应第一时间通过银行的客服电话或网上银行冻结犯罪嫌疑人的账户。意识到遭遇诈骗后,应第一时间拨打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户所在银行的客服电话或通过登录网上银行,输入账号后,在提示输入密码时连续5次输入错误,账户即被暂时冻结一天(24小时),从而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挽回损失赢得宝贵时间。

2、受害人应尽快拨打110或到就近的派出所报案。拨打110报案后,民警会立即采取措施止付,防止受害人的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电话报警后,受害人还需尽快前往最近的派出所进行笔录,案件才能进一步展开侦查。

3、受害人应准确记录犯罪嫌疑人的账号、账户姓名等相关信息。保存好与对方联系的聊天记录以及汇款或转账的凭证,例如,在ATM机转账的凭条,微信、支付宝转账的截图,一定要清楚保留本人及对方的完整账号。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记住“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来源:芙蓉律师事务所

编辑整理:易赛楠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