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笔者此前在《探索一致行动协议的解除路径》一文中,介绍了一致行动的概念以及一致行动协议的解除路径,而关于一致行动协议的实务作用和实务争议远不限于此。公司控制权是创始股东或者投资人需维护的重要利益,为应对多轮融资等可能导致话语权被稀释的情况,创始股东往往运用股权架构设计、公司章程规定、委托投票权、AB股、一致行动人等方式以巩固控制权,其中签订一致行动协议是重要的一种措施。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如何从一致行动协议出发,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权,以供参考。
一、一致行动协议案例引入
上海证券交易所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东之间都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典型如具有高知名度的“公牛集团”,根据上交所网站披露的公告:2023年1月7日,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了《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际控制人续签一致行动人协议的公告》。该公告载明,公牛集团实际控制人阮立平、阮学平先生于2017年12月27日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约定双方签署协议之日起生效,至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满36个月时(2023年2月5日)终止。为维护公司实际控制权的稳定,保持公司重大事项决策的一致性,阮立平、阮学平先生于2023年1月6日共同签署了新的《一致行动人协议》。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生效之日起3年。
公牛集团于2020年2月6日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之前创始人阮立平、阮学平两兄弟为了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在股权架构过程中就将一致行动人作为架构工具之一,早在2017年就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另外,根据披露公告,不仅是公牛集团,其他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东都存在续签一致行动人协议的情形,可见,一致行动人不是无期限的、一劳永逸的工具,多结合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比例、融资计划等具体情况,阶段性签署协议。
二、一致行动协议的关键条款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20修正)第八十三条不仅规定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形成一致行动的方式,还同时明确规定了十二种无协议情况下也视为一致行动的情形;而不同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一致行动主要在于协议约定,意思自治空间较大。无论是针对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为了确保公司控制权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保障公司在重大事项上决策的统一性,以及妥善处理一致行动人间可能出现的分歧,一致行动协议的条款内容显得尤为关键。
(一)明确一致行动范围
一致行动范围,即确定在哪些事项采取相同的意思表示。实务中的一致行动,可能涉及到的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具体涉及的权利包括提案权、召集权、表决权、建议权、质询权、提名权等。一致行动人需根据实际需求限定一致行动的范围,例如,可以约定在选举董事、重大资产交易、公司合并或分立等关键议题上采取统一立场。
(二)明确一致行动方式
一致行动的方式需具备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以避免执行上的模糊,包括行使表决权等权利之前一致行动人内部之间的协商程序,和正式行使权利时对外的代表人。其中,内部协商时,可以设立定期会议或通讯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决策的同步;正式行权时,可以设立领头人机制,由领头人负责协调和传达一致行动人的意见。
比较典型的条款示例为:“各方应在股东(大)会召开日两日前,就股东(大)会审议事项的表决意见进行协商,严格按照协商一致的结果行使其表决权;如各方不能对决议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则应当按照四方所持股份过半数的股东意见/具体某一方的意见行使表决权。”
(三)异议解决机制
为防止一致行动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分歧,应事先设立备案机制。这包括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未能全部出席会议等情形进行预案设计,如投票权的委托或者表决权的暂缓行使等,即最为关键的是在一致行动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明确以哪一方的意见为准,以确保控制权不因意见分歧而受损。
比较典型的条款示例为:“各方同意,本协议有效期内,乙方或丙方任何一方就本协议第条所列事项与甲方出现意见分歧的,除非乙方或丙方最终与甲方保持一致,否则视为乙方或丙方已将相关提案权、表决权等权利授予甲方行使,使得甲方或其授权主体可以行使乙方或丙方的全部股东权利,届时乙方或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撤销上述授权或对甲方代为行使股东权利设置任何障碍,并应无条件认可甲方代为行使股东权利的后果。”
(四)限制性条款
在协议中应包含禁止性条款,明确一致行动人在协议期间不得采取损害其他一致行动人利益的行为,如不得与其他方再行达成一致行动、擅自转让股份、与竞争对手串通、罢免其他一致行动人职务等。
比较典型的条款示例为:“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具体期限】内,未经其他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得与他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或其他类似协议,也不得谋求与他人采取一致行动;任何一方均不得以委托、信托等任何方式将其就一致行动事项的股东权利交由本协议各方之外的任何第三人行使。”
“除非受让人同意按照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各方自愿放弃向本协议以外的第三人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权的权利,并同意承担本协议约定之义务。”
(五)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条款
根据一致行动人的协议目的,一致行动协议中可以合理设定明确的违约责任,包括违约的认定标准、责任形式(如违约金、赔偿责任等)以及违约后的处理流程,有助于提升协议的约束力,确保各方严格遵守约定。与此同时,由于一致行动协议的意思自治性,建议对事先明确约定出现争议时是仲裁解决抑或是向公司(或某一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法院诉讼解决。
(六)明确协议期限
一致行动作为常见的股权架构工具之一,发挥有效作用往往具有阶段性。根据一致行动人的实际需求,,在一致行动人短期可能发生变动或者先一致行动的试探阶段,可设定一年、两年等短期期限;在筹备公司上市、追求股权稳定或需长期保持创始人对公司控制权等需求下,在设定协议期限时,可以设定长期期限,结合其他限制性条款加以风险防控。当然,一致行动协议到期后,可以续签。
三、提升一致行动的公示效力
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编制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并予以公告;对于那些未触及该股份比例或是非上市公司的情况,为了提高一致行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建议披露一致行动协议的核心条款,通过公司章程、公告等官方公开渠道进行公示,以便让投资者充分了解一致行动人的存在以及他们的行动界限。
结语
精心设计并部署一份周全的一致行动协议,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不仅是维护控制权的有效屏障,也是在签署过程中实现各方权益均衡的关键。在强化控制权的过程中,必须兼顾防止任何一方陷入过度被动的境地。本文的内容旨在提供参考,鉴于一致行动人的身份、地位和相互关系各异,实际操作中应制定一份量身定制的专业一致行动协议。
来源: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
作者:石桂林
编辑:易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