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乎“数据”的重磅政策刚刚落地——《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场数据领域的 “户籍改革”,不仅为政府数据资源戴上 “紧箍咒”,更可能让企业沉睡的数据资产变为 “真金白银”。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项政策的三大核心价值。
一、公共数据登记:给数据发 “身份证”
1. 告别 “数据乱囤”,实现全国一盘棋
过去,政府部门数据分散存储如同 “无主宝藏”,难以共享利用。新规要求对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登记,鼓励对未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登记,赋予全国统一编码,明确 “谁的数据、谁负责”,实现数据可查、可控、可溯源。
2. 筑牢安全屏障,释放数据价值
登记前需完成安全存证,确保数据来源可追溯、加工过程透明化。例如某市交通数据用于开发导航 App 时,既能挖掘商业价值,又能严守隐私与安全底线。
3. 打破 “数据孤岛”,激发创新活力
通过国家统一登记平台,跨部门数据流通成为可能。气象局气象数据与交通局路况信息的融合,或将催生更智能的物流调度系统。
二、数据资产入表:从 “看不见” 到 “算得清”
自 2024 年财政部要求数据资源 “入表”(计入资产负债表)以来,确权与估值成为企业痛点。《办法》的登记制度精准破局:
确权有依据:官方认证的 “数据身份证” 为企业加工数据产品(如用户画像、行业报告)提供权属保障,入表更具说服力。
估值更科学:登记信息涵盖数据来源、应用场景等要素,为量化数据价值奠定基础。某电商平台用户消费数据登记后,成功以 “无形资产” 质押融资。
案例
2024年6月,神州数码将自主研发的“神州数码金服云”数据产品作为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并通过深圳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认证,成功获得建设银行深圳分行3000万元授信融资。
上海数据交易所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数易贷”产品,截至2024年7月,已落地11笔数据资产融资案例,累计授信金额超1亿元。例如,某创新型企业通过数据资产质押获得融资,解决了传统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三、上市公司的 “新机遇”:数据资产 = 资本密码
对于拟上市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或将成为关键加分项:
1. 财务报表 “含金量” 提升:数据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增强投资者吸引力。
2. 合规性背书:使用登记数据意味着来源合法、风险可控,加速上市审核进程。
3. 金融化探索优先受益:数据质押融资、证券化等试点方向,上市公司有望率先突围。
数据时代,先手即优势。早登记,早受益,注意数据合规哟!如有相关法律需求,高新科技企业法律部竭诚为您服务。
来源:芙蓉律师事务所
作者:周沛华
编辑:刘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