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芙蓉律师说法】“限高令”下竟能乘机?曝光!法院联手航司大数据严查“黄牛”规避执行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5-07-11 08:20:01
摘要:“张总,您不是被限制高消费了吗?朋友圈这海南机票怎么回事?”“咳,找朋友帮忙弄的,小意思!”这样的对话,正在全国各地的“老赖”圈子里悄然流传。当债权人还在为执行难焦头烂额时,一些被“限高”的失信被执行人,却通过特殊渠道继续乘坐飞机高铁,在朋友圈晒着三亚的阳光沙滩。但今年夏天,这些“黄牛”和他们的“客户”们,即将迎来法律的精准打击!一、顶风作案:“黄牛”三大规避套路大起底近期,深圳、杭州、成都等多地...

“张总,您不是被限制高消费了吗?朋友圈这海南机票怎么回事?”

“咳,找朋友帮忙弄的,小意思!”

这样的对话,正在全国各地的“老赖”圈子里悄然流传。当债权人还在为执行难焦头烂额时,一些被“限高”的失信被执行人,却通过特殊渠道继续乘坐飞机高铁,在朋友圈晒着三亚的阳光沙滩。

但今年夏天,这些“黄牛”和他们的“客户”们,即将迎来法律的精准打击!

一、顶风作案:“黄牛”三大规避套路大起底

近期,深圳、杭州、成都等多地法院相继通报了数起规避“限高令”的典型案例,揭开了这条灰色产业链的神秘面纱:

1.“洗白”身份票:黄牛利用他人遗失或盗用的身份证信息,为被执行人冒名购票。登机时,被执行人持本人真实证件和黄牛提供的“洗白”登机牌,在人工通道蒙混过关。

2.“技术攻防”票:利用系统漏洞或内外勾结,将被执行人身份信息与购票信息解绑,使购票信息在航司、铁路售票系统及法院协查系统中“隐身”。

3.“境外中转”票:为规避境内大数据筛查,安排被执行人先通过非实名渠道(如包车)前往港澳或周边国家,再以“境外旅客”身份购买国际机票,曲线出行。

二、重拳出击:法院联手航司,大数据织就“天网”

针对这些日益隐蔽的规避行为,最高法院与交通部、民航局、国铁集团等部门深化协作,祭出三记重拳:

1. 动态数据核验系统升级:

法院“总对总”查控系统与航司、铁路售票系统实现实时双向核验。一旦发现被“限高”人员身份信息出现在购票、值机、进站环节,系统立即自动预警并锁定。(技术壁垒已被突破)

2. 人脸识别+实名穿透:

机场、火车站闸机嵌入法院失信名单人脸库。即使持他人证件或“隐身”票,只要人脸识别匹配为“限高”人员,系统将即时报警并通知执勤法警拦截。

3.“穿透式”追责黄牛:

任何组织或个人协助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措施的,法院可对其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多地已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事立案侦查组织卖票的黄牛团伙。

三、律师行动指南:债权人如何“借势破局”?

执行律师提示,债权人应主动利用新机制扩大战果:

线索举报“三锁定”

1.锁定反常轨迹:通过公开渠道(如朋友圈、社交媒体、行业动态)密切关注被执行人异常出行迹象(如突然出现在外地参会照);

2.锁定可疑收款:申请法院调取其近亲属账户流水,筛查“机票代订”“服务费”等异常支出(黄牛费通常由亲友代付);

3.锁定虚拟身份:对其关联手机号、邮箱注册的航司/铁路账号重点监控(部分黄牛通过新注册账户规避)。

举证维权“两步走”

发现被执行人违规乘机/乘车--> 立即向执行法院提交线索(含时间/车次/证据截图)--> 申请法院调取全程乘运记录--> 追加追究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责任--> 对协助黄牛主体提起刑事控告。

执行悬赏“定向爆破”

在悬赏公告中专项列明“征集违规乘坐交通工具线索”,并提高赏金比例(如执行到位金额的10%)。某苏州案件债权人通过此方式,3天内即获得黄牛交易录音关键证据。

四、后果警示:规避的代价远超你的想象

对被执行人:一次违规乘机,可能将罚款、拘留升级为刑事犯罪(拒执罪最高可判七年),并面临延长限高期限至2年以上的加重处罚。

对“黄牛”组织者:不以“不知情”免责!根据获利金额及情节,可按非法经营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数罪并罚。

对出借证件者:轻则被航司列入黑名单,重则因买卖身份证件罪承担。

技术不会纵容侥幸,大数据正让“限高令”长出牙齿。

当每一张机票都经过司法天网的过滤,当每一道闸机都具备识别“老赖”的瞳孔,那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黄牛”终将无所遁形。

执行攻坚的战场上,从没有“法外之地”。

这既是给失信者的最后通牒,亦是给债权人的破局利器。

来源: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

作者:戴佳丽

编辑:易赛楠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