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桃源法院:不引法条引亲情 法官用爱平息抚养费纠纷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5-07-03 20:53:22
摘要:7月2日,在桃源县人民法院圆桌法庭内,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正在审理。原告席上,12岁的女孩王某某和作为监护人的母亲冯某一起出庭,今天,王某某是特意向学校请假来出庭,只为见父亲一面。在对面被告席上,是女孩的父亲王某,在他的面前,摆放着一份六年前的离婚协议,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他无需负担抚养费。此时,双方正因抚养费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气氛十分紧张。按照程序,审理此案的法官本应把《民法典》中关于抚养费的法条一一...

7月2日,在桃源县人民法院圆桌法庭内,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正在审理。

原告席上,12岁的女孩王某某和作为监护人的母亲冯某一起出庭,今天,王某某是特意向学校请假来出庭,只为见父亲一面。在对面被告席上,是女孩的父亲王某,在他的面前,摆放着一份六年前的离婚协议,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他无需负担抚养费。此时,双方正因抚养费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气氛十分紧张。

按照程序,审理此案的法官本应把《民法典》中关于抚养费的法条一一摆明,可他却未照此办理。他将目光投向王某,话语如暖阳般缓缓淌出:“王先生,孩子要的不只是抚养费,更是缺失已久的父爱。你亏欠的不仅是那点钱,还是她整个青春。”这声音不高,却像一只无形的手,探入人心深处那蒙尘的角落:“不是法律要求你做什么,而是一个父亲该怎样去担当。”

王某起初端坐不动,倔强地别过脸去。可承办法官话语里那些“责任”、“父爱”字眼,却像连绵的雨滴,终于一滴一滴叩响了心扉。他目光渐渐垂落,看向原告席上,仿佛想起自己昔日在女儿幼时怀抱她、亲昵她的美好时光,或许是某些画面灼热地刺痛了他,他肩头轻微地颤动起来,眼窝里积蓄了些许泪水,忍住没有决堤般涌出。

审判庭内,气氛已全然改观。王某主动提出:“我是残疾人,现在的收入也就够养活自己,孩子长大了,需要用钱的地方确实增多了,我愿意从现在起每月支付800元抚养费。”这数字,虽然远远不及审判员和原告方的期待,但却将那份冰冷协议中的“零”彻底抹去。“六年过去了,没想到他现在活的这么苦。”冯某看着王某,眼神复杂,却轻轻点了点头。

“既然当事人都同意这个调解方案,那就签调解笔录吧,如果符合法定情形,今后双方还可以继续协商。”看着双方当事人签完调解笔录远去的身影,承办法官陷入沉思,女孩的父亲还在为了生活苦苦挣扎,女孩的母亲亦存有良知和仁慈,法律或许不能完美解决问题,但至少给了委屈一个出口和善良的人一次救赎。

法律条文固如磐石,支撑着人间秩序,然,家事纠纷的藤蔓往往缠绕在情感的根上。承办法官绕开生硬法条,直抵人心最柔软处。当王某口中吐出“800元”时,那不只是数字的突破,更是父爱河床的重新开掘——它证明,司法温度并非来自法典页页,而源自于对人心的洞察与唤醒。裁判文书的背面,有时亦需书写人心的修复。本案中法槌虽未落下,却无声完成了一次灵魂深处的温情审判。

来源:指尖新闻

作者:李佳莉 周宏圣

编辑:张霖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