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77岁高龄老人行无导线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77岁的李爷爷因反复头晕、心慌症状持续三个月,近日突发晕厥急诊送往医院。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显示其存在显著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监测数据显示最慢心率仅28次/分,平均心率45次/分,远低于正常生理需求。考虑到患者高龄且伴有严重疤痕体质,传统经静脉植入起搏器需在胸壁制作囊袋并留置电极导线,术后可能面临切口感染、导线断裂及静脉血栓等风险,经多学科会诊后,专家团队建议采用最新一代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案。2025年3月1日,患者转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接受专科治疗,术前评估确认其符合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适应症,综合评判该技术可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创伤、风险并保障远期疗效。且能让患者长期继续保持无障碍的慢跑、快步走、骑单车等身体锻炼的习惯。
3月2日,由鲁祖建主任医师带领介入团队成功为该患者行永久性无导线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手术耗时仅35分钟。术后6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活动,原反复发作的头晕、心慌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出现黑矇或晕厥发作,术后72小时顺利出院。在术后3个月内持续多次随访数据显示,患者日常活动耐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李爷爷的案例充分印证了无导线起搏技术在特定复杂病例中的临床价值,通过微创化、精准化的治疗手段,既规避了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又满足了其对术后生活质量的高要求。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及远程监测功能的完善,此类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已延长至12-15年,配合无切口、无导线的特性,正逐步成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传统治疗方案难以覆盖的高危人群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
来源:指尖新闻
作者:李晓芬
编辑: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