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山区教育的“犁耙”——记桃源县七中办公室主任龚佳林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2-11-07 10:52:48
摘要:32年立足山区敬业奉献、矢志不渝;32年践行宗旨专心教育、无怨无悔;32年坚守阵地勇挑重担、默默耕耘。“我以党员的名义承诺”,是他32年如一日的忠诚坚守;“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是他32年如一日的爱生情怀。他以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敞开了山区教育一片蓝蓝的天;他以默默无闻的踏实做派,筑起了共产党员的坚实盾牌。他就是桃源县第七中学办公室主任、语文教师龚佳林。龚佳林出生于1968年11月,1991年7月毕业于湖南广播电视大...

32年立足山区敬业奉献、矢志不渝;32年践行宗旨专心教育、无怨无悔;32年坚守阵地勇挑重担、默默耕耘。“我以党员的名义承诺”,是他32年如一日的忠诚坚守;“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是他32年如一日的爱生情怀。他以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敞开了山区教育一片蓝蓝的天;他以默默无闻的踏实做派,筑起了共产党员的坚实盾牌。他就是桃源县第七中学办公室主任、语文教师龚佳林。

龚佳林出生于1968年11月,1991年7月毕业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那一年,火红的太阳下,一床铺盖,一口脚箱,他毅然决然地跳进了桃源县的偏远乡镇——西安镇,一干就是11年,后因特殊情况也拒绝进城,调入了同为山区的桃源七中。32年来,他始终以坚强的党性、廉洁的品格、开拓的思维、务实的作风诠释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挚爱;以三尺讲台为舞台,以莘莘学子为基石,践行着一名普通党员教师举起右手时的初心誓言。

他坚持学习,把读写当作一种修炼。他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唯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真正做到传道、解惑,才能培育出拥有健康的政治意识的公民。他酷爱读写,经常利用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或“学习强国”APP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学习党的政策文件,把握时代脉搏,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他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感想,多篇周年庆、节日征文获奖,读书笔记多次获学校奖励。他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阅读和写作是其最基本的技能,他常说:“师不读写,生何以学?”他的书柜里,码满了各种教育教学书刊、杂志,甚至床头都是书籍,闲而读书成为他的常态。心有灵犀之时,及时诉诸文字,散文、论文、诗歌、楹联,不拘方式,随性而成,特别是主持校刊编辑时,每期都会有几篇或几首(副)作品呈现给学生。多年来,他有50多篇论文获各级奖励;多篇散文、诗歌、楹联散见于各种报刊;每年有六七十篇学校新闻报道被省市各媒体刊发。

他牢记宗旨,把教育当作一种幸福。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开始,他的心中就充满激情,每天,他都带着喜悦的心情走入课堂,把自己的知识有计划地传授给孩子们,课堂上的和谐成了他的音符,课下的一声“老师好”体现了他们对他的喜爱与认可。每每这时,他都会不自主地嘟哝:“我要用知识作为他们生活前进中的跳板,用我有限的能力和无限的精力让他们品尝获取知识的乐趣。”钻教材,查资料,精备课,充分的准备让他的课堂游刃有余,精彩纷呈;同阅读,论感受,共写作,向下的姿态让他的学生进退维谷,活力四射;师生沟通,家校交流,适时点播,全方位的教与学让他的“孽子”能够迷途知返,回归正道。就是那年学校车祸,他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中,也尽快出院重返课堂,他说:“我的孩子是孩子,他们也是孩子,活着的孩子耽误不起。”从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到现在的办公室主任,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语文课堂,从西安镇到茶庵铺镇,他的每一届学生都会经常与他联系,回家即往看望,甚至,有学生高中迷茫,也会专程找他分析解惑,久聊后的脸庞往往云开雾散,出现灿烂的阳光。他就是这样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成人的主观意识中走了出来,把自己融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真正走入了孩子的心灵,诠释了教育的宗旨——以人为本,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付出总会得到认可,他先后获得“优秀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荣誉称号,多次获县政府嘉奖、立功奖励;他的学生先后有二十多人获各种作文竞赛大奖。

他热心公益,把付出当作一种乐趣。他的入党介绍人廖光发校长曾对他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甘于平淡,但是不能甘于平庸,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在普通教师中树立典范。”他不仅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服从安排,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报酬,而且对公益活动热心积极,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九十年代初的山区,清冷贫困,很多学生交不出学费,每月七十多元工资他为学生做担保,让他们先入学,之后利用周末协同特困家庭上山栽树、砍柴,下田插秧、割稻……以工助筹,至今还有几百元学费未还;遇到有学生家庭遭遇“火灾”“病灾”突变,他会第一时间发动学生募捐,并带上自己的捐款亲自送到家长手中;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问题,他会经常骑着摩托车前往进行家访,解决孩子或家长的实际问题;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左右,他随同茶庵铺书法楹联协会会员一道进行免费义务送春联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前几年,学校有“脱贫攻坚”任务,他也不辞辛劳奔赴龙潭镇、沙坪镇、西安镇,进村入户,送资送智,帮助了近百贫困户实现脱贫;帮学生看病、供学生伙食、留宿远道学生等情况更是不在话下。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他就是这样, 把公益当作教育的延伸,把自己当作党意的传承人。

他恪尽职守,把职责当作一种情怀。俗话说:在其位、务其职、思其政。随着班级管理绩效的突出,他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从年级组长到教导主任,从校刊总编到办公室主任,哪项管理事务都很繁杂,加上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头发逐渐花白,身体逐渐衰垮,特别是今年还脑梗住院,但五十多岁的他,仍然坚守职责,放弃休息:守住讲台,从不缺课,手不能写,就让课代表做自己的助手;守住学生,班上老师外出培训或有事请假,他毅然承担其教学,当一个全科教师;守住学校,学校就是他的家,长年累月巡视校园,哪里房子外墙瓷砖脱落,哪里龙头坏了,哪里卫生差,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发现,就自己动手进行处理。防疫值班,关门熄火,他都尽职尽责,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校的主人。作为办公室主任,上情下达,资料上报,接待应酬,拟稿发稿,建言献策,以蓝带青,他都加班加点,求真务实,顾全大局,以学校和教育工作为重,忠于人民教师岗位。同时,他还能正确处理和安排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放弃了所有与工作、家庭无关的业余活动,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自觉履行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从而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可。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他就是这样不求自己的壮丽人生,只求在平凡中让学生们一步步长大。他用爱为注脚,用青春铺陈,恣意享受那一份与学生一同成长的快乐,如同行走在如歌的诗行;他身居大山,任劳任怨,宛若春雨滋润万物,轻悄悄的,虽然没有声音,却让人感觉是那么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恰似一缕幽香,沁人心脾;他就是那中国传承几千年的“犁耙”,默默地耕耘在山区教育这块厚重的土地上。(记者:刘玺东)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