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浅谈如何常态化开展城市交通管理“小改小革”之我见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7-05-26 10:19: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步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常德市设立了“十三五”规划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双百”城市建设目标,面对社会经济下行、城市发展转型的新常态,常德市机动车总量依旧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城区停车难、行车难的“两难”问题依旧突出。针对这些难题,如何一针见血的立行立改、真抓实改,通过常态化开展城市交通拥堵结点滚动排摸和“小改小革” 工作并继续推广行之有效的交通组织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步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常德市设立了“十三五”规划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双百”城市建设目标,面对社会经济下行、城市发展转型的新常态,常德市机动车总量依旧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城区停车难、行车难的“两难”问题依旧突出。针对这些难题,如何一针见血的立行立改、真抓实改,通过常态化开展城市交通拥堵结点滚动排摸和“小改小革” 工作并继续推广行之有效的交通组织管理手段,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之道。

c2a8bbd3jw1eb0t6n74saj20f0078ab8.jpg

一、常态化开展城市交通拥堵结点滚动排摸和“小改小革”工作框架

(一)常态化开展的两个层次

1、社会化管理上。以市、区道交委为工作平台,各成员单位对照治堵要求,明确单位的有关部门治堵职责,并依托市、区道交委办开展常态工作,负责排摸与“小改小革”治理工作的具体协调。一是定期开联席会议。市、区道交委设定固定召集人,由负责具体工作的市、区政府副秘书长为治堵联席会议召集人,每月召开一次全体成员联席大会,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意见,每季度通报道路交通拥堵排摸与“小改小革”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道路交通拥堵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署有关工作,构建形成横向拉进部门、纵向通达基层的有效抓手。二是定期通报、发布。建立交通拥堵排摸与“小改小革”治理工作月发布机制,每月收集成员各单位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形成综合分析报告,通报、发布至各区、街道政府部门及媒体。三是完善工作保障。建议政府设置独立的治堵专项研究经费,进行“短平快”治堵研究和治理工作,积小利为大利,积小胜为大胜。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保障和考核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将道路交通拥堵治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障,解决人员配置、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考核奖惩等重要问题。

2、内部管理上。不断健全交警部门交通拥堵摸排治理内部机制,明确支队和大队担负相应职责的部门。按流程均可分为摸排部门、分析部门、决策部门、上报与协调部门、整改部门,各部门自身及部门之间的职责与联络机制均应有详细规定。

摸排部门。①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总结、提炼交通拥堵点情况。每日或每周组织开展道路拥堵点段排查工作,堵点排查逐级汇总。②建立交通拥堵点民意云平台,鼓励广大市民、社会团体、媒体的积极参与,规范填报,提供基础的交通拥堵点信息,并根据民意云平台收集的拥堵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完善每个堵点信息。

分析部门。开展大数据分析。依托大数据分析,对辖区拥堵的点段进行分析排查,并与各渠道排查出的拥堵点相互碰撞,确保真正的拥堵点经排查后被筛查出来。针对被筛查出来拥堵点,按照结点成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小改小革”处置策略。

决策部门。根据分析部门制定的“小改小革”处置策略做出上报、协调及整改决策。

上报与协调部门。按照决策部门做出的上报、协调决策,分别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向道交委成员单位进行协调。

整改部门。按照决策部门做出的“小改小革”整改决策进行及时有效整改,并将整改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二)评估与运用

为形成交通拥堵结点滚动排摸和“小改小革”常态化工作的良好正反馈,应制定对拥堵结点排摸和“小改小革”治理工作的评估及运用机制。

1、自评。各道交委成员单位按照“一点一报”的原则,对完成的每一项治堵工作拟写治堵工作总结报告,详细说明堵点现状、成因、改善方案和治堵效果。

2、复核。市区两级道交委根据道交委办的工作情况报告,对各成员单位堵点治理情况进行持续跟踪,重点对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及复核:一是应该排查上报的堵点未能上报;二是堵点的治理措施不理想,未发挥治堵效果;三是实施治堵措施后,出现新堵点或堵点转移。

3、运用。一是将道路交通拥堵摸排与治理落实情况和政府相关绩效考核指数进行关联挂钩,列入政府对各区(管委会)、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各交警大队则将各部门交通拥堵摸排与“小改小革”治理落实情况和部门绩效考核指数进行关联挂钩。二是对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突出、治理不善的主体单位,予以定期通报、约谈、挂牌督办、问责,强力推进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工作。三是政府预留一定的专项评功评奖指标,奖励在治堵风暴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二、行之有效交通组织管理手段的推广

应按照交通拥堵结点形成类型,将其分门别类,根据目前全国、全省及本市区行之有效的交通组织管理手段,形成并不断更新有效交通组织管理手段库,制定采取相对应的“小改小革”处置策略。

 (一)按级别分

对排查出的交通拥堵点进行定级,按区域治理模式,按轻重缓急程度分期分批治理,确定“市级”、“区级”、“街道级”三级堵点,“市级”堵点由市道交委牵头推进实施,“区级”堵点由区道交委牵头推进实施,“街道级”堵点由街道办推进实施,相关责任大队做好上报、协调、自身秩序和交通设施整改工作。

一般宏观性的交通拥堵与社会经济、城市规划等因素紧密有关,仅靠交管部门自身力量在短期内难以见效。措施上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大交通”管理机制,对城市规划、路网建设、公交配套、交通基础设施等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通盘考虑。二是减少道路交通瓶颈,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强化经费保障,整合社会资源,打通断头路,拓宽道路瓶颈,改造道路交通节点,完善区域交通循环体系,提升路网承载能力。三是加快停车设施指引,减少车辆找车位时间。深入调研辖区停车管理现状,结合重点地区、主次干道以及内街内巷、小区停车特点和管理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方案和措施。可引入互联网等平台建设停车诱导系统,通过手机APP等方式,打通车位资源与停车需求之间的信息瓶颈,解决停车难问题。

(二)按时间分

从交通拥堵点发生的时间上可分为高峰型、季节型、偶发型和突发型等,高峰型拥堵主要出现在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季节型拥堵主要发生在季节变化时,偶发型拥堵主要发生在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和道路改造施工时,突发型拥堵主要发生在恶劣自然天气状况下、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故障和突发事件时。

措施上一是摸索交通流高峰平峰、季节更替、区域交通等规律,优化动态通行秩序,实现警力与警情的“点对点”精确对接。二是在指挥体系上,强化支队指挥中心、大队分控中心权威,树立“统筹调控、总体平衡、局部紧张、周边联动、分段承托、循环可用”的疏导理念,统筹协调各岗位,从“全局一盘棋”角度来指挥交通。即出现局部交通流紧张状态时,支队指挥中心和大队分控中心通过路面闭路监控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交通流量统计功能、饱和度报警功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对交通流的循环情况、拥堵源点区域及周边的各向交通流量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后,及时发送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通过软件系统对各向车流进行调解、拥堵源点强化人工分流等措施,对拥堵源点外围及内围的交通进行有序引导,保障交通主干道大动脉车流始终处于相对平衡、有序通行状态,交通拥堵区域的外循环、内循环处于可控状态。三是进一步明确路面处置策略。路口岗位管理上,路面民警、协警树立“路口腾空、主线优先、各向平衡、兼顾行人”的属地理念,确保各向交通有序通行,减少堵点。路段管理上,充分利用好交通信号灯和交通设施,做到“灯号调节、提前分道、减少交叉、减少等靠”。四是优化推进事故快撤理赔机制。根据事故警情和拥堵警情情况,进一步深化“人未伤,车能动”轻微交通事故快撤理赔机制,适用时间从8时至19时,涵盖早晚2个高峰时段;适用范围从原来的中心城区扩大到城郊和郊区,加强宣传引导,使快撤理赔成为驾驶员的自觉行为,把轻微交通事故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按软硬措施分

从交通拥堵点的解决方法上可分为加强交通管理软措施和优化交通设施设置硬措施两类。一些交通拥堵点可通过加强交通管理、调整勤务安排等软措施即可有效解决,一些交通拥堵点则可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设置、改变或增加交通设施等硬措施来有效解决。

1、软措施上。一是不片面追求某条道路的畅通,反而将更多车流引入该道路,进一步增加交通拥堵。因此,要树立全局性的疏导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维护疏导、宣传诱导、设施引导、“潮汐车道”建设、远端分流劝绕等各种手段,均衡交通流量,有效应对大人流、大车流冲击,努力实现路网流量“主辅均衡、区域均衡”,最大限度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二是不断完善预案预警预报机制。定期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起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模块化的预案库体系,提升应急处置预案的可操作性。根据历年交通管理工作规律,提前对极端恶劣天气、大型群体性活动、重大节假日等可能对道路交通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进行评估,研判可能实施的交通对策,对内实行勤务预警,提醒大队提前做好交通设施和警力等准备。对外通过手机APP、户外情报板、交警微博、微信、交通电台等平台一体化交通诱导体系,预报交通情况,争取市民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引导市民改变出行计划,达到交通分流的目的。三是探索建立前置备勤机制。根据交通警情、事故和施工等情况的研判分析,提高路面警力、清障车布置的预见性和合理性,在事故多发、车流量高峰等重点时段,在事故多发、警情高发等重点路段,根据交通疏导、快速处警的需要,合理安排民警前置疏导和备勤,科学布置清障车辆备勤点,提高对车辆故障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突效率。

2、硬措施上。用好用足道路交通设施,减少不必要的警力投放。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面对人车路矛盾不断扩大而警力编制无法扩容的实际,传统的“人海战术”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有必要通过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交通信号”,来代替交通民警的指挥。一是针对当前提醒标志普遍存在不够大、电子信息板不够多、停车诱导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通过增设电子信息板、完善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延长提示距离,加大设置密度,引导驾驶人提前选择捷径有序快速通行;二是通过优化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减少交通流分叉;三是通过完善信号灯配时,增设“绿波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袁琪钧   刘小满)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