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澧县盐井镇盐井村:人大代表助力“三治融合”破解矿区治理难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4 11:46:33
摘要:澧县盐井镇盐井村二组村民汤某某家的危房,曾是矿区村落矛盾交织的缩影——企业开采作业致房屋开裂,村民索赔与企业赔偿方案陷入僵局。面对资源开发带来的治理考验,盐井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以人大代表为纽带,深化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将风险点化为治理亮点,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自治筑基,代表带头激活治理效能人大代表主动扛起责任,与村委会结成“1名人大代表+1名村干部”的联动模式,既发挥...

澧县盐井镇盐井村二组村民汤某某家的危房,曾是矿区村落矛盾交织的缩影——企业开采作业致房屋开裂,村民索赔与企业赔偿方案陷入僵局。面对资源开发带来的治理考验,盐井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以人大代表为纽带,深化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将风险点化为治理亮点,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自治筑基,代表带头激活治理效能

人大代表主动扛起责任,与村委会结成“1名人大代表+1名村干部”的联动模式,既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又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今年6月底,镇人大代表在盐井村开展“人大代表大讲坛”,用通俗语言讲解基层社会治理内涵,明确群众可通过村民议事会提出建议、加入矛盾调解志愿队、监督村规民约执行等途径参与治理,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村委会电子屏上的村庄二维“数字底图”,成为化解纠纷的利器。人大代表熟练调取底图,精准呈现地块坐标、与矿区的距离等数据,同时结合日常走访掌握的民情,对数据的客观性、关联性进行补充印证。如面对房屋受损争议,人大代表拿出记录的村民房屋原始状况笔记,与二维图上的空间数据相互佐证,让“图上谈”更添“民情底”,既避免数据冰冷,又防止人情干扰,使争议焦点在“数据+民情”的双重支撑下更显客观。

德治聚力,代表下沉织密民心网络

镇人大积极推动代表下沉网格,明确联系责任。盐井村辖区范围内的四名县镇人大代表联系本村的四个网格,同时落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每名代表定向联系15—20名群众。人大代表带着“群众视角”参与治理,既当问题“收集员”,精准捕捉因采矿引发的房屋安全、环境污染等“急难愁盼”;又当矛盾“调解员”,小到邻里口角,大到赔偿争议,冲锋在前。比如针对农田盐碱化问题,人大代表牵头组织村民、企业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召开“三方座谈会”,既转述村民“盼复耕”的迫切,又传达企业“愿整改”的诚意,还邀请农技人员提出改良方案,最终促成企业出资开展土壤修复。今年以来,人大代表累计收集矿区相关诉求13条,推动解决7条,参与调解重大纠纷3起,成为矿地双方都信任的“中间人”。

法治护航,代表监督筑牢治理根基

针对盐井村复杂的形势,镇人大联合镇平安办、司法所、派出所在盐井村搭建矿区矛盾化解平台,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和调解,确保“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体系落地。针对采卤引发的环境破坏、赔偿等问题,依法组织共商共议,寻求权益“最大公约数”。

面对汤某某家危房赔偿僵局,人大代表全程参与调解。一方面人大代表向村民和企业普及法律边界,引导双方在法律框架内协商;另一方面建议汤某某申请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房屋鉴定,出具权威鉴定报告作为依据。最终,在代表的见证下,双方以法律为基准、以实际损失为参考,达成赔偿协议。近年来,人大代表牵头开展矿区法治宣传活动数十次,累计覆盖村民3200余人次,推动全村矛盾纠纷化解率稳定在98%以上,法治精神在矿区真正落地生根。

盐井村的蜕变,彰显了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更印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当代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用真心换真情,用法治促公平,就能画出最大同心圆,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来源:指尖新闻

作者:王姝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