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很多人有可能被刑事拘留,然后就被无罪释放或者不起诉了,可能就会产生一些疑问。被刑事拘留就会有案底吗?会不会对子女求学、就业等产生不良影响?
一、何为刑事拘留?
所谓刑事拘留,即特定时期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式,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等侦查案件的过程中对有重大嫌疑或者现行犯所采取的临时强制措施。
并非所有犯罪嫌疑人都会被刑事拘留,只有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以下七种情形才会被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何为案底?
根据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案底是指某人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犯罪记录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
三、刑事拘留会不会有案底呢?
实际上,刑事拘留可能留有案底也可能不会有案底。刑事拘留只是一种临时性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刑事案件的终结。从法律规定来看,衡量一个人是否有犯罪记录,并非根据其是否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来确定的,而是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确定的。一般来说,只有经法院判决有罪的犯罪对象才有犯罪记录。只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法院判决认定为犯罪,这样才留有案底。如果经审理后不认为是犯罪或判决无罪的,那就不存在案底,更不会有犯罪记录了。
一般而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有犯罪事实发生,即便检察机关最后作出附条件不起诉或酌定不起诉的决定,又或者是法院作出有罪但不予执行刑罚的判决,都会留下案底。如果被行政拘留(治安拘留)或司法拘留的,虽然没有触犯刑法,但也因为曾经违法犯事被限制人身自由,相关决定机关内部也是留下这些违法“印记”,但这种违法“印记”并非是案底,是一种违法记录而已。
特别注意的是,原则上,未成年人如果被刑事拘留,一般不留有案底,对于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
四、对生活、子女是否有影响?
如果经审理不认为是犯罪或判决无罪的,那刑事拘留就属于错误羁押,还会获得相应的国家赔偿。
如果违法犯罪属实,但最后被司法机关酌定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或判决有罪但不予执行刑罚的,刑事拘留的记录就会留存在司法机关内部。这个记录虽不会向社会公开,但对于参选人大代表、公务员招录、参军入伍等政审的,司法机关一般会将相关情况告知有关部门。
而大家关心的会不会影响子女求职、就业、参军、入伍、公务员招录等问题,相信大家心中已有了答案:不管最后有没有影响到子女,一旦其曾经有过违法犯罪事实,或多或少还是会对子女有一些影响的。
律师提醒
案底是不可以被消除的,这些记载会终生伴随当事人,所以有案底会给自身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会给子女的求学、参军、考公等产生影响,所以请人人遵纪守法。(作者:芙蓉律师事务所长沙1号团队)